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子有了“受罚”的心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子有了“受罚”的心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儿子的精神状态让我烦心透了,请你们帮帮我吧。

儿子小时候是一个性格开朗,爱帮助同学的孩子。去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儿子很高兴,我们也引以为豪。可近来我发现,只要他放学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几乎一句话也不和我们说;同学来找他玩,他也不耐烦地把人打发走。而且越来越敏感,一句话不合意就发火,成绩在不断下降。后来,我们打听同学才知道,他因为上课迟到被老师罚站,心里特别难受,一直走不出被惩罚的阴影,才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孩子解开这个心结呢?求助的刘妈妈

刘妈妈你好:

我们首先相信你儿子是一位优秀的中学生,他现在出现的这种行为,只是对老师处罚的一种心理防御现象。作为母亲你千万不要恐慌,也不要烦恼。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师为什么选择“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吧。

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当然,教育中的惩罚并不是无情、残酷的,更不是对爱的背离。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这种惩罚不同于体罚,体罚有损学生身体和心灵健康,能产生消极的后果。据调查:学生最反感的惩罚形式有:辱骂、讽刺挖苦嘲笑、罚作业、不让上课、罚站、不准回家。这些做法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伤害,教育效果甚微,于是成为无效惩罚。这是因为,当学生违反规定时,老师就会用和“错误事件”(迟到)无关的另一个“受罚事件”(罚站、羞辱)来处罚学生,学生对这个无关事件联系在一起会感到困惑。表面看学生的错误“彻底”纠正了,孩子服气了,但心里是不服的,只是压抑了自己,长期压抑之下未免变态,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目的。

初、高中的学生是自我意识增强的关键时期,当惩罚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甚至根本就不该受到惩罚,但又屈从于权威只能被动接受的时候,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而同伴不接纳、甚至嘲笑,会导致行为退缩、心理闭锁。有的还会对老师、同学和社会产生敌对,萌生的人格。你孩子的种种表现,就是由于受到处罚,在心里形成了“受罚”的心结。那么怎样才能解开这个心结呢?

作为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交流。比如给孩子讲讲自己年轻时受惩罚的经历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真诚的爱,让他把内心隐藏的话说出来。

还可以给孩子开玩笑地说:儿子你不是已经体验到了吗,惩罚对纠错实际是无效的。进而问孩子,将来你做爸爸或老师,会这样惩罚他们吗?这样做也是在培养一个未来的好爸爸、好老师。

现在孩子心里难受的不是受罚本身,而是因为受罚引起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过低。所以让孩子知道,人的行为违反规定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受挫也是必然。但是,这并不是要否定自己,而是要让孩子树立起自信。还有,和老师同学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现孩子自我突破的重要部分。家长可事先和老师沟通好,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原来没有这么可恨,而是可以信赖的人。让孩子融入到集体中去,真正找到归属感。

总之,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用孩子的心灵来理解孩子,再加上必要的知识作指导,就能够揭开孩子的“受罚”等心结,安全度过青春期,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