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阅读及其误区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阅读及其误区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阅读技术、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都呈现出突破性的飞跃。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迅速走入人的生活,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模式,影响并改变了当代人对新闻、知识和信息的接收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从网络阅读及其发展、网络阅读等同于浅阅读的误区分析和网络阅读其他误区及分析三个方面。对网络媒体阅读及其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媒体阅读 误区分析 电子文献

网络阅读及其发展

阅读方式的变化。阅读是人类获取新闻、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之一。在网络信息时代,阅读技术、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都呈现出突破性的飞跃。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模式,影响并改变了当代人对新闻、知识和信息的接收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阅读是一种由阅读对象的载体变化带来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专指利用网络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等对网络新闻和网络电子文献进行的阅读活动。由于网络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过程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所以网络阅读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人类阅读方式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网络盛行、数字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获取新闻和知识信息的新天地。在这个空前巨大的新闻和文献信息交流平台上,今天的阅读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看报,它不仅有对传统纸质文献的阅读,更包括“读屏”式的网络阅读形式。涉及新闻和知识信息的网络电子报纸、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地图等新兴媒体文献的影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蔓延开来。

手机阅读增长迅速。目前,虽然阅读活动的过程基本没有改变,但人们阅读活动的整体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手机媒体正以强势姿态全面介入新闻、信息和知识传播领域、大众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大众的阅读方式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介入和发展已经显现出不可逆转的变革趋势,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期而至。社会阅读的发展态势有:网络阅读将成主流:移动手机阅读渐成习惯;大众阅读呈现“悦读”化:导读的需求将会加大:阅读需求日渐个性化。据中新网2010年5月6日的《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数字化和网络化进展迅猛,新媒体新业态开始唱主角。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成为潮流,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而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取并阅读新闻信息,因此,在2009年的网络使用率中,网络新闻使用率以80.1%排名第2位,用户规模达到3.0769亿人,年增幅为31.5%。现在的手机已经突破了人际通信工具的单一功能,日益具备大众新闻阅读新传媒的特点。

网络阅读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相关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等不同类型的电子文献阅读设备的流行。以网络电子文献为阅读对象的网络媒体阅读逐渐成为主流的阅读选择之一,这已是大势所趋。据《2009-2010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09年国内电,子图书读者总数为1.01亿人。首次破亿。电子图书读者总数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强劲增长。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媒体阅读这一新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据2010年4月19日第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与2008年相比,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阅读和利用手机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网络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数字出版阅读率继续增长,已达24.6%。在2010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当天,在上海举行的世博阅读论坛上,联合了国内400余家主流出版社、2000多名知名作家和4万余名网络作家而创建的书香中国(上海)全民阅读网正式开通。有专家分析,数字化阅读先进性的功能无法遏制,数字化阅读规模还会继续扩张。

网络阅读等同于浅阅读的误区及分析

误区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阅读这种非纸质的阅读是“浅阅读”,“它导致了读者思维方式碎片化、跳跃式和平面化,语言本质上所带来的主体的批判精神、创造活力、想象力和反思能力逐渐被消解”。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其特征是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按阅读深度划分,浅阅读又称浅度阅读。是指对文献内容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浏览阅读,目的是从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有用文献信息线索或信息梗概,以便确定进一步的阅读取向。实际上人们在阅读时一般都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规律,即先浏览题目,再阅读内容提要和目录,最后才进行深入阅读的。如果在前面的浏览题目、内容提要和目录的过程中,并未发现自己所需要阅读的内容,则会即行终止阅读过程,即不再进行后面的深入阅读了,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了。网络媒体阅读的发展,的确在客观上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也就是说,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但网络阅读并不等同于浅阅读,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原因分析。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的原因之一是信息量大所致。由于网络阅读的文献信息数量巨大,可供读者选择的余地极大,而读者无法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选择,所以必须首先进行快速的浏览型阅读,利用阅读得到的文献信息线索,以便确定需要进一步阅读的内容。而正是这种快速的浏览型阅读被认为是浅阅读,殊不知这是网络阅读的必要步骤。浏览型阅读是指仅浏览文献的标题、摘要及部分片段的阅读类型,目的是了鳃文献线索,以便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如通过手机新闻、QQ新闻、电子邮箱新闻或网络新闻等形式,首先了解当前的新闻大事标题。根据所感兴趣的内容,可进一步阅读文章摘要,或进一步阅读全文。针对当前可供网络阅读的浏览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用最少的时间浏览最多信息的浏览型阅读日渐成为很多人选择的目标。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的原因之二是稀者为贵原理所致。因为传统阅读在获取阅读文献方面存在着成本、手续、身份等一系列困难,所以读者一旦获得文献则较为珍视,如若不从中获取到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就会有一种亏欠感或失落感,正所谓得来不易者更珍贵,而正是由于网络阅读中的大量网络电子文献获取相当方便。导致对文献内容的下降。文献得来越容易,这种重视度则下降越甚。

商榷观点。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阅读的本质是帮助读者更便利地阅读,它改变的并不是阅读内容本身。而是阅读

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和阅读心情。所以,网络阅读本身无所谓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那种认为网络阅读就是浅阅读的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是有失公允的。例如现在的专业研究工作者,很多人都在利用网络参考文献进行研究课题的文献资料搜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有些外地学者,在利用网络之前,平均每半年就要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一次研究资料,不仅耗时、费力、花钱,所获取的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受到影响。往往感叹驻地离北京太远了。自从利用互联网后,情况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再也不用亲自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了。只要利用电脑轻点鼠标即可进入国家图书馆,方便全面准确地查阅资料。至于那些综述性的研究成果,则更是依赖网络获取大量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性的研究成果。读者在利用网络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可以运用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深阅读”,包括利用链接调出其历史背景、相关资料,甚至利用视音频等辅助阅读手段,或者是把作品下载后离线细细品读也未尝不可。读者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获得比传统纸质阅读更多的乐趣。

网络阅读其他误区及分析

网络阅读削弱思维能力。有人说,浮光掠影式的网络电子阅读,使读书不再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而成为与娱乐类同的消遣。“阅读而不加入思索,其实是眼睛代替大脑成为简单浏览内容的‘读卡器’!”并担心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不能锻炼人的思维和判断力,甚至使人懒得思考。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利用网络媒体阅读的可链接性往往能收到举一反三和由此及彼的效果,使读者的联想能力大为增强,所以可以更加锻炼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至于说到网络媒体阅读“成为与娱乐类同的消遣”,难道让全民阅读变为全民“悦读”不正是目前全民阅读运动所提倡的一个目标吗?

电子文献无内容。有人认为,电子图书大多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概念炒作的赶时髦之作。无法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养分,这类“伪书”的泛滥直接导致“浅阅读”的流行。此观点犯了以偏赅全的错误。诚然,电子图书中确实存在“内容空洞、思想贫乏、概念炒作的赶时髦之作”,但我们不能以偏赅全,由此就认为电子图书“大多”都是如此。例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24万余册准开放存取电子图书中,这种情况应该是极为少见的。况且,难道纸质图书中就不存在此类“伪书”吗?如果是传统图书,我们很难通过花钱购买的方式获得全世界的名著,但是网络电子图书则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难道网络电子图书中大量的世界名著、学术著作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概念炒作的赶时髦之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电子文献不可靠。有观点认为,在确切的知识信息获得上,纸质文本的文字是不变的,对撰写专著或规范性的研究文章等需要的清晰准确注解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网上的文字并非完全与纸本相同。在电脑下载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对原文改动的事情,无法保证知识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诚然,这些状况是存在的,但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地一概否定。首先,许多网络文献提供的资源信息内容往往来源于传统的纸质文献,是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形式,所以文献内容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有保证的;其次,许多网络工具书来源于较为权威的工具书出版机构,所以其内容的学术性、知识性、系统性较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读者对网络工具书的信任、依赖与利用。另外,因为目前网络文献的PDF各式全真版可以分毫不差地真实反映与纸质文献原文相同的内容,所以网络文献内容可靠性差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电子文献携带不便。此前的观点多认为纸质文献携带方便,阅读简便易行,不需要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阅读,是人类传统的读书习惯,而网络阅读受条件制约,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有必要的设备、线路、电路、桌椅、房间等附属设备,并且携带不方便,即使是笔记本电脑,也得具备网络、电源等条件,否则无法使用。目前,纸质文献与网络电子文献的便携性正在发生逆转。由于传统纸质文献的体积比较笨重,需要占用较大的储存空间,不仅给读者的携带带来困难,而且图书馆也常常遭遇到书库储存空间紧张的问题。而普通电子图书的体积已经很小。以平均每册电子图书500KB容量计算,一个容量为32GB的小小U盘即可存放6.4万种图书。如果按每种书平均5个复本量计算,则相当于一个藏书量为32万册的中型图书馆。更何况由于网络电子文献资源是存储在各个不同网站的服务器上的,对于读者而言,除了自己需要下载阅读的文献内容外。基本上不存在携带和储存空间的问题。对于图书馆而言,网络电子文献资源相当于一个几乎可以具有无限容量延伸的书库,借此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本馆的文献资源。而手机版的网络电子图书更是比纸质图书可以更为方便地随时随地阅读。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