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agezines 纵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rt Auction
9 月刊/拿下:记印度顶级收藏家阿努帕姆・ 波达尔
9 月刊的Art Auction 在专栏中对当代艺术顶级收藏家之一的阿努帕姆・ 波达尔(Anupam Poddar)做了一个特写。对这位印度收藏家来说,在生活中被艺术品簇拥着,这并不是奢侈,而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章说到目前以新德里为圆心的整个印度当代艺术作品市场热闹非凡,而很多观察家实际上忽略了一个有力的推手人物――本地人阿努帕姆・ 波达尔。他在短短几年内购进上百件印度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吸引了国际市场的注意力。
如果对当代艺术的火爆现状感到迷茫,听听波达尔的见解或许会有一些收获:“看到印度当代艺术家们能够因自己的作品而生活得好一些,我很高兴,但不幸的是,有很多人受市场左右严重,一些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变成了对自我的不断重复,而他们居然对此很满足。”
Art Forum
2008 年9 月刊/为罗伯特・ 罗森伯格献上一段颂词
9 月刊的Art Forum花大篇幅回顾了一位善于破旧立新的艺术家。无可争辩,他是战后美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手。创造作品,留下作品,这就是罗伯特・ 罗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的风度。罗森伯格创作的时候正逢新旧媒介交接的时期,他接触到很多领域的艺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甚至是工程师。他将世人认为无用的旧物和碎屑收集起来,展现它们独特的信息传达可能性,也找回它们身上原本被人们忽视的意义,这些器物到他这里就被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礼物般的作品。
罗森伯格不久前去世,在此,ArtForum 邀请了包括巴巴拉・ 罗斯(Brabara Rose)、托马斯・ 克劳(Thomas Crow)在内的一批学者,来为罗森伯格唱一首赞歌――为他的艺术作品,也为他的一生。
ArtReview
9 月刊施纳贝尔的激情
这一期ArtReview 的封面故事说的是朱利安・ 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如今的他作为一名电影导演而广为人知(他执导的《潜水钟与蝴蝶》夺得2007 年嘎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实际上,他一度是个来头不小的艺术家。那么他是如何跑到艺术圈以外去的,他现在还在为艺术做点什么吗?读者将在本期的ArtReview 中找到答案。1979 年在纽约玛丽・ 布恩画廊举办个展后,施纳贝尔获得了国际艺术届的认可,其作品主要特征是波普主义和极少主义,流露着玩世不恭和淡漠的意味。去年9 月,北京世纪坛世界艺术博物馆曾举办施纳贝尔画展,施纳贝尔30 多幅重要作品囊括其中,这些作品均为他1983 年后创作的油画。
The New York Times2008 年9 月7 日一位不在此逗乐的漫画家
该天发行的《纽约时报》艺术专栏别介绍了一位来自波兰的美国籍画家――阿瑟・ 赛克(ArthurSzyk)。近期,阿瑟的作品正在柏林的德国历史博物馆进行展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瑟曾召集波兰籍美国人建立了战争救助基金,以帮助波兰。他的很多作品也都以“反法西斯”为题材,笔法生动犀利。《纽约时报》的文章提到有专家指出,目前,在意大利,以墨索里尼为原形的小玩偶,以及其他法西斯风格的装饰品仍被作为纪念品出售。对此,专家表示担忧,认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波兰人一样,都没有很好地反思自己的历史,而德国人却恰恰做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