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拳” (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拳” (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因为提出“拳术不经过对抗训练就打不了人”,在武林引起很大的骚动,欲练出技击功夫的人赞同,对技击有追求但不很热切的人沉思静观,兜售玄虚功法迷惑大众的人深感恐慌、极力反对,还有人迷惑不解,希望我做出更深入的阐释。

为什么练武术必须经过对抗训练?为什么空练就不管用?”经常有小伙子来电向我询问这个问题。这些小伙子在迷惘中苦闷已久,真心想弄明白:为什么自己练不出功夫的症结在于“缺乏对抗训练”?

其实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有此疑问皆在情理当中。事情是明摆着的,你韩某人讲出那么多“耸人听闻”的话,把对抗训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还说什么“缺少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拳”,你当然要拿出依据来,否则你不是信口开河、哗众取宠吗?即便换了我本人,听到如此爆炸性的说法,也要质问一句:你有什么依据?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向大家提供依据的。虽然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已经随提出观点随摆出依据了,但这一次,我打算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集中拿出一个依据――对,是一个依据,不是所有的依据,虽然我的关于对抗训练的观点,是由许多依据支撑起来的,但一篇小文章显然不可能全部谈到。如果大家有耐心,请允许我陆续向大家提供。

在该文中,我要使用运动生理学关于“运动技能分类”的理论。

拳术动作属于哪一种运动技能?

人类的运动五花八门,足球、体操、摔跤、武术――广义的运动甚至包括使用筷子、开车、打字、烹饪、修理电器――就是说,运动的种类是无穷尽的。在无穷多的运动中,每一项运动都要使用独特的运动技能才能完成,体操有体操的运动技能,开车有开车的运动技能,武术有武术的运动技能――所以说,运动技能也是无穷多的。

面对浩瀚无穷的运动技能,有着求知欲的人们肯定要问在某些运动技能之间,是否会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以使我们把无穷多的运动技能进行分类,方便我们的研究?是的,有这种共同性,运动生理学(包括运动心理学)就发现,在很多不同的运动技能之间,譬如足球与摔跤、篮球、拳击、武术散打――之间,体操与跳水、铅球、武术表演――之间,就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关于“开式运动技能”与“闭式运动技能”的分类(依据不同的视角,尚有不同的分类法)。

下面,我把这两种运动技能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列出来,大家先看一下,然后我再做些解释。

“开式运动技能”(又叫开放技能)所具有的特征:

(1)你做技术动作时,要随着环境(譬如对手)的改变而改变。

(2)你使用什么动作,不可预知,不具有周期重复性。

(3)完成动作时,要以视觉分析器为主,并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

“闭式运动技能”(又叫闭锁技能),又具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呢?

(1)你做动作时,不必随环境(譬如对手)的改变而改变。

(2)你使用什么动作,事先知道,属于周期性重复动作。

(3)完成动作时,以本体感受为主。

肯定会有读者抢先说道:“韩先生,不用讲了,篮球、拳击、击剑、摔跤――要用开式运动技能,体操、跳水、举重、铅球――用的是闭式运动技能。“

大家说的很对。因为像篮球、足球、拳击、击剑、网球、摔跤等等这些运动:

第一:你的技术动作,必须随时根据对手的变化而改变,想不考虑对手的变化是行不通的。举足球的例子,比赛中你想传球给队友,你刚要起脚,对方的球员从背后冲过来逼抢,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终止传球动作,而改为控制球:如果对方逼得凶,你还要用盘带动作绕过或摆脱他,假如摆脱不成功球被对方抢下来,你还要实施反抢。拳击也是如此,你本想直拳进攻,但你的拳头才刺出,对方打过来了,于是你不得不改进攻为侧身闪躲(也可能是仰头、下潜、抱拳护脸等等)。你的闪躲动作才一做出来,却发现对方那一击是虚的,离你的脸尚远,于是你又终止闪躲转为进攻。

其它,乒乓球、散打、跆拳道、柔道、手球、泰拳等等,在实施技能时,也符合”随对手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第二:拳击、足球、击剑、篮球等,在场上做什么动作你事先无法预知,譬如刚才举的拳击的例子,你发起进攻时会预想到继之要做的闪躲吗?能预想到你该做侧身闪躲还是下潜、仰头闪躲吗?而闪躲时你又如何能预料对方的拳只是虚晃一枪?等等等等,一切都是事先无法预知的。

第三:拳击、足球、散打、篮球等等,在做技术动作时,主要靠视觉,用眼睛观察对手的情形(足球、篮球还有注意自己的队友),拳击、足球运动员在做动作时,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本体感受(即俗称的“身体感觉”)上。

至于体操、跳水、举重、铅球、武术表演等等,何以归为闭式运动技能,原因也有三点:

第一:比赛中没有对手干扰你,你的技术动作不必由于对方的干扰而改变。

第二:你在比赛中做什么动作,都是事先编排好的,心里有数。

第三:做动作时,你的注意主要集中在身体感觉(本体感觉)。

拳术动作属于“开式运动技能”

该轮到给武术归类了。不过,大家在看了前面的分析之后,恐怕会异口同声道:“行啦,我们自己就能给武术归类,武术用的是开式运动技能”。

没错,武术属于开式运动技能,这是因为武术在技击中:

(一)你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动作,要随对手的改变而改变,不改变就要挨揍。

(二)你什么时候进攻(或防守)、采用什么技术进攻(或防守),什么时候拳腿组合、什么时候腿拳衔接,事先完全无法预知。

(三)技击中,你的注意力是放在对手身上的,而且是用眼睛观察对方一举一动的,你不会去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本体感觉)。

在明确了武术属于开式运动技能之后,我们来探讨“武术这种开式运动技能”必须使用什么训练方式才能掌握的问题。

对此,我们同样先从开式运动技能入手,看掌握开式运动技能要采用什么训练方式,然后来谈掌握武术技能的训练方式。

开式运动技能“要在对抗练习中掌握”

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用运动生理学的话说,要通过训练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也叫动作的自动化)。

问题是,要使用什么方式来练习,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为练习方式不对――譬如学踢球却用体操的方式来教,人是永远掌握不了踢球技巧的。这是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掌握足球技能,要采用适合足球运动技能的训练方式;掌握体操技能,该用与体操运动技能相对应的训练方式。

如同我们能把纷繁复杂的各种运动分出开式与闭式两种,我们同样也能够由这两种技能的不同特征,分出两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即:对抗的练习方式和非对抗的练习方式。

那么,哪些运动技能必须在对抗的练习方式中才能掌握?而哪些运动技能无须通过对抗练习即能掌握呢?

这个问题,同样不用我多说大家就能猜出来,大家会七嘴八舌道:像拳击、散打、跆拳道、网球、篮球、手

球、乒乓球、橄榄球、足球、击剑、泰拳、摔跤、柔道、格雷西柔术……凡需要使用开式运动技能的运动,其技能的掌握都必须要在对抗训练中进行,只有属于闭式运动技能的体操、跳水、举重等等,其技能的掌握,才无须对抗这种练习方式。

没错。任何一项运动,只要是具有开式运动技能的特征,其技能,就要在对抗练习中掌握。

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世间会有哪一种开式运动技能,哪怕是“中间横着一道网,双方身体都不接触”的网球,可以让人在“独自练习各种挥拍动作”之后,即可掌握其技能,然后到场上熟练地应付比赛。“独自练习挥拍动作”的网球训练法,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连身体不接触的网球技能都必须在对抗训练中掌握,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像足球、篮球、橄榄球这些身体不但接触而且会发生激烈碰撞的“具有开式运动技能特征的运动技能”,就更要在对抗练习中掌握了。对于大家来说,很难理解足球、篮球的技能可以抛开对抗训练而学会。

大家也从不怀疑拳击、散打、跆拳道、柔道、泰拳等等的技能,必须在对抗练习中掌握,大家清楚,拳击、散打等属于更激烈的运动,人在运用技能的过程中,身体已不仅仅是接触和碰撞,而是向对手施加(和承受)踢打、摔掷。即便在开式运动技能的范围内,它们都是比足球、篮球更激烈、更复杂,因而也更难以掌握的运动技能。所以,倘若有人说:拳击、散打、柔道、泰拳、跆拳道等等运动技能,可以脱离对抗练习而掌握。大家会顺口说:啊,愚人节的故事。

该说到武术了,武术既然属于开式运动技能,武术技击既然在激烈程度上堪比散打、泰拳,甚至更凶险(譬如搏杀歹徒),武术既然在技能的复杂程度上超过拳击、跆拳道(拳击无踢法和摔法,跆拳道无拳法和摔法),那么,武术技能的掌握,又怎么可能脱离对抗这种练习方式?

就是说,连拳击、跆拳道、摔跤这些相对简单的运动技能都必须通过对抗练习才能掌握,那么,比拳击、跆拳道、摔跤更复杂的武术技能,何以能够在对抗练习之外掌握?

除非你认为武术不属于“开式运动技能”,除非你认为武术的拳法腿法、攻防技能在技击中不必随对手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预知,而且可以抛开视觉观察(即只注意自己的身体感觉就行)。武术能做到这些吗?

武术既然无法跳出“开式运动技能”这个圈,它就只能依顺开式运动技能的练习规律。想不依顺,你就掌握不了任何一项武术技能。

就因为武术属于“开式运动技能”,武术技能必须通过对抗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我才提出: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

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赵道新先生才在《道新拳论,谈训练方法》一文中告戒我们:“在执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要以爆发力训练与实战训练为主……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并作为最后才能进行的高级训练是不对的。我们在进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应把实战作为家常便饭。”

同样的道理使李小龙才在

所以我才在2D09年1月15日的天津

拳术演练和体操一样属于“闭式运动技能”

是的,“忘记了对抗,意味着对武术的背叛”。因为同样的八极掼耳(类似拳击摆拳),同样的散打侧踹,有的人练了能打人,有的人练了不能打人,其原因,不在掼耳、侧踹的技术本身(错误的技术除外),在于练习掼耳、侧踹的方法上,如果你是按照掌握开式运动技能的方法练,你的掼耳、侧踹就能打人。如果你违背了这一原则,采用了掌握闭式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你的掼耳、侧踹就打不了人。

不仅八极拳、散打,绝大多数被歪曲的传统武术,甚至很多跆拳道馆,都是将拳脚技术视为闭式运动技能对待了,其练习方式,从始至终采用的是闭式运动技能的方式,即:

(一)练习中缺少对手的刺激,做什么动作,在练习过程中一成不变,有违开式运动技能“随对手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二)在练习过程中,做什么动作都是事先编排好的,即具有周期性。与开式运动技能“不可预知,不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南辕北辙。,

(三)在练习过程中,不是“以视觉为主”,而是日复一日的体认“本体感觉”(如身体感觉)。有关这一点的错误,日后,我将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另做剖析。

如此这般练出来的拳术,譬如八极掼耳、散打侧踹,你即使练得再精熟,哪怕堪比李书文、柳海龙,你在大脑皮层“刻下”的也仍然是“闭式掼耳、闭式侧踹”的动力定型。

就是说,同样的一个掼耳、侧踹,如果你老师是使用闭式运动技能的方法指导你,这时,虽然掼耳、侧踹的技术动作没变,但整个训练方法,却在悄然无形中转移到与体操、舞蹈一个路数上去了。这样练出来的掼耳、侧踹,怎么可能用来打人?能够打人才叫奇怪呢。

所以说,不管是什么拳术,只要是在训练中不安排对抗训练,即不按照“开式运动技能”的特征进行训练,就是假拳。

下一次,我将引入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来为“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拳”提供另一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