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3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3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的方法治疗川崎病患者30例,治疗结束后记录病情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3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86.67%;随访3个月后,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确切,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治疗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可侵犯冠状动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诊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春季发病较多,大多数在5岁之前发病。笔者在临床工作当中,运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的方法治疗川崎病,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选取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为1~6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1.2 病例纳入 ①2009年4月~2013年4月的初诊患者,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②无其他脏器疾病;③初诊前3个月未进行中药治疗;④年龄不大于6周岁。

1.3 排除标准 ①就诊时间为2009年4月前或2013年4月后者;②非川崎病患者;③一个月内曾在他处用中药汤剂治疗过本病的患者;④内科检查有其他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4 诊断标准 参照郝国蓉所著的《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1]制定本标准:①球结膜充血;②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口唇皲裂;③多形性红斑、皮疹;④手足早期硬肿、后期膜状脱皮;⑤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⑥不明原因的发热≥5d以上。具备⑥及其他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若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具备上述6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2.1 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发病后8~10d之用药,单剂2g/kg,10~12h内输入。阿司匹林,每天30~100mg/kg,分3~4次口服,连用2周;热退后减至每天3~5mg/kg,一次顿服。所有患者均按常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郝国蓉所著《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1]制定本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异常,随诊复查异常。无效:症状无减轻,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异常,随诊复查异常。

3 结 果

经治疗2周后,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0.00%,好转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86.67%。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3.33%。服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病案举例

刘某,男,4岁,体重30kg,2012年3月23日初诊。主诉:发热、躯干部皮疹5d。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躯干部出现皮疹、色鲜艳,伴纳差、乏力,无咳嗽、咯痰、腹泻、腹痛等,在当地以麻疹治疗,疗效差,遂转至我院。查体:T39.2℃,P96次/min,头颅无畸形,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结膜充血,口唇发红干裂,口腔及咽腔红肿,杨梅舌,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手硬肿,神经系统无异常。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扩张。诊断:川崎病。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6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阿司匹林,750mg,每天3次口服,14d后,改用125mg,每天1次口服;辅以对症支持治疗。3个月后复查,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正常。

5 讨 论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诊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病情较重,临床颇为常见。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IgG,含有针对各种正常人群易感病原微生物的调理性中和性抗体,经静脉输注即可100%进入血液循环。其药理作用,一方面是迅速提高受者体内IgG水平,直接中和毒素,协同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起到防治各种细菌、病毒性感染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输入具有正常和独特型抗体的IgG,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恢复自我免疫识别、激活和抑制动态平衡起到免疫调节作用。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因此,根据川崎病的发病机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笔者在临床实践当中,运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30例,观察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个月后随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国蓉.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6):511-513.

[2] 李冀,吴晓燕.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5-396.

[3]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

[4] 李万镇.加强对川崎病疹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65-67.

[5] 欧婉杏.川崎病59例误诊分析[J].广州医药,2002,33(1):42.

[6] 于永慧,庄建新,汪翼,等.川崎病78例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