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舞蹈剧目”课程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舞蹈剧目”课程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舞蹈剧目”课程的建设实践活动,确定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设置了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内容,提出适合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职业化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将“舞蹈剧目”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 舞蹈剧目 课程建设 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珊丹(1969- )女,内蒙古通辽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二级演员,研究方向为民族舞蹈表演。(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44-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项目教学法、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等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共识并初见成效。专业建设工作中的课程建设问题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以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舞蹈剧目”课程是高职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和舞蹈编导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地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和中外经典舞蹈作品,着力培养舞蹈表演意识、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舞蹈综合能力的重点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本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能力发展计划和专业知识学习方案,以提高课程时效性。

一、课程建设前期调研及分析

1.本课程对专业建设的作用。高职舞蹈专业是面向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济、社会培训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舞蹈剧目”课程是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重视舞蹈表演知识的传授,根据本地区舞蹈艺术的传承和艺术市场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如蒙古舞中的安代舞、筷子舞、顶碗舞等,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专门设置的,对专业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职“舞蹈剧目”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习者不仅能做出规范的舞蹈动作,还要具有舞蹈教学和创编舞的基本能力和艺术素养。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这一情况不仅表现在文化知识方面,也表现在专业能力方面。虽然入学前,学生都参加过舞蹈相关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在艺术加试中,高职学生的分数较低,整体排名比较靠后,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专业动作掌握不扎实。这些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正常的教学计划难以完成、知识传授拖后、教学目标实现比较困难。

3.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和具体情况,在“舞蹈剧目”课程建设的调研阶段,确定课程的建设思路: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根据艺术市场及行业标准对毕业生的需求,分析整理舞台演出人员、创编人员、舞蹈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需具备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基本功训练项目、综合剧目演练项目、创编项目等实训内容,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舞台搬上讲台,利用仿真的职业场景进行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紧密结合,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进行全程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1.梳理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从培养规格方面来讲,重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舞蹈剧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表演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技能,有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和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能完成舞蹈表演、教学、创意、策划等工作任务,同时还要具备各项舞蹈基本技能,包括蒙古舞技法、韵律的表现能力、中国舞表演技能、运用肢体语言呈现艺术作品的表演能力;此外还应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跟上文化发展主旋律的能力、职业迁移和岗位提升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素质。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舞蹈剧目”课程的内容整合上,本着“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专业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减少与专业技能培养联系不密切,理论性过强的教学内容,增加在舞台表演中常用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训练内容,增加情景剧目、生活剧目等教学和排演,精选思想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中外经典作品,增加民族地区舞蹈剧目的内容。另外,还要增加欣赏课的内容,通过欣赏课的教学,达到美育教育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蒙古舞是本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剧目表演也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蒙古舞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安代舞、筷子舞、顶碗舞等,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是非常好的舞台剧目、课堂教学内容。在剧目选编时,针对学生个体的艺术表现能力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表演意识、表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重训练、重创新,让学生在实训中体会蒙古舞的意境,从而提升专业素质和文艺素养。舞蹈表演十分重视实践环节。通过完成一个个实践项目,让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消化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基本功学习,提高舞蹈综合能力。首先,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充足的实践教学学时。可以采取“见习+实习”穿行的模式,根据理论学时的具体情况,一些小剧目安排见习,一些大的综合性剧目安排整块时间到大型演出团体实习。其次,在实践内容方面,要选择一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剧目作为重点实践内容,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消化知识,提高艺术表演能力。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派专业好的教师指导实践学习,在专业上加以指导,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实习制度,从时间、质量、实习态度及生活、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3.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适宜“舞蹈剧目”课程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就要从基础的课堂教学做起,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课堂上如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舞蹈剧目”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在本门课程建设中要致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解知识,做出专业示范,然后让学生照着做就可以。这种教学方法在基本功教学环节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要应用到具体剧目排演、综合节目排演、创编剧等内容教学就不太合适了。这些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部分,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适宜时机。可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针对剧情自由讨论,创编动作、编制方案,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同时要在课堂上设置预演环节,学生根据第一步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预演,如果不理想,随时加以改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长进步很快。这样,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教师带领加强基础,学生自主改变创新,教师、学生共同改进作品的基本教学模式,突出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改革评价体系,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工作岗位标准统一,职业特色鲜明,为了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期,在课程考核中,将行业标准、职业要求以及岗位要求引入考核内容中,提高考核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舞蹈专业的学生“跳得好就算是成绩好”的传统标准太单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水平和继续上升的高度。要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平时在讨论小组中的表现等内容引入考核,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生对自我成长的约束性,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同时这项工作与高职教育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高职舞蹈剧目”课程的建设,是舞蹈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建设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特色,关注职业需求,探索出适合“舞蹈剧目”课程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将课程打造为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国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

[2]吕艺生 .舞蹈教育学[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廖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