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佛眼”看“成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佛眼”看“成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成本是企业管理学、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文章首先指出,“成本”一词的原始含义是“成功的根本”;继而运用佛法中的“因果论”、“舍得论”说明了古人将产品生产费用称为“成本”的原因,并以佛法中的“福田论”为指导,探讨了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成本;最后,文章还略述了从佛法的角度考察“成本”一词的深刻内涵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成本;佛法;成本管理

“成本”一词,其基本含义是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辞源》对成本一词的解释是“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 清代包世臣 《中衢一勺・小倦游阁杂说三》:“善治淮鹾者,必反其道而用之。先结清前案,截断众流,然后讲求言利之方,剔成本,使六省之民,皆食贱盐以畅销路。” 这可能是“成本”一词在书面上的最早出现。

笔者学习研究会计学特别是成本管理会计多年,对“成本”一词非常熟悉,但是,不得其解的是生产产品的费用为什么不直接叫“费用”或“耗费”之类的词。近年笔者接触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对此略有感悟。窃以为“成本”一词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成本”一词中,“成”是完成、成就、成果之意,“本”是根本、基本、本源之意,因此,“成本”的本意就是成功(完成、成就、成果)的根本。“成”是果,“本”是因,可见“成本”一词体现着因果论。因果理论是传统儒释道特别是佛法中最重要的理论,佛法认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并且强调“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即因果关系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定律。因为,果取决于因,所以佛法要求世人要重视因,对因要敬畏,要多种善因,有善因自然得善果,就不会得恶报。在佛法中,菩萨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自然深谙因果,惧怕造作恶业,所以时时如履薄冰,勤耕福田,以种善因;而一般众生迷惑颠倒,不信因果,只追求世俗享乐,造诸恶业,一旦恶报现前,则胆战心惊,惧怕无比。因此,佛法中有名言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古人造“成本”一词大概就是要提醒人们要重视因果,要做觉悟的菩萨,不要做迷惑的众生。

“成本”的本意体现了因果思想,那么,生产产品的费用和因果理论有什么关系,怎么才叫“成本”呢?这需要进一步了解佛法因果理论中的“舍得”论。舍得论可以说是因果论的重要内容。舍得论是说有舍才有得,“舍”是“得”的因,“得”是“舍”的果。在佛法中,将“舍”称为“布施”,并予以特别重视。《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己惠人,称为施。因此,概括讲,布施就是做利益众生的事。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如布施金钱财物,称为财布施;布施佛法、佛学经典书籍以及世间一切有益的知识、技术,称为法布施;而在别人遇到危难、内心不安时,对其进行救助、安慰,使之摆脱恐惧的行为称为无谓布施。佛法认为,布施可以使布施者得到福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谓布施得健康长寿。任何人今生所得福报,都是其前生和今世布施的结果,任何人想要获得福报,就要布施。这就是佛法的“舍得论”。 生产产品的费用对于生产经营者显然是一种舍,而这种舍是生产经营者生产产品以致实现收入、赚取利润的本源。由于古人深谙佛法的道理,而产品生产又是社会最普遍的活动,因而古人将产品生产费用称为“成本”,既切合社会生产实际,又揭示了产品生产费用是生产经营者生产产品以致实现收入、赚取利润的本源的道理,使人们看到成本一词,自然就会想起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因果论、舍得论,并提醒生产经营者要以因果论、舍得论为指导,重视成本投入,加强成本管理,从根本上保证经营成功。

要“得”,就要先“舍”,所以“舍”是成功的根本即成本。所以,“舍”或成本很关键。总的讲,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费用是一种舍,是成本。但这绝不是说生产经营者的一切耗费、支出,都是成本(成功的根本)。那什么才是成本呐?在这里,佛法的“福田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南。

福田是比喻。“田”含有长生和收获的意思;“福田”即可生福德之田。凡敬待福田即可收获功德福报。哪些是福田?佛教典籍中有八种、三类福田一说,谓佛、圣人、僧三种,名敬田;和尚、阿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悲苦的孤独贫病之人,名悲田。佛法教育世人应犹农民力田一样通过布施勤种福田,以获福报,此外无他之法可以获取福报。由此可见,佛法叫人布施、施舍是有范围的,如果搞错了地方,甚至只将资源耗用于满足自身的不合理欲望,不但不能获得福报,相反会折损福报,招致灾难。这就是佛法中的“福田论”。

由佛法的福田论,我们观察现代企业的成本,就会清楚成本应当是能给企业带来“福报”的费用,因为这样的费用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而其他费用支出不能称为成本,并应尽量予以消减。

企业的“福报”是什么?是顾客的信任和忠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是“创造顾客”,至于利润不过是附属品。只要企业有顾客的信任和忠诚,企业就能生存和发展,利润也就自然而生。所以,企业的成功是能够创造顾客,并获得顾客的持久信任和忠诚。因此,企业的成本就是有益于创造顾客,获得顾客的持久信任和忠诚的一切费用。企业如何创造顾客,获得顾客的持久信任和忠诚呢?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给出了答案:营销和创新。他认为这是企业达到企业创造顾客目的的应具有的两项基本功能。具体就是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把握顾客目前和潜在需求,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顾客价值为目标,不断将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以上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法的角度,考察了“成本”一词的深刻内涵,成本的原始基本含义是指成功的根本,而之所以称之为成功的根本在于成本是一种“舍”,而有“舍”才有“得”。但是,企业的“舍”应当舍在企业的“福田”里(主要是顾客)。这样的理解不仅深化了我们的对成本概念的认识,而且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在成本管理中,企业不能片面的追求降低成本,因为成本是一种“舍”,而“得”与“舍”不可分离。因此,该发生的必须发生,决不能搞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勾当。第二,成本管理要先明确成本的开支范围。成本应当用于能够或有助于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价值,获得顾客持久的信任和忠诚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上,真正体现“成本是成功的根本”这一内涵的精神。第三,企业全部支出或耗费要一分为二,区别对待。对于开支范围内的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的部分,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扩大产量等措施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消耗;而属于酌量性的固定成本要采用零基预算进行控制,保证有限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于开支范围之外的非成本性质的支出或耗费,除法规规定必须发生的,是不属于“种福田”的耗费,如领导职务高消费、“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之类的铺张浪费甚至违法乱纪的支出(这些费用与成本的作用相反,可命名为“败本”),要坚决削减。

【主要参考文献】

[1]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185.

[2] (美) 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 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