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京都工艺再出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京都工艺再出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工艺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亚洲民艺之美一再被追根溯源,却发现多种门类已经岌岌可危。也许是由于自身保护措施良莠不齐,我们开始审视日本在保护传承手工艺方面的经验,以供学习借鉴。

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传统文化回归思潮高涨,并开始了传统文化的振兴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即是于昭和49年5月推出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这可谓是一部有关传统工艺品产业保护与振兴的国家大法,对促进传统工艺文化活性地、可持续性地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制定的背景大抵由于技术革新、工业革命遗迹传媒的飞速发展,致使传统工艺品与现代工业产品的竞争不成比例,所占市场份额愈来越少;手工艺原材料的减少;传承人流逝;传统手工艺所创造的效益不高,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生活习俗的改变导致传统手工艺品需求的减少等等原因。这些因素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式微的状况是非常相似的。基于以上因素,为了唤醒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以及促发人们在心理上对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品的回归意识,昭和49年,法令得以出台。由政府牵头出面,为传统手工艺做定义和保护。

然而现实的趋势是,行业里若没有年轻人,即是夕阳行业。手工艺需要巨大的耐心和付出、并不丰厚的回报,学徒以一种近乎修行的方式跟随师父学习,鲜有年轻人投身于此。之后文中将提到的6位传统京都工艺传人亦是如此,每一位都有着类似的轨迹:成年后均在外游荡,从事于与家业无关的工作,闯荡世界,最终惊觉手工艺之美,或是多少有感于值得保护的责任,重新燃起对家业的热情,并结合过去的社会经验和市场触觉,努力寻觅着再现手工艺繁华的路。

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1933年发表的评论《民艺的趣旨》中有这样一节:“像现在这样把所有的任务交给工匠是件冒险的行为。民艺运动需要指导者,需要有人规定作品的正宗标准。不然,我们将无休无止地彷徨。”柳宗悦提出了个体作家指导工匠,有意识的个体作家与无意识的工匠互相影响。

历史不断演进,总会有重叠的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工业产品设计是如何发展的呢?据说,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结束了对欧美市场的考察回到日本时,走下飞机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这当然是具有高度发展意识的企业家,在看到设计的发展前景后所做的坦率而直接的发言。

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准,充足的生活才可能实现。当时的日本社会对这一前景深信不疑。日本的产品设计高速成长,并融入产业的发展潮流中,对质量的追求为规模化、量化的生产提供了品质保证。另一方面,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日本的设计师开始思索如何形成真 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思想。不少日本设计师把欧美的现代主义原样照搬过来,但这些在具有浓郁日本文化的土地上发育不良。这就促使他们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 这个问题在日本的近代设计史中被屡屡提及。自明治维新以来,西方的物品、思想常常被拿来和日本本土原创的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这成为日本文化中一个很特殊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场以民众生活为基础、以发展日本原创的产品设计为目标的民艺运动出现了。民艺运动所提倡的简约与西方现代主义并置在一起,生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并不是在短时间内靠着什么计划而产生的成果,而是在生活的长期实践中,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打磨之后生成的功能实际的设计造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艺术家、设计师的天马行空,是拯救民艺的良方吗?市场营销的思路会影响手工艺的传承吗?这些答案都在实践中摸索着,相互抗衡着。技艺的精巧,这一点是高于一切的,做出有别于别家的优秀产品、不断追求更高更完美,最终以器物的方式,将心血凝结成生活中的智慧。

盐野米松在《留住手艺》一书中诚恳地指出:“这些朴素的手艺人,绝不是圣人君子,更不是人间国宝。他们就是每天拼了命养活家人而勤奋劳作的最普通的人。当我们对于人生道路产生迷茫的时候,可以去认识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劳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在手艺上的气质,也许那才是人本来应该有的活法儿。”

想象力拓展版图

旧时,西阵织是为天皇和贵族定做的织物,特点之一是先使用染色线织出图案,完成织布需要20余道工序,大部分由专业手工人员分业完成,可分为企划制图、原料准备、机械准备、织造、收尾几大部分,各道工序都要求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的相关法律规定的12个种类,包括缀、经锦、纬锦、缎子、朱珍、绍巴、风通、綟织、本皱织、天鹅绒、絣织、紬,西阵织全部有,各种类的生产工艺都有着微妙的差异。因其出产于日本京都的西阵地区而得名,1000年来始终在日本国内传承。“细尾”创立于1988年,传至如今,已将西阵织的定制客户拓宽到了迪奥、香奈儿、高级酒店和知名设计师。

三原康裕是近年异军突起的时尚设计师之一,在细尾拓宽视野与他的合作中,工厂里的老师傅面临的不仅仅是设计师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有不同的图形和可以用诡异来形容的苛刻要求。三原康裕非常善于在时装设计上运用灰色,系列需要“中灰”颜色的布料,这种程度的解释对于传统手工艺人来说,等于是要重新去学习和接纳他人要求的过程,不断地测试、沟通和改进,去年让模特身着用西阵织制造的成衣在巴黎大放异彩。一块织布能变成多少种元素?

从最基本的日用品开始,细尾和师傅们做了沙发,并在2006年的Maison&Object博览会上展出,出于对市场的不了解,没有接到一份订单,在了解到坐垫的需求量很大后,调整方向,很快日式图案的坐垫赢得了伦敦、香港等地的一些高级百货订单。了解市场后,有针对性的制造开发变得有的放矢,不过西阵织由于其精良的制作技术,始终离不开高级定制。一直以来,传统的西阵织和服腰带的制作在2008年罗浮宫的日法建交纪念展览上大受好评,2009年在纽约的ICFF再度举办,引起为迪奥等品牌担任店铺设计的建筑师Peter Marino的注意,要求用西阵织腰带制作技术制做出指定花纹、迪奥色的织物。将通常腰带32厘米的宽度跨越到150厘米,单从当时技术上无法实现,直到花1年时间反复尝试开发出了新的机器,独此一家,布料中除了使用金箔,独特使用双层布料的结构在内侧缝入粗线使图案浮现的织法,使得西阵织作为墙面装饰出现在了国际品牌的门店中。

采用现代手法将传统品质延续下去,凭借想象力、开放的态度和技术开发,不断拓宽的版图对西阵织意义重大。

技法仍能生长

大自然是手艺人最好的材料库。日本人对于木头的喜爱由来已久,诸多神迹和建筑均是木头盖成,花费漫长的时间去研究木头的物理特性,才有了如今对木头深厚的喜爱。造屋时,地基和柱子用实心的桧木,内墙用有香味、轻韧的杉木,天花板铺设的桧树皮下面搭的是耐腐的花柏木,房梁用松木或者榉木。对于木材物尽其用,将长处发挥到最大,积累生活智慧,代代相传。

中川木工是京都木桶老字号,日常生活中家家户户使用的木桶逐渐被铁桶和塑料桶取代,原本同时期的二百多家桶屋如今只剩下几家。为表现木纹的清新洁净之美,“指物”这种传统木工技术在结合木材时不使用钉子,中川木工始终致力于桶指物。

制作中常使用到的除了原木,高野罗汉松是一种日本的绿叶树,是一种可以代替敬献用花的灵木一般的存在。此外还有神代杉,一种在泥或者火山灰中掩埋了2000年以上的杉木,香味独特,相当稀有。

中川周士的父亲中川清司,凭借将木纹拼合在一起的“柾合”技法,用手法将几百片甚至几千块木片拼合成图案,不同木片的形色、收缩率皆不同,拼合需要掌握对木头从特性到纤维结构完全的认知,并且对几何图案的美感有高度认知。在2001年被认定为木的“工艺人间国宝”,成为了创造出新工艺的改革者。

有感于父亲的精神,中川周士接受了专为京都各式老店进行品牌打理的社长的建议,开始制作两头尖的桶,试做的时候用到了200个功能各异的刨子,桶口尖,底部仍为圆弧状,性能和结构完全融合,20块左右的木片拼合得天衣无缝,没有接口。成功引起了唐培里侬香槟的总裁注意,成为顶级香槟品牌官方定制。木桶有诸多功能,再拓展开,还可以改作凳子。

旧的传统技艺,在日复一日对大自然的认知中,又悄悄在手艺人手中获得了新的脉络。技巧并非一成不变,完美是最终结果,到达的途径一直被不断开发着。

重掀海外风潮

9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抹茶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精致的抹茶器具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字治当地盛产著名的字治绿茶,朝日烧以烧制抹茶、煎茶茶碗和茶具最为知名,朝日烧的茶器造型古朴 、拙中见巧,尤以“御木 ”、“鹿背”、“蟠师”、“窑变”等四类享誉全国。朝日烧最早可以追溯到1596至1615年的长庆年间,150年前文化中心由京都转至江户,松林佑典的祖辈靠着半务农半烧陶,将窑炉火种延续下来。

朝日烧的窑炉“玄窑”, 是松林佑典的祖父花费心血研究出来的登窑中并设穴窑的大型窑炉, 一次可以烧制1000到2000个陶器。 由于会产生黑烟,京都市内已被禁止,也只有在松林家的窑炉才能够领略到制陶的纤细趣昧。此外朝日烧所制作的煎茶茶壶也有它的特征,那就是在茶壶内璧靠近壶嘴的地方有手工开凿的150个小孔,这种滤茶装置能够让人喝到沉淀在茶壶底部的最好唱的茶水。由于小孔过于细微、密集,十分考验工匠技艺,一下子全部钻开就会粘连在一起,需要分三次谨慎地开凿。此外,为了饮茶方便,特意在杯口处削出弧线。

松林佑典祖父的叔父松林雷之助曾于大正时代的1920年代,在英国的圣艾夫斯为 Bernard Leach建造了窑炉。 Bernard Leach是给日本的民艺运动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近几年松林佑典还了解到,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了松林雷之助的茶碗作品。朝日烧在海外曾受到过一定的评价,然而如今时过境迁。民艺运动时代,日本的生活风范在法国轰动一时 ,日本的工艺品在海外评价很高,松林佑典希冀在当下能再度掀起这样的热潮。

不同于祖辈年代贵族们享受的煎茶款待,现今朝日烧以“款待”为前提,考虑一般大众的饮茶乐趣。与品牌的合作也尝试开发了双色、更为鲜艳的茶具,一边打破传统外科,一边坚持精致工艺。

前人种树好乘凉

开化堂创立于1875年,生产京都最高级的茶筒制品。明治维新后,从英国引进新材料马口铁 用于取代传统材料的锡器,以此制造茶筒开风气之先,经久耐用,自然风化后会有其独特的时光质感,被京都人家视为传家之宝。

带着“这样做真的好吗”的疑问,八木隆裕开始接手祖辈的技艺。第一代创立开化堂是在明治初年,用的还是整块的锡,之后从英国引进了新材料马口铁。茶叶罐乍一看是笔直的直筒,摸一摸会发现与盖子接合部分的罐身做成了弧线型,并微妙地鼓起,这样一来盖子和罐体之间就没有了间隙,密封性因此变得更好。在这种不会被注意到的细节之处下苦功,制作工序达到了130道以上。将盖子盖上后,它就会乖顺地借由重力慢慢下沉,直至完全密封。

同一个茶叶罐的罐身和盖子是用同一块板材做成的,直径也确实都相同,但接合部分的直径要做成多少则很难判断,直径的大小也决定了罐身鼓起的程度,这纯粹要依靠手感进行一次次的微调,直到大小完全合适。这项技艺的手感练就起码要花费十年时间。第一代所做的革新是减轻了茶叶罐的重量,价格也更便宜。现在使用的材料是马口铁、黄铜和铜,防腐蚀的马口铁做法也快要失传,需要赶紧保护起来。

理解了上一代人的做法,顺应时代潮流继续制作新物件的大门便打开了,开发小茶壶、牛奶罐等新商品,面向更年轻的群体。要做出倾斜的罐身和倒水口,在技术上相当困难,过去开化堂的茶叶罐不能倒水进去也不能清洗,而现在做出了能装水、也能清洗的罐子,以后这门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地方。由于语言优势,国外市场早早进入了八木隆裕的视野,在国外展会上不断寻觅新机会,同时也兼做手艺人,着实辛苦。在巴黎Maison&Objet博览会上,格温妮丝·帕特洛为茶叶罐拍下了写真并在博客上给予介绍;在伦敦时,007电影的制片人购买了二三十个作为自用的礼品。历历可数的业绩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八木隆裕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继承家业,但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未来当继承人追寻他的技巧的时候,会愈发珍惜吧。

手艺人的另一面

京金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是京都料理人的常用之物,运用铜丝以手工编制网子,最初出品名物是豆腐勺,现产品包括滤茶器 、佛教庆典使用的碗盘 、芝麻与银杏籽烘焙器等器具。曾经有不少手工制作金网的公司,但现在只剩下4家了。手工劳动一天的产量很有限 ,因此即使在泡沫经济时期,销售额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捞豆腐周的金网一天可以做成15到20支,顾客订购之后大约要等上一个月左右,与此同时也有很大一批传统手工艺店铺,在泡沫经济时期进行大量生产,泡沫经济崩坏之后因技术失传就只能去外面进货,又面临竞争对手,最后就只好降价销售。但辻徹的父亲一直勤勤恳恳,得以游离在泡沫经济大潮之外,制作技艺日渐精湛。

金网辻制作的捞豆腐的金网,为了能在豆腐上印出美丽的影子,特意编织出了花朵的图案,金网的椅子在没有人坐的时候,地上也能够看到美丽的倒影。座面使用了金网的椅子是与Stellar Works合作完成的作品,金网辻的创作理念是“配角的品格”,在这一方面下了功夫,希望用金网所构筑的阴影,去体现京都的传统技艺、美学和趣昧,身为手艺人,力图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同样的图案被放大几十倍之后,受力点会完全改变,椅子无法坐上去,也是经历了反复尝试后,椅子坐面才开发成功。日用品如果被精到的手工艺制作出来,价格势必高涨,然而既便宜质量又好的东西也是存在的,重要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好东西,比如重要的家庭庆祝场合、正式用餐的场合,就会用到高质量的器具,此外也会有将质量好的物品小心翼翼地长时间使用的人,有这些人的存在,传统工艺制品就不会消亡。

说起日本的京都传统工艺人, 就会使人联想到身穿工作和服、精瘦、安静地低头劳作的印象,但那只存在于歌舞伎等传统艺能的世界中,而在真正的工艺世界里,手工艺人制作的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并不是站在云端的人。至少辻徹穿的是嘻哈风,皮肤黝黑,身材健壮。他相信性格的感染力就是最好的品牌宣传。

化平淡为惊奇

公长斋小菅创立于1898年,日本京都最为著名的竹制品手工作坊品牌,以其艺术感的竹艺 百年来屡获国际大奖,包括1904年和1911年的万国博览会。其制品包括传统日本花道和茶室所使用的花艺及竹制用品,如今已扩展到切合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京都的竹工艺源于平安时代,江户时代它作为一种茶文化在技术上和产业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竹工艺、柄构师十分活跃,在京都的二条、四条周边地区居住着许多能将竹节制作成花瓶和柄构的工匠。但是,竹工艺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新的发展,因此小菅想将现代的解释融入江户时代的手艺中。

小菅的公司位于大分,有10名左右工匠,竹子材质好,还拥有日本唯一的竹工艺工匠训练学校,那里曾因为经济萧条而尽显疲态,同时也有非常喜爱竹子、愿意为手工艺奉献一生的工匠。竹笼产品九成以上都是由自家工厂的工匠制作的,竹笼的染色也在那里完成,虽然表面已经上了一层漆,但竹笼要染成黑色依旧是门技术活。世界各国都有竹制品,但能够做成精细工艺品的竹子只有在中国、日本、泰国这些地方才能找到,特别是日本的竹子,表皮洁净且带有黏性,利用好的加工技术,做出来的竹制品可以使用百年以上。竹子成长只需4到5年,无需使用农药也不会污染环境,它作为能够代替木材的新一代工艺原材料,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注目。掌握它的人越多,技艺就越是能够得以传承。

尽管有着不少点子,但有了设计灵感之后立刻就将作品完成是不行的,设计灵感只是一个启发、一个开端,如何使其开花结果,依靠的是自己的构想力以及工匠的技艺,因此工匠需要不断地进行开发。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竹子这种原材料价格便直、平淡无奇,作为原材料它无法卖出高价,但换句话说,这样才更有挑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