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信贷监督缺陷及校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信贷监督缺陷及校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贷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繁荣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不论规模还是结构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往往只重视信贷规模,而对信贷质量、信贷结构重视不够。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除了银行内部管理不善之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信贷监督不到位,这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巨大漏洞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危及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监管的缺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监管不严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信贷监管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信贷监督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不严问题暴露在人们面前。中国的金融机构虽然没有面临严重的倒闭风险,但也暴露出了突出的监管不严风险,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只重视信贷规模控制,缺乏信贷质量控制的问题非常突出。本文以某地方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其在信贷过程中的监督缺失问题及其存在的根源。实践表明,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信贷监督缺失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危及到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营。

一、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信贷监督缺陷的表现

(一)信贷审核不严格,轻易放出贷款

提供抵押是私营企业在贷款时必须要交付的,良性的抵押品在贷款抵押中是保证贷款可以得到偿付的直接性保障。

而在抵押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抵押品基本属于不动产,如土地、房屋、厂房、机器设备等,而这些不动产的价值必须有评估机构出具相关的价值证明,银行才会根据这些价值证明相应放出贷款,就给了企业与评估机构关联勾结而制造虚增价值的空间。甚至一些重复抵押的资产,也没有被及时的发现。在很多时候,银行允许企业自主选择评估自身产业价值,企业就可以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评估机构为自己进行评估,由于抵押物的价值变动空间巨大,企业就会要求虚增抵押品的价值以换得更为高额的单款,同时银行在审核抵押的时候也同样存在监管不严的行为,使得一些本身价值不高的抵押品换取了过高的贷款额度,而且银行在回收抵押品方面也存在滞后性,给了企业更多的可操作空间。

在会计管理中银行同样存在问题,由于会计审核制度不严格,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资产报表方面出现很多纰漏,审计事务的执行往往带有更多的人为操作性。使得抵押项目很多虚增,造成了银行无形的资产流失。尤其在一些工业企业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些设备厂房在评估作价方面存在100%-300%的浮动空间,各种抵押资产都会不同程度上虚增价值。

虽然现在抵押信贷制度已经使得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降低,但是在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中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抵押不实的情况,就某城市某国有商业银行一笔企业以地产为抵押的贷款来说,评估值比地产的实际应有价值比率同比高出了20%左右,这无疑加大了贷款的银行方向风险性。同时由于对于企业的考核不深,就急于放出贷款,使得不良信贷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存在的空间。

(二)政府信贷项目担保责任不明确

分析思路:根据银行信贷管理规定,什么样的项目需要政府担保,目的是什么,在某银行的实际工作中,如何表现出政府担保责任不清?

由于一些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巨额的投资以及见效期长,需要政府出面担保要求银行提供巨额信贷,尤其基础道路建设,科教文卫事业中的基础建设投资等。但正因为是政府出面提供担保,没有提供抵押物,财政部门提供的资金支持也不足以清偿余额债务。一旦工程实施不顺利或一些非盈利性质的单位经营不善造成了内部的亏损,这就直接威胁到了银行追回贷款的行动。由于担保人是政府,所以一般商业银行不能对工程建设和单位经营实施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同时由于银行对政府的信任度普遍高于对与个体信贷的信任度,就使得一些贷款在不良的运作下无法得以收回。而在贷款无法收回的条件下,政府却无法以担保人的身份还款,这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方面主要存在的风险就在于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职权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但本身其实并不具有足够的担保能力,同时商业银行对这类公共性的投资报以过于充足的信心,失去合理的监管,使得这方面给银行带来很大损失。

以某城市教育机构建设为例,由于是国营教育机构,资金一直有政府出面担保,由某国有商业银行负责提供,而“借新还旧”的体系也一直在沿用。可由于教育机构附属产业的经营不善造成了该学校的运营不良,而银行在没有充分考核的情况下擅自给该学校提供了大额信贷服务,而在学校使用这些款项的时候又没有进行严格的督导和监管,使得该学校无力偿还到期信贷,而为之提供担保的政府不负责偿还这些贷款,使得损失完全计入银行不良信贷记录,成为银行的损失。

(三)贷后监管不严,贷款去向不明

分析思路:贷后监管的重要性,贷后监管不严的具体表现。

由于银行有众多的大小信贷项目,很多项目的监管都是不慎严格的。但是贷后的实施监管是保证贷款放运营正常,没有抽逃资金行为的必要手段,所以这方面的监管就尤为重要。

按照银行内部及金融监管条例规定而言银行应当在贷款后的长时间内对于贷款的去向及额度保持长期的监督和督导。但是由于银行自身对于担保和抵押的过于信任,使得在贷款后没有进行良性的监督,这就使一些贷款并没有真正的流向计划内的方向而是更多的用于投机行为,比如用于生产性的贷款却转而投向风险较大的金融市场,在无法收回投资的时候,就失去了还款能力。同时由于监管不严,同样存在着私人挪用贷款的现象,这无疑使得贷款中产生了更多的风险。银行的实时监控应该是每月每季度每年固定的,但是一些企业的技术性较强,监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这又与银行人力资源广度不够衔接了起来,同时银行自身的监管不力,很多放贷人员与企业形成了固有个关联关系,在监管方面就非常容易放松。

信贷后的监管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和规定,基本上一直执行的都是“谁办理的贷款,谁负责监督”但是很多时候个人对于企业信贷的监督是无力和滞后的,这就造成了贷款的无形流失。同时由于银行急于将信贷额度发放,就更少的考虑贷款的去向,而是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发放贷款本身上,对于贷款后的监督,就表现出放松的太多。

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监管不严导致的后果

(一)不良贷款比重加大 需要增加数据

由于银行本身的自有资本并不多,资本充足率已经相当吃紧,而在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就更少,不良信贷无疑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资本运行压力。由于资本运行不良,很多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的信誉度也随之降低,国有银行在这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尚且比较强,但一些私营银行面对的风险系数就大的多,很多大额的信贷无法收回造成了小银行面临巨大的资产压力。虽然从1997年之后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挤兑现象,但是很多银行因为不良信贷的长期拖累而开始缩窄资本范围,这在以后的银行发展中形成了很不力的影响。以某私有制银行为例,截至2009年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97.32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46.66%,比年初提高23.37个百分点。

由于银行资本流动性大的特质,决定了银行本身资本就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在信贷本身风险的前提下由于监管引起的风险就尤为突出。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方面的信贷投资额往往需要多个银行的联手支持,一旦信贷无法得到足额定期的偿还,那么对于整个中小城市银行体系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不良贷款给银行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外部,在银行业内部,如果一家银行长期存在大额的不良贷款,那么这家银行在同业拆借业务上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大, 同时在各家银行的竞争中也会处于下风地位。面对已有的不良贷款,风险对冲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加大。

(二)银行贷款的社会效益降低

每一笔贷款都是给社会带来福利的资产,当银行放出贷款后会保持乘数的速度给社会带来福利。但由于银行对信贷的监管不严,信贷并没有产生相应应有的福利,由于贷款过多的作为投机资本和重复建设上,使得真正需要贷款的项目没有得到相应良好的发展,如农村医疗设施建设,中小城市的卫生体系规划,以及提升教育水平应有的福利设施等,都没有得到相应信贷的支持,这无疑都是信贷本身机制带来的弊端。同时由于没有合理的贷款分配体制,使得一些无利可图的社会公共事业无法得到相应全面的展。

同时由于信贷监管的不严格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挪用贷款,这无疑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流失。贷款的流失是国家财产的净损失,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国家资产不足,甚至造成资产外流的现象。

根据对某城市某商业银行的调查,在近十年内由于银行内部问题或贷款企业信誉不良问题造成的贷款损失已经超过百亿元。由于信贷监管不严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巨大。

(三)信贷监督的缺失形成了国家资产管理压力

贷款形成的预期不良之中,很多都是国有控股和国有事业单位,这些由于单位运营不良形成的资产压力,很多需要国家财政的补充清偿,这无疑给国家资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压力。

在一些银行贷款行为中,很多都是贷方给国有企业,在这些贷款中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预期,必须记入银行重点关注对象和坏账加速准备中。而一旦记入不良贷款预期记录,则政府必须在财政预算中为这些单位承担一部分的账务。这样一来,还款速度不但会大大降低,对银行的资产运营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政府的财政和资金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不利于整个国家资金管理的合理有效运行。

这些不良的贷款无疑与银行的信贷监督不灵有着直接的联系,以某一中小城市的商业银行为例,在新一轮信贷过程中,几年中形成了千万余元的不良信贷预期。这些预期完全由于银行的信贷监管不良而造成的“借新不还旧”的恶性局面。给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财政带来新的还款压力。

三、加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贷款对象信誉考核

首先,对于每笔贷款都严格审核担保及抵押品的质量,对于存在疑问的抵押品进行实地考核,实行双重评估制度,使得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占有主动地位,不可以为了争取更多的信贷业绩就急于给不良的企业贷款。

其次,强化对于银行内部的会计审核制度,严防银行内外的相互勾结的现象出现。同时对于政府支持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没有还款保障的贷款重点关注严格监督。

同时,要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率,坚守底线,做到保证银行资本的重组,切忌过多信贷造成的不良反应。在确保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更多的选择性提供高性价信贷。

争取做到每笔贷款去想明确,发展明晰,信誉良好。

(二)完善贷后监管机制

建立信贷业务与信贷后监督管理相分离的信贷机制。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已有信贷进行监管,造成监管缺位现象。要保证监管有力,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

首先,应当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部门,有银行内部高级领导负责,对于信贷后的监管进行全盘的负责,做到每笔贷款理由充足,去向明确。在信贷后定期考核贷款的去向和使用效率。做到稳定的信贷合理的监督。

其次,做好项目考核和对企业的交流,保证企业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对于贷款项目要尤其的关注,做好项目公关的同时要考核信贷的有效性。同时要做出一些保护银行监事全力的规定,信贷双方在履行合约的前提下互相监督,互利共赢。

最后,要联合企业内部监督力量,尤其在给大型企业贷款过程中,更加要做好与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做好沟通,以保证了解贷款明细。

(三)转变贷款经营理念

放弃原有的信贷其实观念在信贷中是很有必要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私营经济展现出未有的活力,而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支持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主要动力,如果一直采取歧视和非平等的天地对待不同的企业和项目,不仅使得企业贷款动力削弱,同时也无法合理优化贷款结构。

在提供贷款的审核过程中,更应该对于大额的大型工程和企业的贷款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工程的投资价值性,确保贷款的可行性。对于政府支持的项目,应该向政府要求更稳定的担保额度,以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同时,在得到明确可行证明的前提下,要在提供贷款的过程中注重手续的全面和安全性,保证贷款程序化安全。

(四)加强信贷手续管理,提高信贷方面员工素质

谨防监守自盗的现象发生,尤其加强对银行中层领导的监控,保证信贷手续的合法有序。杜绝员工疏忽造成的信贷风险。

首先,确立员工的信贷风险意识,避免因为政绩考核而引发的不良信贷业务,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做到群体间连锁的信贷管理。

其次,加强对信贷手续的监管,避免过于简化的信贷手续,尤其是大额信贷,更加要加强时间管理和风险评估。

最后,保证企业与员工之间没有勾连关系,做到有关联的员工避嫌,无关联的员工不与企业过分接触。争取使银行员工与贷款企业划清界限。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网[EB/OL] 从经济价值和资本充足率看信贷和利率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4)娄勇.[D].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感谢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王秀芳老师的指导)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