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发投资、服务外包与国际产业转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发投资、服务外包与国际产业转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技术转移转向研发投资、由直接投资转向服务外包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规律中的两个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两条规律的考察,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今后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利用外资时,应该更多地强调技术研发,而服务外包则应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研发投资;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4―0014―03

受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转移路线、投资方式的规律性更为明显。对这些变化规律进行考察和总结,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路线:从垄断技术到技术研发

国际产业转移的真正启动发生在19世纪后期,而其大规模开展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之后,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进行着相应的演进。

20世纪6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无论在母国还是在东道国都具有垄断性特征。而这种垄断技术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施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拥有核心资产的垄断优势,而这种优势主要包括工艺或设计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和牌号、市场营销技巧以及使产品差异化的能力等;二是对具有垄断性的知识资本的占有和使用。

20世纪7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状况发生了变化,向外转移的技术是在母国已经成熟的或者标准化了的技术。R.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这一时期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代表成果。他以20世纪7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为考察对象,很好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含量的变化。该理论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成熟产品和技术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化是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特定阶段演进的结果。在新产品阶段,也就是技术创新阶段,生产一般在国内进行,此时只有出口贸易而不会出现对外投资。当进入成熟阶段后,生产者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把生产转移到其他成本较低的国家去。在最后一个阶段,即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知识已经在国际范围内扩散,生产者开始大规模投资于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20世纪7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是标准化技术,但这种标准化的技术无论在母国还是在东道国仍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跨国公司为推动力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特征完全失去了垄断甚至比较优势,向外转移的技术则是国内处于比较劣势(即将被淘汰)的边际技术。K.Koiima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很好的解释。K.Kojima通过对日本企业20世纪70-80年代的对外投资活动的考察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是从母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开始依次进行的,而这些产业部门正是在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缺乏先进技术等条件而没有显现出来的潜在比较优势显现出来,并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投资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应该是在国内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技术,即边际技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8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大都是投资母国的边际技术。

上述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无论是垄断技术、标准化技术,还是边际技术,一个共同点就是跨国公司在母国研发,然后对外进行技术投资。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路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原来在母国研发对外技术投资的组织形式开始向直接在东道国从事研发转变。Robert D.Pearee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Dunning的国际生产理论、Kuemmerle w.的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Robert D.Pearce,Cheng,J.and Bolon,D.,OveGranstrand等的研发分散与集中理论;Manuel G.Serapio Jr.,Donald H.Dalton的辅助资产理论,都是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后的理论总结,从而也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研发投资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主流。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投资方式:从直接投资到服务外包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由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容不同,经济全球化被划分为第一次全球化和第二次全球化。以制造业作为转移内容,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投资方式的全球化被称为第一次全球化;以服务业作为转移内容,以外包作为投资方式的全球化被称为第二次全球化。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分析这一时期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可以看出,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以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最适合方式是对外直接投资。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第二次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是,跨国公司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如后勤、财务、寻呼中心、研究开发、售后服务等,外化为一个投资项目或专业服务公司后再外包出去。服务外包转移加快体现在服务业利用外资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上。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仅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25%,90年代还不到一半,而2002年已上升到60%左右,同期制造业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则由42%降至34%。从流量看,现在每年服务业约占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2/3。全球项目外包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4年已达到6.3万亿美元。这一时期,欧美企业生产外包规模年增长率达到35%,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外包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可口可乐、松下、西门子、飞利浦等。这说明,跨国公司将非核心制造环节外包转移给那些具有专业能力的外部供应商,然后通过外购获得这些产品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Richard J.Newman在分析了美国和印度两国之间的工作岗位出口后指出,“用不着具有经济学学位的人就能看出,美国21世纪的主要出口之一是工作岗位。”微软主席比尔・盖茨最近宣布,该公司在印度的工人队伍将扩大一倍,达到7000人,投资17亿美元。IBM2006年至少增加了10000名印度员工,到2006年年底,员工增加到50000名以上。Accenture。EDS和其他咨询公司紧随其后。据Forrester研究所估计,到2015年,美国将有330万个岗位出口到海外。随着岗位出口趋势的成熟,美国企业将把越来越多的白领工作(如会计、药物研究、技术研发,甚至卡通制作)都外包出去。同时,印度的大型离岸企业如塔

塔咨询服务公司、Wipro技术公司和Infosys公司等开始在美国招募工人。Richard J.Newman的研究显示了这样一种趋势:不仅外包越来越成为美国实施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在日益向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向分工的深度延伸体现在外包已经开始由传统的价值链具体到工作岗位;而向分工的广度延伸则体现在,不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外包业务,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发达国家外包业务。

服务外包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服务资本的独立化为服务外包提供了可能性。传统资本分工中,服务资本是依附于其他形式资本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发生新的调整,企业内部的分工继续深化,服务资本进一步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其他领域,服务资本也不断从工商资本、财政资本、金融资本中分离出来。服务资本的日益独立化,使服务外包即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已成为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新现象和新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二是服务外包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公司仅仅通过将其现有的商业流程与服务从劳动力昂贵的本国照原样搬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就能够省下数十亿美元的成本。通过外包而节约下来的大量资金则可被投资到企业的关键部门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通过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企业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节约了成本,减小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也降低了在竞争中面临的风险。同时,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外包服务商,不但节省费用,还能够提高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专业的外包服务商既有专业经验,又有规模优势,而且服务及时,无需繁琐冗长的准备就能高效率地完成企业急需的各项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途径:建设服务外包基地

通过上述对国际产业转移路径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而包括研发在内的服务外包则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国际产业转移的这种路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后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利用外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而服务外包则应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服务外包尤其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规划和扶持。国家商务部会同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上半年开始酝酿、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就是我国政府重视和扶持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千百十工程”的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国,培养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服务外包企业,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目前,商务部计划建设的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已有5个挂牌,分别是8月份挂牌的大连,10月份挂牌的西安、成都、深圳和上海,另外5个正在选址。商务部也已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了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在今后5年内,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总额50亿元的政策性贷款,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服务。

根据国际上承接服务外包的经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有三种类型,一是跨国公司自建基地,承接本公司和其他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二是东道国新建基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三是其他国家的服务外包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用于转包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根据我国市场广阔和人力资本复合聚集的资源特征,我国的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应走复合型之路,即每一个基地都允许三种类型的基地存在,以实现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