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与幼儿创造力发展实验研究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与幼儿创造力发展实验研究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凉山属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贫乏,为了合理利用弥补教育条件的不足,我们选择了自制操作材料与教材统一提供操作材料的方式相比较,能否有效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自制操作材料;指导方法

课题成员:周华邵尤群孟璐

课题指导:西昌学院心理学教授卢佳

运用行为研究法将该班幼儿分成两个部分进行为期三年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后两种方法平均值相近。

结论:在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同样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问题的提出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将知识同化到他已有的认知图式中,知识就不会很快被遗忘,但这种同化只有在儿童积极参与、自制、建构时才有可能发生。我们应积极开发提供自制操作材料,激发孩子操作、总结,形成经验,内化并迁移使用,从而达到创造力的发展。

根据以上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自制操作材料不但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还能提高各种能力。为了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基于凉山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幼儿操作材料无法与发达地区操作材料为教材所统一提供,我们选择了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2文献综述

查阅了有关创造力教育的相关书籍《基础教育新概念――创造性教育》:创造性的学生有着以下几个特点:创新意识强,坚强,勇敢,独立性强,自信,一丝不苟,越是开动脑筋,解放思想,越是亲身经历主动体验,越是手脑并用,情知兼顾,越是贴近生活,模拟现实,越是人际互动,对话交流,幼儿掌握的东西便越能够被随时调用和灵活应对。

以上文献对创造力的发展作了阐述,我们认为:幼儿创造力在一定环境的创设中能得以激发并产生,结合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利用废旧自制贴近生活的操作材料,模拟现实进行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两种方法能否达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目标是我们实验研究的方向。

3实验设计

3.1概念的介定

创造力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自我控制:即系统,即自己控制的行为。

倾向系统:即兴趣、需要、动机。

心理特征系统:即性格、能力、气质等。

3.2实验假设

发达地区与教材相配套的操作材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不可质疑,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与培养幼儿创造力发展是否有效呢?通过制订科学的活动方案和具体目标开展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提出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同样有效,并提出幼儿制作操作材料的指导方法。

3.3实验阶段和对象

小2班幼儿分成两部分为期三年作为实验对象。

3.4实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

3.5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2010.9――2010.11)

成立课题组,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主题。制订科研计划与实施方案;进行科研理论学习。

实施阶段(2010.11――2013.5)

按计划实施;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总结阶段(2013.4――2013.5)

结束分析与处理:撰写实验报告。

4实验过程

4.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制订科学的指标体系

4.1.1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正确的观念

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有关理论。在西昌学院心理学卢佳教授指导下,以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为重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专题研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我们明确了幼儿创造力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中的幼儿的自控力,倾向系统,心理特征的体现。

4.1.2确定教育目标,制订科学指标体系

我们认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目标最终应落实到幼儿的动手操作上,也就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敢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合作,自我控制的科学素养。自制操作材料能否达到这种科学素养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4.2探索自制操作材料,培养幼儿创造性力活动的指导方法

我们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自制操作材料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体验活动的乐趣。由此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利用废旧材料,通过参与自制操作材料的活动和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的长短等表现,评价幼儿的好奇、好操作,合作交往,自控力、自信心,从而不断调整教师教学方案,加大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力度。自制操作材料的主题要体现科学性、启蒙性、生活性,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要利用本地资源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达到在动手操作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4.2.1利用操作材料的关键是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我们采用区角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主动参与,拓展其创造力的发展,养成不依赖于他人的习惯,使教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为了打破目前的层面,每一件操作材料都由幼儿自己创作完成,并在游戏中使用自制的操作材料进行延伸活动,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制作中不限材料的使用,不限创作方式,让其养成好操作、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自我控制、相互交往合作完成制作。这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4.2.2培养幼儿创造力要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

我们为幼儿安排了合理的探索、创造的时间,保证幼儿在自制操作材料中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同时提供室内或户外可使幼儿展开自由的观察、使用、小实验等。

(1)提供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的空间。

在活动中提供了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选择、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收集材料。例如在彝族餐具、服饰、食品、头饰、挂饰的创作时,引导幼儿收集形状各异的废旧用品(纸杯、泡沫、毛线、布头、羽毛、橡皮泥、彩色纸、生日蛋糕纸盘、饮料瓶、玉米芯、纸盒、各种豆类、水果核等来装饰,给予孩子们自由选择、创造的空间,于是富有个性、具有贴近生活的作品不断出现,如:灯笼、评价器、积木、杆杆酒外包装、火把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提供新的操作材料。

当材料太简单,经常使用时,我经常考虑投放新材料(主要是废品)。适当加强操作的难度和趣味性,以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如:在制作山茶花过程中,许多材料和玩法需要互相通用,(装饰、礼物、插花)自作过程需要相互合作,在这里,幼儿交往合作就产生了。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的困难,需要幼儿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困惑进行创造,这时控制力也产生。

(3)提供流通的材料。

在自主性活动中,允许幼儿开放性地使用各种材料,以促进幼儿交往,扩大创造,表现的空间,在主题“凉山风”,餐厅中有许多东西,很多设计是教师所预料不到的,如坨坨肉、土豆、苦荞茶、乔粑粑、彝族服饰、彝族餐具等各式各样的彝族食品用品需要幼儿自己去发现,这就需要到超市找,到茶楼去发现,找不到需要商店联系工厂做,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材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2.3用区域来展示幼儿的创造产品和其他一切激发创造欲望的半成品

如:活动《彝族荷包》中把幼儿结伴制作的成品一一展列出来,展示给同伴看,教师只是旁观者,不对这些作品作任何评价。

4.2.4贴近幼儿生活在玩中发挥想象,真正做到“玩中学”

玩是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往往在制作成品前让幼儿玩一玩,说一说,比如:《响铃棍》,先让幼儿制作,在让他们玩得跟别人不一样,于是,五花八门的玩法就出现了,顶着,滚着,转着,抛着,望着……小小的一物多玩游戏(感知、体育、表演)为幼儿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接下来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是操作,这里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机会,及时发展了幼儿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创造性力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幼儿正规教学活动的“引入――探究”模式,注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让教师扮演好双重角色,比如在《彝族火把》制作时,教师参与在里面,跟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说,与孩子一起做,这里不仅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更多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多角度的启发幼儿制作火把的创造潜力。材料不同、方法不同,火把成品就不同。

4.2.5在动作、方法上给予支持

在幼儿反复尝试而不能成功时,教师如果再不给予指导,幼儿就会失去信心而放弃,这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并给予方法上的支持,比如:在设计彝族服饰时,怎样将两张挂历纸连在一起,有多种方式,当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两张挂历纸连起来之后,会强烈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体会了成功的快乐。

4.2.6自制操作材料的多元利用和纵横向延伸

在幼儿自制早操响铃棍时,启发幼儿可以多元的使用材料,饮料瓶、纸筒、竹筒等,在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加以开放。将活动延伸,让幼儿开放的使用这些材料,感知不同材料的不同属性,探究每一件作品的使用功能,比如用纸盒做的响铃棍没有用饮料瓶做的响铃棍耐用,不同的材料装入不同容器中效果不同,作用也同样不同,既可以做体育器件,有可以做打击乐器,制作山茶花既可以作为装饰,又可以结合“三八”节送妈妈的礼物,还可让幼儿体验插花艺术。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多元利用和延伸活动,大力的支持和提高了幼儿创造的表现能力。

5实验结果

实施实验幼儿和对照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测试比较。

我们在大中小班投放的32个自制操作材料的个案中,对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活动中,从好奇、好操作习惯、合作交往、自控力、自信心五个方面进行了跟踪记录,其中详细记载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语言、表情、动作、坚持的时间、与同伴合作情况,以最大值5,中间值3―4,最小值1―2分别进行记录,计算出平均值,再与教材所统一提供操作材料的特色游戏大中小班记录中,随机抽取个案6个,从幼儿好奇、好操作习惯、合作交往、自控力、自信心五个方面进行跟踪记录,最后得出创造力平均值差异显著性比较如下:

6讨论与分析

6.1明确创造力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行为,无论是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方式,还是运用民族地区自制操作材料,都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教师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运用自制操作材料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同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效果相同,因此,我们在开展此项研究时,首先抓理论学习,请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明确创造力教育概念和内涵。紧紧抓住这一着眼点,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幼儿创造力教育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实处。

6.2在自制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自控力、自信心,提高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创造力教育的首要目标。从中不仅仅告诉幼儿成功的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亲自感知和体验,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自制操作材料利用民族地区特点,以其贴近生活、实用、有趣、灵活、低结构等多种优点,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感知条件。

幼儿亲自感知体验是在不断的尝试性操作中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大量当地废旧资源,自制贴近生活、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操作材料,对培养幼儿好奇心,好操作习惯,合作交往,自控力,自信心等创造行为至关重要。特别是合作交往一项,自制操作材料略优于教材所统一提供的操作材料。

总之,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很多途径值得探讨和思考,我们将在今后的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幼儿创造力教育的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新概念――创造教育》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3]《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