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适度的挫折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自我调节心态、选择正确行为、追求心理目标的情境,对于幼儿来说,挫折可以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磨练意志、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价值。

分析:孩子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主观内因还是客观外因引起的挫折,都可能使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时,反应亦不尽相同。所以认识孩子面对挫折的各种反应是非常必要的,通常幼儿遭遇挫折后的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攻击报复型

当幼儿受到挫折,行为动机受阻时,会产生敌视心理,表现为各种攻击行为:(1)直接攻击。将攻击直接指向阻碍达到目标的人或物。(2)转向攻击。如果不能直接攻击对象,则会把目标转向其它代替物,即寻找“替罪羊”。(3)自我惩罚。个别幼儿遭到挫折后会将攻击的行为指向自身,进行自我惩罚,如揪自己的耳朵或扯自己的头发等。

退缩逃避型

当幼儿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退回到原来较低的心理发展水平,如受挫时大声啼哭。孩子之所以会养成这样的性格,除了先天害羞以外,多是来自父母的过度保护――在孩子还没有失败的时候,父母的替代包办便剥夺了他们尝试的机会,因此孩子稍遇挫折便封闭自己,退缩不前,以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争强好胜型

争强好胜型的幼儿一般学习能力特别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团体中表现较为突出。对掌声的渴望使他乐于尝试不同事物,但一旦遭遇失败,其挫折反应也是极其强烈的。当结果不尽人意时,喜欢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以摆脱责任,免被师长责怪。

建议:在家庭环境中正确进行挫折教育

生活总是由大大小小的挫折编织而成,幼儿期是各种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的挫折教育对儿童个性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那么,挫折教育的任务该如何实现呢?

将挫折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卢梭在《爱弥儿》中曾写到:教育是随生命开始而开始的。孩子早期性格的培养与形成直接受到家长的影响,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应当从家庭教育开始。其实,孩子在刚刚蹒跚学步时就已经具备了尝试失败,跨越障碍的能力。没有一个家长因为怕孩子跌倒而放弃让孩子学走路,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无需因为关怀备至、细心呵护而使孩子逐步丧失这种能力。生活在父母羽翼之下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既缺乏承受挫折的机会,也没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家长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每个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利用身边的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才是良策。家长要习惯当配角,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自己解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肯定性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提高耐挫力

让孩子体验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却有很多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下棋、做游戏时总是想办法让孩子胜利,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好处。

学会交往,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儿期的交往挫折是孩子经历中影响较大的挫折,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的社交能力。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公共场所,让他与其他孩子一起游玩,学会沟通交流、平等相处。尤其是内向怕羞的幼儿,要鼓励他,强化其参与的积极性;当游戏规则使交往发生困难时,要及时提供帮助,给予指导,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

由于认识偏差,家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有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惩罚,与孩子较劲,让孩子服输等等。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的家长用高级轿车把孩子送进“吃苦夏令营”,十几天后,再把凯旋而归的孩子接回家“大补特补”。真正的挫折不是刻意制造的,而是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挫折教育并非是让父母刻意去制造挫折,而是顺其自然地让孩子认识挫折,从而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只要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就一定能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挫折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