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终端改变的操作方式 回到食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终端改变的操作方式 回到食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类总是认为最伟大的发明是语言,以此我们可以互相沟通。但现在我们突然发现,其实人类用于沟通最多的器官,其实不是嘴,而是手指。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种种机器还不足以表明人类用手进行沟通的重要性,那么自从计算机这种变态工具发明之后,人类总算陷入了用手、用手指和机器甚至和人类自己进行沟通的泥沼当中。

想想看,每天我们有多少时间是在用手和别人沟通?写一封电子邮件、做一个PPT、编制一个财务报表、按下一条短信、在即时聊天工具上和人聊上半小时。人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和网络,人类也越来越依赖手指。

我们来回顾一下手指沟通的变迁。

从指令到图形

上点年纪的网民和技术控应该记得Dos。在那个年代,计算机水平就等同于英文水平,所有人面对的是黑漆漆的电脑屏幕,上面有着各种英文字符,而后是白、黄、莹绿的光标在幽幽地闪动。

第一个认识的字符串一定是“c:\>”,它代表着计算机的神秘世界向你发出第一个提问:“你想干什么?”第二个认识的字符串一定是“Bad command or file name”,它代表着计算机的神秘世界向你发出的第二个提问:“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

这种用指令作为用户沟通界面的方式沿用了很多年,用手指敲出指令的复杂性不仅让很多人对计算机望而生畏,也让计算机变成了一个专业人士才可以进入的世界。有笑话说,计算机就像女人,你永远不知道它想让你做什么,你只能去猜。

所幸,有两位男人打算让“女人”变得更容易理解,图形用户界面就此出现了。图形用户界面的最早出现是在1974年,由施乐公司发明,但我们想提及的是苹果的乔布斯和微软的比尔・盖茨这两位男人。

据说乔布斯是从施乐那里偷来的创意,由此完善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但不管怎么说,苹果的操作系统的确是里程碑式的发明。从1983年的Lisa到1984年的Macintosh,苹果的操作系统实现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你想要完成的任务可以用肉眼观察得到,你的操作也可以通过图形实时表现出来。

大多数人接触的还是比尔・盖茨的视窗系列。从Windows1.0到Windows3.2,微软逐渐独霸了图形界面的世界。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很多人都记得自己第一次从Dos过渡Windows3.2的视觉震撼,在“c:\>”后面的光标上轻轻地敲下“win”,之后是绚丽的视窗标志(如今看来已经粗陋不堪),然后……然后你就可以握住一个叫鼠标的玩意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得用一张5寸软盘加载了鼠标程序。

Windows历经多年发展,从32到95到98到2000再到xP,无不成为具有文化含义的经典。有无数关于“温酒屋”、“温酒吧”的段子在早期的网络江湖上流传,“2000”之后,“叉屁”独霸江湖,Vista昙花一现,现在Window 7则成为新贵。如今的计算机世界,图形用户界面已经成为常识。

“所见即所得”和“即插即用”是计算机用户沟通史上的两大节点,后者意味着计算机由科学机器转变为日用家电,前者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翻译就可以跟外星人沟通。

鼠标文化

无论何时论及图形界面,我们都绕不开一个小玩意――鼠标。

Doug Engelbart在1963年发明这个小玩意,施乐在不断完善这个发明,苹果的Lisa则是世界第一台配置鼠标的个人电脑――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关于乔布斯的那个小传说?

鼠标和键盘一样,都是依靠手指去和计算机沟通,但鼠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移动为主要指令,由此衍生一系列复杂的符号系统。

十根手指被两根手指打败,键盘时代进化到鼠标时代。

单击、双击、拖曳、左键、右键成为最普遍的操作手法,高亮、涂黑、勾选、按钮、滑动条、下拉菜单成为最普遍的界面元素。虽然对于某些“小白”来说,这一系统依然高深莫测,但对于大多数人,这已经比在光标上敲入指令要容易得多了。

重要的是,鼠标的符号系统不仅在计算机和网络世界里存在,在现实世界里也逐渐发展成共同认可的文化符号和象征。网站的评判标准是“点击率”,这直接关系到鼠标左键的职责。菜单,成为所有电子电器乃至生活的通用名词,就在若干年前,我们还觉得菜单这词念起来拗口,而现在我们使用任何电器,甚至是电视机遥控器,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它的菜单在哪儿?”复制、剪切、反显、全选、最小化这些计算机的专业术语也逐渐成为生活常识,就连我们现在填表打勾,都知道方格代表着多选,圆点则是单选。

早年的电脑培训班上,教师们常常费尽心机去纠正学生打字的指法,不过多年之后我们却发现很多外国人也都是用两根食指在键盘上捅啊捅的。有趣的是,在鼠标文化里,食指也比中指要重要得多。按右手鼠标来说,大多数工作都是用左键点击而完成――这是食指的职位,右键的作用主要在于打开扩展菜单,它只是一些辅的功能,而目――中指点击右键打开菜单之后,还需要食指点击左键来完成最后一击。

苹果在这方面做得更彻底。它的鼠标最初就只有一个键,即使后来发展出双键,但苹果迷们也更习惯用右手食指和左手键盘做配合。2009年,苹果The Magic Mouse,食指在鼠标中的地位更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The Magic Mouse的整块背部成为一个触控板,食指在上面滑动,形成手势指令,对电脑进行操控。

不过在苹果公司的官方论坛上,也有苹果迷对The Magic Mouse表示不满。有一位网友说:“我用了一个星期,我的右手食指和拇指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挫伤,非常痛苦。我试图在这块光滑的石头上找到一个着力点,以缓解症状,但没什么帮助,它实在是太圆滑了。从我的角度说,我觉得苹果还没有完全明白怎么做一只鼠标。我更愿意得到一只对我的手友好的鼠标。”

如果你想发挥食指的能量,是不是应该给它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让它离开鼠标?

拇指到食指

2004年6月27日,在新加坡举办的一次比赛上,23岁的新加坡女孩金伯里・乐仅用43.24秒就用手机输入了160个字符、26个英文单词,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这是6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正是手机短信的时代,所有人都握着手机发短信,而拇指成了沟通的主力军,“拇指族”的称号也应运而生。然而好景不长,拇指的时代很快就黯然失色。

如今的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在手机上负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大尺寸的触控屏成为基本配备。在这样一部智能手机上用拇指进行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按错软键不说,握不住不小心摔下来也极有可能。

其实在鼠标的时代,很多操作系统里,当你把光标移到超链接上时都会出现手形图标,它意味你可以按下,从而打开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图标,正如一只手,食指长长伸出,这似乎就在预示着食指会点开一个未知世界。

更重要的是,终端已经开始从电脑、手机向更多领域发展。PDA不复当年之勇,电子阅读器却风生水起,手机的尺寸越来越大,电脑的尺寸却越来越小。这其中,无不需要食指作为操作方式

几年前,iPhone的出现被誉为重新定义了手机,同样,今年iPad的出现应该也可以被誉为重新定义了计算机。很多人会提及苹果顶尖的工业设计水准是iPhone、iPad成功的秘诀,但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和计算机沟通的新方式。正如同从指令界面到图形界面的惊险一跃,在我们和电脑的沟通历史中,也终于划时代地出现了一种方式,可以抛开外设,让手指自由地舞动,让手势语言重拾光彩。

2010年6月2日开幕的第八届数字论坛上,乔布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把触笔扔到一边,使用手指实现精确的操作时,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就无能为力了。”他的这句话或许可以成为iPad之后的沟通时代的注脚。

食指,正如它的英文名index finger一样,终于带领我们走入一个新的沟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