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熟男”的创业之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中年男人来说,尽管他们也有“论成败,人生豪迈”的豪情,却没有了年轻人创业“从头再来”的底气,他们选择在中年创业,更像是要奔赴一场赌局——谁都输不起,却又都想从中大赚职场的“第二桶金”。“熟男”的创业注定不会是坦途,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那些非此即彼的“问号”,还有更多困惑他们的“省略号”……
难说放手——抉择之惑
年近50岁的老赵,青年时代过得比较顺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交通局,没过几年娶妻生子,小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作为“体制内成员”,老赵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和其他老同学相比,他的收入虽然没有国企、央企中的同学那样丰厚,但毕竟是公务员,这份职业带给他很多与生俱来的优势。“工资每年都在涨,还会补齐前几年差额,各种补贴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丰厚的收入、可靠的养老待遇,在外人看来,拥有这些绝大多数人所没有的,老赵应该很知足。但谁也不知道在老赵心里,始终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算算自己工作也有一二十年了,虽然没有什么大功劳,但也没出过大纰漏,为什么自己的级别总也熬不上去呢?”老赵所说的“级别”,就是他总也迈不过去的那道“坎儿”。最近几年,局里从海外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技术出众,又有海归背景,这拨人获得了火速提拔。这让很多像老赵这样的“老人”看红了眼。“现在连个副处都没熬上,正处基本上没有希望了。”提到自己的“仕途”,老赵有点儿失望。
老赵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中,有超过90万的正科级人员,而其中只有4万人有机会被组织上选拔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升迁比率不到4.4%。这样的小概率升迁,使很多遭遇升职瓶颈的中年公务员感到焦虑和困惑,感到未来没有光亮。
在一次同学聚会后,老赵动起了心思。钱老板原是和老赵一同分配到交通局的大学同学,两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跑”过几年,后来由于老钱没有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屡遭排挤,无奈气愤之下辞去公职到南方经商去了,这次同学聚会就是钱老板张罗的局。看着当年远不如自己的故友“衣锦还乡”,老赵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就连他都能赚到大钱,我一定也行!”回家的路上,微醺的老赵反复念叨着这一句话。他有点儿想不明白,个人能力和为人处世都远不及他的人,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成功人士呢?如果当初自己也下海经商……
“趁人还没老,我也要拼一拼,为自己争口气!”老赵暗暗地下了决心。
然而酒醒之后,此老赵很快就把酒后的彼老赵否定了,“平静下来想一想,如果我现在辞职创业,这么多年来积累的业内人脉会不会到此中断?如果创业失败,我这下半生就和平稳安逸的退休生活无缘了,这么多年熬出来的养老待遇也打了水漂,老婆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老赵想得没错。他已经没法放弃当下了。今天的他,已经过了激情挥洒的青年时代,也没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和魄力,而且,作为一个中年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他不得不考虑家里的后顾之忧。“我不能贸然放弃已经积攒了二十几年的工作资本、待遇、职位和人脉。”说起很是让自己为之激动的中年创业,老赵语气之中有无奈、有向往,更多的却是经过沉淀的冷静,“对我来说,这个时候选择创业,就像一场赌博,押上的是我后半生的保障和家人的依靠,而能赢得的只是我一个人的成功,何况,能赢的机率并不是很大。”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老赵这类中年人的一大心理特征。他们有的身处机关“保险箱”,有的任职于公司中高层,他们待遇丰厚、名利双收,本可以平平稳稳熬到退休,拿上丰厚的养老金潇洒地安享晚年,但他们却依然向往更成功、更充实的创业人生。实际行动上,他们追求“锅里”的肉,却又难以割舍“碗里”的汤,“锅里、碗里”的取舍难题,困惑着他们,即使他们最终仍然选择了按兵不动,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有着一个没能填平的“缺口”。
百业待选——定位之惑
想创业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是“熟男”们的另一种创业困惑。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的初创公司中,每100家企业中只有20-30家可以熬过第一年,而熬过三年的企业只占这其中的30%。“定位不准、反复试错”,成为压垮创业者创业梦想的最后一根稻草。和有创业打算却迟迟难以放手的“熟男”相比,创业中的“熟男”正在如何选择创业项目问题上举棋不定,在这个“谁都输不起”的年纪选择创业,定位之惑,无时无刻地不在考验着创业者的头脑和心智。
在济南洛口服装城有这样一家新疆特色产品店,尽管刚刚开业,五十多岁的崔老板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说是小店,其实仅仅是一个三四平方米大小的摊位,“西域特色精品店”的招牌高挂在墙上。小小的柜台上,摆满了极富新疆特色的手工风铃、手机链、新疆小帽……最惹眼的,还是挂在墙上的色彩各异、缀满亮片和小珠的真丝、纯毛披肩。
已有过几次创业经历的老崔,让人感觉有点儿与众不同——他曾经是一个月薪逾万元的高级白领,而现在,他只是一个学习中的小摊主。
1991年,老崔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粮食系统工作——一个在当时来说福利待遇都算不错的国营企业。在那里一待就是五年,还被提拔为地区负责人,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老崔说:“我当时是我们那一届同学里第一个有私家车的。”但是,在全国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在国内遍地开花,年轻的老崔还是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外出谋求更大的发展。
老崔说:“我去了石家庄一个销售饲料的外企干了一年,又跳到福建一个外国饲料公司做了一年。之后,我辞职了,因为我觉得还是给自己打工比较好。但是自己干了才知道,创业真的很复杂,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进展,于是在1995年,我又到了江苏镇江一家美国公司做区域经理,也是销售饲料。那里的待遇很好,月薪七八千元,那时的我也就是个30岁左右,还是充满雄心壮志的年纪,在那个公司干了一两年后我又不安分了,想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放弃那份工作真的挺可惜。从那个企业出来,我又到了一个韩国的企业,因为待遇上的一些原因,我在1999年辞职回家。回来后我不想打工了,正好当时网络兴起,我就趁机开了一个‘新概念’网吧,效益很好。但2000年以后开网吧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当时网络还不规范,国家对网吧的各种政策都比较严,生意越来越难做。
2003年突然来了一场‘非典’,我也就把网吧关了,在家待了三个月。那三个月我每天就是在网上寻找创业项目,但是一无所获,可以涉足的领域太多了,如何准确地定位自己一直是个难题。三个月后,我还是决定去新疆干老本行——卖饲料。在新疆我待过两个公司,也曾经想开发荒地,但是种种想法最后都没有实现。”
也许是说到了伤心处,老崔的神情有点儿沮丧,“反正又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我看准新疆的手工艺品在济南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就开了这家专卖新疆手工艺品的小店。”
回想起自己这十几年来的创业经历,老崔觉得几乎可以拍成电影。“虽然我不赞成“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活法,但现在能总结的经验教训反而是——过于灵活的个性和做法在创业初期是非常可怕的。我也为此交了不少的‘学费’。”经过了几轮创业的反反复复,老崔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老崔说:“这一次,我看准了这个领域,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做下去。”
“怕”字当头——发展之惑
今年55岁的刘丙海,曾在伊春市商业局冷饮厂担任经理。1992年,珲春进一步开放,他看到那里发展前景广阔,便来到珲春,在金属回收公司做业务工作。每天,他组织职工购买废旧金属,经过拆解、分类后,再卖给用户和轧钢厂。
1998年,当他看到珲春煤炭资源丰富、个体煤矿众多,便和朋友一起投资10万元购买了板石煤矿1号井,做起了个体小煤窑的老板。由于资金不足,又不懂采煤技术,加之当时市场疲软、原煤价格偏低等原因,最终导致小煤窑关闭停产,仅此一项,他个人就赔了4万多元。这次投资失败后,刘丙海并没有当回事儿,“那时候想,不就是4万块钱嘛,创业哪有不赔钱的,只当交学费了。”
小煤窑关闭后,刘丙海沉寂了足足半年多。这段时间,他干回了老本行。由于有过一次创业经历,他对商机的嗅觉变得灵敏起来,他已经不能够寄人篱下做个打工小卒了。他在等待机遇东山再起。
半年后,刘丙海利用在金属回收公司积累下的业务关系,又拉上几个朋友,成立了自己的资源回收公司。“由于上次的失败,我的经营策略越来越谨慎了。”说起现在的公司,刘丙海倍加珍惜。“现在我做每一项决策,都会想,如果失败了公司会怎样,我会破产吗,如果真破产了,妻儿怎么办……”由于事事瞻前顾后,刘丙海的很多决策都是从“求稳”角度做出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此时创业,再也赔不起了。”可是,由于经营策略过于求稳,刘丙海的公司失去了很多次发展壮大的机会,如今,几家后成立的竞争对手公司已经把业务做到了省内其他城市,而刘丙海依然固守着本地业务,且仅有的这点业务也正在被竞争者慢慢蚕食。身处“怕”字煎熬中的刘丙海,已经感觉到自己这一次创业恐怕还是要惨淡收场。
同样是出于“求稳创业”的心态,创办了格林豪泰酒店的徐曙光虽然有着相同的创业感受,却有着不同的创业结果。在他看来,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创业者最难过的就是“害怕关”。也正是由于害怕改变、害怕失败,很多创业者都畏缩不前,坐失机会,创业之路也越走越窄,最后走进一条死胡同。徐曙光在回忆创业经历的一本书中写道:“每次做事情之前,我都要充分论证分析,不是分析如何才能更加成功,而是分析如果失败会对公司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什么都不去做,公司是不是就面临着等死的结局?我会不断地研究每个项目可能要面临的最坏的情况,花90%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失败,做好周密布局以及一套接一套的应付突发事件的方案。”徐曙光认为,怕的心理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在“怕”中找到应对的方案,“几乎所有持续的投资成功者都不是‘冒险家’,他们都试图找出面临的风险,然后尽量将它们减少到最低。”
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有过被“怕”字困扰的经历,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是徘徊不前时,经常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当初创业的决定是否正确,怀疑创业项目是否精准,顾客真的需要他的产品吗?公司还熬得到赚钱那一天吗?
“抉择、定位、发展”这三座困扰着创业决心、左右着创业成败的大山,正压在创业“熟男”的肩上和心里。无论是选择继续坐在原地“白日做梦”,还是抛除杂念“动手圆梦”,大多数已处于不惑之年的“熟男”们,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恰恰正是这一个深深的“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