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形成巨大冲击,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艰难复苏,世界经济开始进入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本文总结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分析了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最后,提出了转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22-04
一、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自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即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的中国形成巨大冲击,至今中国经济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到目前为止,西方金融危机基本上通过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而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巨大冲击。金融危机曾经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暴露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中,如何转变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概况
中小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也是开展跨国经营业务的重要主体。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企业总数99%。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60%,缴纳税金占50%,发明专利占66%,研发产品占82%,吸纳了75%的城镇人口就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所进行的超越一国范围的资源转化活动,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和转化。中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进行一些对外直接投资。
(一)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业务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加工贸易方面,中小企业一方面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的方式实现间接出口,另一方面开发产品直接出口。金融危机前,中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已经达到1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3 000多万人,约占城乡工业就业总人数的35.4%,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45.2%上升到72%。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是中小企业出口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加工贸易中又以贴牌生产为主,大型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低,资源相对丰富,使得贴牌生产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一种普遍形式。从产业结构看,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高,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从产品构成看,中小企业主要出口纺织服装、玩具箱包等轻工产品、日用塑料制品和金属五金制品等产品。从地区分布看,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在沿海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发达地区的数量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从产品出口流向看,中小企业的出口地主要是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二)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中国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数量和规模看,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投资额较多在100万美元以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难以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从行业类型看,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贸易型和服务型等传统产业为主,在高新技术领域投资较少。从投资区域看,中小企业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和研究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投资方式看,由于中国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和国际并购经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绿地投资和合资为主,而很少使用兼并、收购等方式。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造成多重影响。伴随金融危机的蔓延,外部需求快速萎缩使得中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下降,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现象严重。同时,金融危机诱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更使得中小企业的出口雪上加霜。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绿色、可持续的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对中国中小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提出更加迫切的转型要求。
(一)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中小型外贸企业破产倒闭
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金融危机使国外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而中国的外贸企业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国外的订单锐减,很多中小企业出口受阻,资金链中断,特别是南方的中小企业出现破产高潮。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有40%的中小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随时有倒闭的危险;只有20%的中小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滋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中小企业出口造成打击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容易滋生贸易保护主义,在历史上,比较大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发生在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之中。在此次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例如,欧盟对中国产螺丝和螺栓征收高达8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7 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等。中国一直以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而此次金融危机诱发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出口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三)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降低了中小企业出口的全球竞争力
美国为了平衡贸易逆差,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不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文章,甚至一度抛出要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目前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高科技产品很少,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差异性较小,行业内竞争使得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一旦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很可能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降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价格优势可能会逐渐消失。
(四)金融危机迫使西方国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构成压力
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彰显了发达国家试图引导世界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和决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曾经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审视,为抑制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很多国家把同时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发展方向。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往往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这与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绿色壁垒将使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被淘汰。综合来看,西方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使得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的要求变得愈加迫切。
四、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沉重打击,大批中小型外贸企业纷纷倒闭,充分暴露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长期存在的国际竞争力微弱,政策支持环境不完善等问题。
(一)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微弱
1.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依旧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方面。至今,中国外贸主要依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没有根本改观,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劳动密集、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依旧突出,生产的产品质量较低,缺乏技术含量,品牌形象较弱,甚至很多企业只是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很低。中国中小企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2.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组织能力不强。中国多数中小企业最初往往是家族企业,普遍采用“任人为亲”的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愈来愈明显。在对境外企业的管理上,存在两个极端,往往不是由于母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束缚了境外子公司的发展,就是国内母公司对境外子公司放任自流,管理失控。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3.中国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较弱。中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融资能力较差,整体资金实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资金实力不仅是企业能够完成重大并购案的保证,而且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中国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的不足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外部需求一出现下降的情况,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便立即断裂,纷纷破产倒闭。
4.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能力较差。中国大多数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在产品的分销和促销方面,以及整个营销战略和管理方面都处于较低级的阶段,营销渠道单一。内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往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循环,未形成开放有序、纵向横向联系的网络。多数境外企业都是由国内遥控,只与母公司进行双向联系,还不能与其他境外子公司形成多向联系和全球化联系的网络,资源共享、产业链整合、营销渠道整合能力非常微弱。
5.中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企业家的素质普遍偏低,德才兼备的国际跨国经营人才缺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需要大量通晓国际法和国际商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然而,中国这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资金、人才、技术积累的不足又导致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大多具有模仿性质,竞争力不强。
(二)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环境不完善
1.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2003年1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划分于不同部门,管理分散、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口径不一、缺乏协调的问题严重。其次,由于体制惯性,各级政府仍然比较重视大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再次,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审批过细,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投资限额过于严格,加大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交易成本。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久治不愈的问题。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内部融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只能寄希望于外部融资。但是政府缺乏对中小企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资金扶持政策,没有为中小企业开辟多种可行的融资渠道,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不论在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上均处于劣势。
3.财政支持存在缺陷。中国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产业转移和实施节能减排等。但是国家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分散在多个部门,主要包括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商务部的“外贸发展基金”等,不利于对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使用。
4.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问题。中国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降低税率和减免税费两个方面。根据2009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为减轻小企业负担,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进行减免,但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均依据相关行政法规,尚未形成完整而稳定的法律规定。同时,税收优惠的手段单一,税种大多局限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优惠形式只有降低税率和减免税两种。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首先,中国的生产业滞后,导致企业缺少质高价廉的技术培训、研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其次,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中国跨国经营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驻外使(领)馆,这些信息一般都能反映到中央有关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再向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传递,基本上是一条单向、封闭的多环节渠道,致使企业所需要的跨国经营信息过时、支离破碎或针对性不强。综合来看,中国中小企业对国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的能力十分薄弱。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跨国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中小企业还是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经营理念上,跨国经营往往只是在生产环节上绞尽脑汁降低成本,压低价格。然而国际营销理念早已从生产中心论转变为了消费者论,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往往把精力重点放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品牌经营、分销渠道的网络建设等方面,而把具体的生产环节外包给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具体生产,而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就是在这个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开展跨国经营的。要想真正打造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就需要转变传统的跨国经营方式,向价值链高的环节进军,加大科学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拓展海外营销网络,努力转变跨国经营模式。
(二)促进中小企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提升国际竞争力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企业基础。建立机构精简、责任明确、分工协作,能有效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中小企业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建立起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组织能力,加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组织保障。
2.促进中国东部和西部中小企业的合作发展。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人力资本和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同时跨国经营人才和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可以考虑借助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二元化特征明显的特点,推动从东部向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各项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而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精力进行人员培训、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全球营销网络建立等工作,从而搭建东西结合协调发展的大产业链框架,成为转变跨国经营模式的着眼点。
3.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低碳经济领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以努力扭转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低碳经济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想要贯彻赶超战略,就需要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把握时代脉搏,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符合时展产业的科技投入和扶持,特别是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以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
(三)完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
1.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国家应尽快制订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组织机构、国家的扶持范围、中小企业的协作、公平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利益的保护及现代化进程等进行规范,特别是建立系统的企业海外投资法律、法规,简化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提高审批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国中小企业缺乏跨国经营资金主要是由于融资渠道的门槛过高以及融资体系不完善。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辅助系统,形成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融资网络,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担保及保险等更多服务;鼓励国内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到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较为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分行,帮助“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处理日常金融业务及融资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或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供系统性担保等。
3.进一步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尽快设立统一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把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资金和基金捆绑在一起实行专款专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完整稳定的法律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惠及广大中小企业,增加税收优惠的税种和方式。
4.大力发展生产业。生产业有利于深化分工、提高效率。现代物流业有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设计、研发、营销等生产环节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金融产业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扩张的有效杠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研发设计、品牌培育等能力不足,更加需要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以增强创新能力。因此,大力发展相关生产业可以助推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
5.加强信息咨询服务。健全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体系,对进行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首先,建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政策信息库。以政府为主导,搜集各个国家关于涉外企业的政策法律制度,为已经和计划进行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提供及时的政策信息。其次,政府对针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咨询机构进行财政补贴。第三,政府利用驻外机构全面提供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投资条件、投资程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最后,加强各个咨询服务部门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打造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彻底改变中国中小企业盲目经营、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参考文献:
[1]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的界定与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0,(07):12.
[2]徐金.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融资瓶颈与信用突破[M].人民出版社,2009:2.
[3]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5,38.
[4]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7―2008)[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77.
[5]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9.
[6]吴三清.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组织环境和路径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15.[7]曾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8.
[8]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11).
[9]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58―160.[10]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03):3―4.
[11]康莉莹.我国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07).
[12]黄朱文,陈普兴.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9,(16).
[13]王德奎,余明慧.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道路[J].中国中小企业,2003,(12).
[14]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世界经理人[Z].商界先锋论坛.
[15]潘家华,庄贵阳,陈迎.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M].气象出版社,2003:96.
[16]商务部网站,,2009,(10):23.
[17]www.customs.省略/publish/portal0/tab1/info200716.htm.
[18]sousuo.mofcom.省略/query/queryDetail.jsp?articleid=20091206669458&query=%E8%B4%B8%E6%98%93%E6%95%91%E6%B5%8E.
[19]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国研网《宏观经济》 月度分析报告,2009 - 5 - 8. www.省略/mon.Web/DocView.aspx?docId=1947249&leafId=208&chnId=&version=Integrated&viewMode=content
[20]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www.省略/xuezhe/zuodapei/ShowArticle.asp ArticleID=539.
[作者简介]陈俊荣(1982―),女,河南新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李博婵(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