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法医的心理战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法医的心理战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明节期间,一位名叫赵力的地方城市的首席法医,联系到合观管理咨询公司的张谦,要做一次心理咨询。

看起来一切如常,但奇怪的是,这位法医咨询的问题是:“该怎样劝慰死者家属?”要知道,正规的心理咨询收费不菲,但花了钱,问的却不是关于自己的问题,这并不寻常。

不需要咨询的咨客

初步了解了一下,张谦知道了个大概。原来,赵力刚刚处理了一个案子,一位16岁的中学生在学校跳楼,作为这座城市法医系统的顶尖人物,赵力很快赶到了现场。但他发现自己无法工作,因为学生家长在现场反应激烈,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勘验。想劝劝他们吧,赵力却感到自己此时的语言无论如何表达都是苍白的——他越来越掌控不了这种局面了。

这让赵力有些焦虑,他是一位特别认真的法医,每次勘验都十分尽心。但劝死者家属的效果越来越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影响到他。

对于怎样劝别人,这正是张谦所长,所以提供了不少建议。但张谦也很关注:赵力面对自己的“勘验对象”,会是怎样的心态?

了解之后,张谦心生佩服。因为这是个一般人不敢面对的工作,赵力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赵力说,他主要的工作目标是解释勘验对象是怎样死的?什么时间死的?因为什么死的?所有的工作主题都围绕这三项,其他事情都不会去考虑。所以,参加工作20年来,赵力的心态一直很好。而且按赵力的说法,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忌讳,对法医工作也有很高的使命感。要不是越来越控制不了局面,赵力的工作还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了解到这里,第二个疑团出现了——除了赵力不是为自己咨询外,赵力超乎寻常的“平常心”也并不一般。因为,如果一切安好,赵力有必要专门来做心理咨询吗?

秘密在心理防御中

关于赵力咨询的破解,还要从心理防御机制说起。

张谦说:如果看看各种各样对殡葬师的采访,会发现:他们谈的主题往往落在要好好活着上面。也可以说,他们会把自己或多或少的压力,通过对生的珍惜,做情绪的转移和升华。

这一点在著名电影《入殓师》中表现得很充分,只是观众很少从心理防御的层面去感悟。电影中,一位年轻人为生计所迫,当上了入殓师。一开始,他感到害怕、恶心,但是很快就升华成了一种极度的认真,和对生命高度的尊重……

这与赵力的状态是一样的。赵力对每一位勘验对象,都怀着高度的尊重,每一次工作,都非常认真。正是这种态度,让他成为行业里的个中高手,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很好的心态。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赵力咨询的问题真的与己无关吗?并非如此。因为赵力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怎样劝慰死者家属?”其实正是心理防御机制过度“运转”的结果。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赵力的“彻底唯物主义”和“极度认真”及“高度尊重”,除了它们本身的意义外,同时也具有心理防御意义。但作为一位修为极好的法医,越来越冷静的赵力,也越来越劝不了死者家属了——因为过度的自我保护,让赵力的共情能力打了折扣。试想,一位与他人共情极为有限的人,劝慰他人的效果能有多好呢?一个人心态“完美”的同时,对他人感受的体验能力也开始减弱。

这不是个别外部“劝说技巧”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赵力要作出内在调整才能完成的转变。

职业危机重要时刻

如果客观地看待赵力的状态,会发现他正处在职业生涯里的一个不稳定阶段。一方面,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冷静的赵力越来越驾驭不了勘验现场;另一方面,勘验现场的失控,又让赵力无法认真工作——“认真”这是赵力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一环。

控制现场能力的减弱,正好消弱了赵力的防御机制。陷入这样的循环,才正是赵力愿意花钱来咨询的重要原因。

“心理隔离”新武器

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张谦给出了解决方案:心理隔离。

张谦举了个例子:医院急诊室里什么情况的病人都有,有一些按说非常悲惨了,但从来没见过医生、护士看着病人抱头痛哭的情况,难道他们没有正常人的情感吗?他们不知道患者难受吗?他们肯定知道。但在这个时候,他们把事情分得很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当务之急,而哪些又是别人(病人)的事情。对医生、护士来讲,这就是一种情感上的适度隔离。得分清楚我有我的事情,你有你的事情,虽然可以对别人的事情感同身受,还能把相应的关心传递给对方,但“始终不会忘记这是他人的事情”。这样就保护了自己,也还能帮助、安慰别人。

对赵力来说,在常年修炼的超强心理防御之外,需要加入的正是这样一种“心理隔离”技能。在适度感受他人情绪的同时,有效地分离出自己的情绪。刚一开始,赵力需要的是形成隔离的概念,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慢慢地,这种“感受+隔离”的心理过程,就不用提醒了,而会变成一种习惯。

其实赵力的困境是非常普遍的。张谦说:很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变成“强人”——这与赵力超强的心理防御能力一样。但问题是,如果管理者总是往“心理强大”的方向努力,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越来越体验不了他人的痛苦,进而与身边的人在体验层面出现脱节,共情失灵。

而真正强大的管理者,在自我保护的同时,都是能够感受他人痛苦的人。

(本文咨客姓名等重要身份信息为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