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艰苦创业回报社会河南骄子享誉京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刚,一个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的农民的孩子,满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刻苦努力学习,但终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以几分之差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他完全可以选择复读以圆自己的大学梦,可是家境贫寒无力支持,上有年迈多病的老人,下有需要支持继续学习的弟弟、妹妹,已是家中顶梁柱的他,没有经济能力继续读书,怀揣着大学梦,带上东拼西凑及借来的30元钱,满含热泪,永远遗憾地走上了打工之路,成了一名农民工,直到成为千万富豪,成为传奇。
进京几年后,看到农民工子弟入学难,联想起自己当年的经历,刘刚萌生了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念头。
十余年来,他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已有师生近千人,已成相当规模的民办学校,然而,不久前的一纸拆迁令,却让学校陷入困境。
吃苦耐劳成骄傲,京城打工创佳绩
30元钱,30元的起步资金,当时从河南的光山县到北京的车票钱就要17.6元,刘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他的传奇经历,还有12.4元,12.4元能济什么事?刘刚靠啃干馍、喝自来水,硬是挺了过来。
刘刚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看到的是无数的高楼和如织的人流,“哪里是我的家,哪里是我的安身之处,哪儿才能生存下来?”这是他常问自己的问题。刘刚干过多少种工作,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卖过冰棍,挖过树坑,种过稻田,卖过早点,收过废品,换过窗纱,清过垃圾,拉过光缆,做过弱电工程,管理过北京某大单位的物业,直到承揽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就这样,他从最初离家时的30元钱开始,成为现在拥有千万资产的成功人士,他已成为打工者的典范和楷模,成为革命老区光山县人的骄傲!完成化蛹为蝶的“蜕变”,谁知他吃了多少苦?谁知他流过多少汗?谁了解他遭受过多少人的白眼,甚至是污辱和谩骂?谁知道他吞下多少辛酸的泪水呢?他为河南人争了光,他把河南人的忠厚、诚实、吃苦耐劳、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优良品德留在了北京,他把河南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刘刚身上体现的是河南人的善良、坚韧、智慧和勤奋。
要为后代谋福利,刘刚举力办学校
刘刚当初选择外出打工,但他上大学的梦想至今不曾忘记,他当时带着高中课本和复习资料到北京打工,就是很好的说明。他当时完全可以听父母的安排复读一年,考入大学,可是看到家中如此困难,下面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看到年迈多病、含辛茹苦的父母,刘刚无论如何再也不忍心加重父母的负担。他要边打工边复习,挣够学费再复读,一片孝心日月可鉴。打工的收入除了维持自己的生计之外,还要资助家里的妹妹、弟弟读高中、上大学,“挣够了学费再复读”成了他永远的梦想。
每年开学时,打工伙伴的子女不能正常入学,是他们非常头疼的事,刘刚经常看到同伴们为子女不能入学而生气、流泪、争吵,每每此时,刘刚的心就像被人揪着一样难受,于是下决心要办一所农民子弟学校,解决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
“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刘刚为这些孩子感到难过,“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在为北京的发展作贡献。”
于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骑着房东送给他的破旧自行车到处寻找建学校的地址,最终看上了大兴区瀛海镇三槐堂村一家废弃的养殖场。
1999年,一所占地4亩多、1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个教学班,并且配套了电教室、图书馆、资料室、校内活动室、学生食堂及教师宿舍的标准化校舍――晨光学校出现了。这所特别的学校专门接纳在京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由于该校学生为全国各地来京务工的农民子女,居住得很分散,离校远的有12公里,为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刘刚开始从老家筹措资金,他与有营运资质的客运公司签订合同,早晚接送学生。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来自河南光山县泼陂河镇刘岗村的刘刚,这个农民的儿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想到往日艰辛,百感交集,激动的泪水涟涟而下,以至泣不成声。
2002年,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晨光学校学生也由建校初期的100多名增加到500名。有部分农民工子女交不起相关费用,学校全部减免。为了补贴学校的经费,刘刚和他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弟弟创办了一家弱电公司,他们把公司的营业收入都用在了补贴学校上。
2004年,刘刚又租下了养殖场北面占地约3亩的废旧木器厂,将废旧木器厂原来的危房翻建为两层3000平方米的楼房作为学校的办公楼。2008年,刘刚又成立了北京安得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的收入除公司正常开支外全部补贴学校。
建校十余年来,学校的力量日益加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小学生多年稳定在千人左右,教职员工30余人,成为瀛海镇专门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到此,刘刚的晨光学校已经投资了1500多万元。
多年来,晨光学校累计为大兴区瀛海镇及周边外来务工的近万个家庭解决了子女在务工地接受教育难的后顾之忧,为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和肯定。在2008年大兴区流动学校布局调整中,大兴区教委、瀛海镇教委均将该校列为社会力量办学予以保留。
创办民工子弟学校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但却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每年学校要减免一些贫困学生的各种费用,基础建设要搞,教师的工资要按时发放,学生的生活标准还要达标。
别人办学挣钱,刘刚办学却赔钱。有人劝他把学校关了算了,把房子租赁出去,也比办学挣钱,这些“挣钱”的建议都被刘刚一一拒绝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自己失学的经历绝不能在这些孩子身上重演,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失去受教的权利。我父母年老体弱,几次叫他们来北京看病,他们都不肯,叫我把钱用在办学校上。我怎么能放弃呢?”刘刚这样说。
知难而进有宏愿,多年之后看“森林”
2010年,大兴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晨光学校面临拆迁。为了使学校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农民工子弟能够享受就近受教育的权利,刘刚又开始在争取土地、重新选址、规划建校的路上奔走……
“建成占地30亩、能够容纳5000名学生的标准化校舍”已经成了刘刚急切的希望,但谈何容易!北京的地价大家都是清楚的,寸土寸金哪!
刘刚又走到了人生事业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现在不少人在劝他,依你现在的资产和地位,盘活一下资产另行投资,不是一样可以赚钱吗?但这不是刘刚的性格和脾气,“宁愿向前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这是刘刚信奉的格言。
不能让农民工的子女没有学上,不能让他们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让农民工的子弟成为享受义务教育的盲点,联想到自己年幼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与大学失之交臂,刘刚暗下决心:就是倾家荡产,就是拼上自己的性命,就是再去卖冰棍、收废品,也要让农民工的子弟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更何况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问题,党的阳光会照耀到这个角落,国家的甘露也会沐浴到这块干涸的地块,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努力而为呢?
想到多年之后,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走向社会,有的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着才智,刘刚就似乎看到了未来郁郁葱葱的森林,他会心地笑了……
(在此记者也呼吁有关部门:希望尽快为刘刚解决办学校址用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