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博物馆 魅力花文化:赏花、闻花、食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博物馆 魅力花文化:赏花、闻花、食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阳春三月,群芳争妍,各色花卉次第绽放,奏响春天的奏鸣曲。花可赏可闻,可食可饮,既可用作药材,又可寄托情思,集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于一身,可谓雅俗共赏。

赏花色——怡情悦目

花之美,首先在其形。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风姿。牡丹雍容富贵,荷花清丽脱俗,梅花冷傲绰约,桃花明艳活泼。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花,也从赏花中体验到难以言说的乐趣。赏花不失为一项怡情悦目的休闲活动,对身心健康颇有裨益。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与花有关,以赏花为重要内容。

荷花于盛夏开放,古人于是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花生日,于这一日至荷塘赏荷,故又称“观莲节”。荷花不仅花形纯洁高雅,其花、叶、根茎和种子都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唐朝时,人们有在观莲节食用“绿荷包饭”的习俗。及至今日,清香怡人的荷叶包饭、荷叶粥仍是夏季流行的养生名膳。宋代人用莲花花瓣捣碎,与米粉和白糖一起制成莲糕;明清时则制成荷花酒。慈禧太后还曾将白莲花制成的酒赏赐给亲信大臣。至于莲子和藕制成的各色美食药膳更是不胜枚举。

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之时,吴刚伐桂的传说更将桂花与月亮联系起来。赏桂成为中秋节的一项别具情趣的活动。清甜的桂花酒、桂花茶恰可化解月饼的甜腻,桂花的馨香也为这个团圆的佳节增添了几分甜蜜的气息。

重阳节与的花期恰好相遇,于是在重阳节时便有赏菊的传统。历来以其高洁的情操和悠然的野趣为人们所喜爱,唐宋时代就形成了重阳赏菊之风,还有专门的菊圃供游人玩赏。除了赏菊,人们还在头上簪菊、身上佩菊。在清代,北京还有在重阳节将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趋吉避凶的习俗。之所以认为能趋吉避凶,不仅因其优美的形色,更由于它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古人采的茎叶,与黍米一起酿酒,至第二年重阳饮用,以其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饮菊酒的风俗起源于汉代,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宋代吴自牧 《梦粱录·九月》中记载,“今世人以、茱萸,浮於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的别名“延寿客”正是由此而来。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赏花,是因为花卉优美的形色能使人忘却忧愁,心情愉悦,是修身养性、调理情志的有效途径。《养生奉亲书》主张,养性须“看山水花木”。吴师机《理瀹骈文》也提出“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在有花草的环境中,人的记忆力、理解力会增强,学习、工作的效率更高。若是亲自种植花卉,更能活动筋骨,沐浴阳光,强健体魄。

现代研究还表明,花的形态、颜色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餐桌上放置不同颜色的鲜花,可以调节食欲。红色的花能增强食欲,加快进食速度;白色的花使人精神舒缓,细嚼慢咽;青色的花则有抑制食欲的效果。

闻花香——宁神定志

除了俏丽的样貌,迷人的香气也是花卉的魅力所在。花香或馥郁或清幽,或恬淡或优雅,或含蓄或奔放,各有独特的韵味。中医历来有用芳香的花草制成香囊、药枕的传统。妇女在头上簪花,佩戴香囊,不仅是为美观,也有除湿辟秽之功效。其实,在古代,佩戴香花不止是女性的专利,男人也有佩花的习惯,屈原《离骚》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名句。

香花制成的药枕,使人在睡眠中缓缓吸入花卉的馨香,达到调节气血,祛病延年的效果。常见的白药枕,适合高血压、头晕头痛的患者;若要宁心安神,缓解失眠,则可在药枕中加入合欢花;槐花、茉莉花制成的药枕,可收清热解暑之效。

近年来兴起的香花疗法则利用不同花卉的香气调节情志,缓解精神疾病,或辅助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香花疗法是指根据不同病情,使病人与不同种类的花卉密切接触,在种植花卉的庭园中散步、读书、下棋等等,每天1~2小时,可舒缓精神、愉悦心情,进一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现代研究显示,天竺葵、薰衣草的香气能镇静神经,消除疲劳,促进睡眠;豆蔻花、茉莉花的香味能理气解郁,缓解胃病;的香气使人思维敏捷、清晰;合欢花、莲花、兰花的香气能缓解烦躁易怒、失眠的症状;牡丹花、桃花、桂花的香气则令人精神愉悦,可用于抑郁寡欢的病人。

此外,香花还能净化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月季、蔷薇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茉莉、丁香、桂花的香味能抑制结核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的生长繁殖。

花卉的香气之所以有益身心,是因为其中的芳香物质属于挥发油,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开窍醒脑、镇静安神、调节免疫力等多种疗效。不管是传统的香囊、药枕,还是新兴的精油按摩、香薰、沐浴,都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人们舒缓压力、振奋精神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饮花茶——滋润养颜

民间素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的说法。花茶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养生饮品。花茶有两种,一种是以花窨茶,又叫香片,是将茶叶与有香气的鲜花一起窨制,使茶叶充分吸收花香,形成独特的风味。另一种是以花代茶饮用,即直接将花卉用沸水冲泡,可以是一种花卉,也可以将几种花卉组合在一起饮用,不单气味馨香,形态也十分美观。闻其香,品其味,观其色,赏其形,花茶极大地扩展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窨制花茶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顾元庆《茶谱》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种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可见窨制花茶的工艺相当讲究,所用香花的种类众多,而最常见的要数茉莉花茶了。

茉莉花的气息馨香浓郁,减轻了茶叶的苦涩味,浸润了茉莉花香的花茶滋味鲜爽,香气持久,在北方地区尤其受到欢迎,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据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尤其偏爱,不但喜好佩戴茉莉花,对茉莉花茶也情有独钟。她喝的茉莉花茶比寻常之品更为讲究,称为茉莉双窨,即将窨制好的花茶在饮用前再用鲜茉莉花窨制一次,风味更加浓郁醇厚。在慈禧太后的影响下,饮用茉莉花茶在宫廷内及京津地区的达官显贵中渐成风尚。

以花代茶饮的方法源于古代宫廷的美容养生秘方。清代宫廷中除流行饮用茉莉花茶外,金莲花茶也特别受到皇帝的推崇。金莲花生长在塞外草原和东北的原始森林中,色泽金黄,形似莲花,娇艳雍容,因此得名。金莲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金莲花茶可清喉利咽,排毒养颜,被誉为“塞外龙井”。据说在辽金时代,萧太后便经常冲泡金莲花饮用,人到中年依然面容姣好。清代的康熙皇帝曾御笔亲题“金莲映日”,并将其列为贡品。乾隆皇帝在《御制热河志》中也封金莲花为“花中第一品”。

相对于其他养生饮品,以花代茶饮用十分方便易行,又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冲泡时看着重重花瓣在水中缓缓绽放,清幽的香气徐徐飘荡开来,心情也随之轻松舒畅。在如今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制作和饮用花草茶成为一种时尚,备受年轻白领,尤其是女性的青睐。

品花膳——情趣盎然

花膳是指用花卉烹调制成的菜肴,由于花卉具有形、色、香、味俱佳的特点,花膳自然比一般菜肴更加赏心悦目,开胃可口。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广为传颂,当然诗人并非真的以木兰上的露水和秋菊的残瓣为饮食,而只是将花卉作为其清高品格的寄托。但正是由于这层寓意,花膳又比寻常菜品多了一番清雅情趣。花膳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花卉为美食,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吕氏春秋》记载,商代的名厨伊尹就擅长用花卉制作美味佳肴。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也多次提到用各种花卉烹饪菜肴。唐代时,武则天每于花朝日(农历二月十五日)游园赏花,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百花糕分赐臣下。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了以山野所产的蔬果动物为原料烹饪的各色美食,其中就有不少加入了时令花卉,如以梅花为原料的梅粥、加入鲜桂花的广寒糕、以锦带花制成的锦带羹等等。

到了明清时代,文人雅士、美食家和医学家对花膳更为推崇。清代顾仲的《养小录》就专门辟有“餐芳谱”一章,记载了二十多种鲜花菜肴的制作方法。慈禧太后常以花卉入馔,在每年盛夏时节,命宫女采摘荷花,与鸡蛋、鸡汤一起调制,再炸至金黄制成糕点。她还喜食玫瑰花制成的花酱,据说不但滋味鲜美,且令人食后唇齿留香,肤色红润。

寺院、庵观也有将庭园中的鲜花采摘下来制作素食的传统。据《清稗类钞》记载,江南一带的知名寺院,如南京的鸡鸣寺、镇江的定慧寺、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烟霞洞等,均以、玉兰花、荷花等入馔。

花膳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和王公贵族们独享的佳肴,也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风味吃食。北京人以韭菜花加盐制成糊状的佐料,是吃火锅的必备之品。洋槐花甘甜清香,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将其洗净加入面粉和油、盐等调味料拌匀,入笼屉蒸熟,是陕北民间常见的花膳。有疏风散热,明目解毒之功,在广东地区有很多菜肴都以其为原料,如炒肉片、溜鱼片、鱼丸等等,不胜枚举。云南地区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喜食的花卉,达100多种。

现代科学家对花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花卉中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物质,可见花膳不但风味独特,情趣盎然,更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用花药——治病疗疾

在我国的中草药中,有不少都是以花卉入药,如红花、款冬花、辛夷花、月季花、金银花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药材。这些花卉药性各异,功效不同,红花活血化瘀,款冬花润肺止咳,辛夷花散寒通窍,月季花活血调经,金银花清热解毒。形形的花药,在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可以寻到、款冬花、旋复花等花卉的踪迹。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很多经典方中都有花药。有些方剂以花为主药,如“旋覆花汤方”,治肝脏气血郁滞;“红蓝花酒方”,单用红蓝花(即红花)一味,治妇女腹中血气刺痛。

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被奉为“外科始祖”,他在施行外科手术前,让病人服下他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病人随即失去知觉,极大地减轻了外科手术的痛苦。麻沸散的发明可谓意义重大,是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可惜方剂的组成至今已经失传。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其主药为曼陀罗花。曼陀罗花又名洋金花,原产印度。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曼陀罗花……花、子辛温有毒,主治诸风及寒湿脚气……并入麻药……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将曼陀罗花的药性和用法记载得十分详尽。

很多药用花卉都有充满诗意的名字,其由来又多与生长特点和药性功效有关,其中有不少浪漫的传说故事。比如合欢花,其名有和合欢愉之意,寓意夫妻恩爱和美。其花色绯红,花香清甜,羽状叶片相对而生,夜晚闭合。相传古时候有位员外,生有一女取名欢喜。欢喜18岁那年清明节到庙里烧香,回来就得了一种怪病,精神恍惚,茶饭不思,人也日渐消瘦。员外贴出告示,谓谁能治好欢喜的病,定以重金酬谢。一位精通医术的穷秀才正要进京赶考,但身无分文,于是揭了告示,想要治好小姐的病,也为自己赚些盘缠。

其实欢喜得的是相思病,她在庙中遇见这位穷秀才,心生爱意,又无从再见,因此得病。秀才不知姑娘心事,一番诊断后,判断她是因心思不遂,忧思成疾,情志郁结而生病。他告诉员外,南山上有棵“有情树”,羽状复叶,片片相对,昼开夜合,其花如丝,清香扑鼻,可以清心解郁,定志安神,煎水饮服,可治小姐疾病。员外照此方给欢喜服用,果然病很快好了起来。一来二去,秀才也对小姐产生了情意。

不久,秀才进京赶考,金榜题名,回来与小姐结为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从此,人们便称这种花为“合欢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