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奖赏孩子?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奖赏孩子?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奖赏孩子?

3~4岁的孩子通常会对做家务感兴趣,他们希望能像成人一样参加家务劳动。于是有些成人为了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会给孩子一些奖赏。比如,孩子扫一次地奖励一个小玩具,洗一次袜子奖励一件新衣服……起初,孩子参与这些“有赏”的劳动很积极,但过不了多久,孩子的兴趣可能就下降了,有的甚至还会在“奖赏”上向成人讨价还价,如果认为成人奖赏“不合理”,就干脆“罢工”。为什么我们的某些奖赏为什么反而会让孩子对原本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了呢?

河南洛阳××幼儿园 何文娟

答 其实,对于孩子原本就有兴趣做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放手让他们做就是了。如果孩子做得好,只需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就够了。例如,给予他肯定的评价,拥抱一下孩子、抚摸一下孩子的头等。如果这时成人还要给予物质奖励,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也许会想:“难道我就只是为了这个玩具吗?”总之,成人的奖赏要有利于让孩子产生继续努力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得到物质奖励,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如何奖赏孩子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学问,需要讲究艺术。奖励可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加以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对于小年龄孩子可以多采用一些物质奖励,以加强孩子对奖励的体验。对于喜欢炫耀的孩子不宜过多地给予奖励,以防止他们滋长骄傲情绪;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则宜多给予及时的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需要强调的是,奖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奖励的方式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个性特点,对幼小孩子的鼓励应以精神为主。如果大人和孩子之间已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奖励可以采用微笑、抚慰、手势、点头或亲切的话语,及时地说一些鼓励的话:“虽然你很小,但是你很勇敢”,“加油,你会成功的”,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物质鼓励孩子不可滥用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家长就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家长会答应孩子买这买那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会助长孩子对物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精神食粮。其实,对孩子的进步,首先要做的是及时表扬,对孩子的成绩加以肯定,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如何进行幼儿园教学中的惩罚

教育惩罚一直就是一个两难的话题。在当今“赏识教育”的呼声下,社会各界极力反对教育中的惩罚现象,使得许多教师对幼儿的违纪行为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其次,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赏识教育”,即多对儿童奖励,多夸孩子的优点,还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这样却容易导致儿童习惯于听好话,习惯于顺境,这样的儿童走上社会以后必将面,临许多挫折,因为社会是不可能只有“奖励”和“好话”的。那么怎样在幼儿园中适度的惩罚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江苏省海门市××幼儿园 林丽丽

答 幼儿园的儿童大多年龄在3~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科学的是非观念,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在于该事物是否与自己的需要相一致。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园的儿童争抢玩具、频繁地向老师告状、会指出同伴的错误行为却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矢口否认、在学习或午休活动时随心所欲以致影响别人等等。而当教师对他们进行说理教育时,基于他们的理解能力,他们经常无法理解和接受。而且该阶段幼儿往往对教师“谆谆教导”的记忆力较弱,所以许多幼儿会“屡教不改”。因此在幼儿教学中适度地使用惩罚,能让幼儿记住痛,从而增强教育效果,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例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他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把邻居的玻璃打碎了,当时邻居很气愤,坚持要他赔偿。他回家以后向其父亲求助,他父亲说,“既然玻璃确实是你打破的,你就得赔。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一年以后你必须还给我。”于是,这个小男孩后来就利用一年的时间打工挣钱,终于如期把钱还给了他父亲。后来在他当上了美国总统以后,他回忆说,正是通过这件事情,让他学会了什么叫“责任”。所以笔者认为,适度的惩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做了错事就必定会承担一定的后果,从小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为了避免惩罚中不公正现象的出现,建议教师在宣布惩罚制度时征求班级幼儿的意见,也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于他们亲自参与了惩罚制度的制定,他们自然就会乐意执行,而且记忆深刻。另外,在执行惩罚前可采取班级民主讨论的方式,鼓励大家对某名幼儿的违纪行为以及是否应该采取惩罚、采取何种惩罚的问题各抒己见。而犯错的幼儿可以向全体幼儿解释或请求更换惩罚方式,如能获得大部分幼儿的同意,则可以执行。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而且可以避免被罚者对教师产生负面情绪,因为传统的惩罚行为是教师一人决定和执行的,而这种惩罚行为是班级幼儿的集体意见。然而,幼儿教育毕竟是一项灵活善变的活动,所以教师在具体执行惩罚的过程中还是应该灵活性,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有的幼儿性格外向,那么批评的言语就可以稍微重一点,以使他记忆深刻,而对于那些内向的幼儿,批评的时候就可以点到为止,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两面派”的孩子是事故的表现吗?

圆圆在幼儿园里乖巧温顺,回到家里依旧是任性的“刁蛮公主”。每天下午去接她回家时,老师都夸她听话、懂事、自己的事自己做,还抢着帮老师做事,可是回家后连洗手都不肯自己洗。圆圆妈担心地问: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做“两面派”,长大了怎么办?是不是这孩子很世故?又或者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对?

山西省太原市××幼儿园 康晓芬

答 家园“两面派”≠世故。两三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比在家里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孩子会“看人下菜”的世故表现。小小年纪的孩子已经有荣辱感,希望得到赞同。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在幼儿园里要守规矩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喜爱,才能得到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因此孩子会控制自己,强迫自己按照老师的规矩办事,处处表现得符合老师要求的好孩子标准。当宝宝回到家,到了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底线的,他们没必要再压抑自己的本性,甚至要通过一些“不听话”的行为发泄与释放,于是表现得与在幼儿园截然相反,这是孩子自身进行的一种减压调适,通过这种调适达到他们心理的平衡。

宝宝有“两面派”表现不必大为担心,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发展。拒绝溺爱在孩子的自主性发展过程中过度放纵,会造成孩子任性、过度依赖,在隔代教育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往往为所欲为、骄横自私,溺爱就是罪魁祸首。别让您的爱变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负担。

统一行为标准。及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在家

可以有更多爱与自由,但是行为标准还是一套。父母可以借老师的嘴告诉孩子:“老师希望你在家里跟在幼儿园一样棒。”也可以在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后让老师多多表扬。

拒绝包办。爸爸妈妈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了,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这对孩子而言,既是游戏,又是学习。父母不要过度心疼孩子,或害怕让孩子做事而惹出许多麻烦。一定要信任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自觉性。

多给他赞美。当孩子有良好的表现,父母不要吝啬你们的赞美,要给小宝宝充分的肯定,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同时,可以用寻求帮助、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助人的快乐。

孩子为何与我“对着干”?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情景:教师对着某个孩子大喊:“某某,别跑!小心撞到前面的人,小心摔跤……”结果孩子越跑越快。在某个自由活动中,教师在大声呵斥孩子:“小朋友们,别再吵了!不要影响别人!”这些情景同样发生在家里。大人们总在发现幼儿的行为问题后及时提醒幼儿,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最终大人们会认为孩子是“对着干”,难道是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都不听话了吗?

福建省泉州市××幼儿园 毕世华

答 其实不是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而是现在的成人对幼儿缺乏了解。在心理学上,儿童有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地发展,认知、语言、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爸爸妈妈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老师和父母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逆反心理”作为自我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正常现象,在不同性格的孩子身上会表现不一。对于比较独立的孩子而言,他们的会表现出更多的“逆反心理”。他们不仅独立,而且思维发展好;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观点、行为都是正确的,因此他们会经常报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看待别人的观点,如果他们一旦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很多人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正所谓“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所以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1.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认识到孩子在发展中出现“逆反心理”的正常现象,理解孩子在发展中的需求,预防孩子“逆反心理”的发生;2.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在尊重中,找到证明自己实力的途径;3.善于表达禁令。当确实需要向孩子说明有些事情不能做时,要一种平等的口吻、商量的语气进行。在商量时,更要详细说明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原因;4.保持冷静。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是“逆反行为”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先将事件冷处理;5.经常自我反省。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后,认真的想想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不仅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更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