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I型Hp感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感染率。方法:对13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诊断,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70例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60例无并发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有无Hp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结果:130例2型糖尿患者中Hp感染者58例(44.61%),其中70例DR组中Hp感染者36例(51.42%),60例NDR组中Hp感染者22例(36.66%)。50例正常对照组中Hp感染者18例(36.00%)。DR组Hp感染率高于正常组和D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1c、TG、CHO、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P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免疫印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本文对130例2型糖尿病进行Hp分型测定,探讨Hp感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变的影响,现将笔者所在科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科13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T2DM诊断标准,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38~86岁,平均(61±10.96)岁,病程1个月~30年。DR组平均年龄(61.51±10.01)岁,平均病程(9.70±6.40)年,NDR组平均年龄(60.40±12.04)岁,平均病程(8.60±4.88)年。50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54.44±14.91)岁。排除糖尿病、肿瘤及免疫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眼部器质性疾病者。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检测试剂盒选用深圳巿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试剂盒检测;抽取待检者静脉血3~5 ml,3500转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型)测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上海华臣MQ2000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眼底照相采用日本东普拓公司免扩瞳NK20型。

1.3 Hp感染判断标准 Hp I型:免疫印迹技术显示cag A、Vac A两种抗体同时阳性或两种抗体任意一种抗体阳性;HpⅡ型:免疫印迹技术显示仅尿素酶抗体阳性;Hp阴性:cag A、Vac A抗体和尿素酶抗体均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性分析。P

2 结果

2.1 血脂及脂蛋白、HbA1c测定结果 DR组HbA1c、TG、CHO、LDL-C分别为(10.19±2.56)%、(3.23±3.35)mmol/L、

(5.17±1.67)mmol/L、(3.10±1.2)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2±0.57)%、(1.28±0.72)mmol/L、(4.46±0.98)mmol/L、

(2.39±0.91)mmol/L及NDR组(7.06±0.99)%、(1.95±1.33)mmol/L、(4.65±0.86)mmol/L、(2.82±0.81)mmol/L(P

2.2 Hp感染情况 130例2型糖尿患者中Hp感染者58例(44.6%),其中70例DR组中Hp感染者36例(51.4%),60例NDR组中Hp感染者22例(36.7%),50例正常组Hp感染者18例(36.0%)。DR组Hp感染率高于NDR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是DM患者最常见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患病率26.0%~60.5%[1]。本文调查DR患病率53.8%(70/130),与文献报道相符。

从本文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在糖尿病患者中Hp感染率呈现高发状态,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本文调查资料显示,DR患者Hp感染率为51.4%,与文献报道资料相近[3],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被Hp感染[4],本组中正常组Hp感染率为36%,明显低于DR组。

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脂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伴有血管病变,与脂代谢变化之间关系更为密切。从本文结果分析得出,DR组、NDR组血脂及脂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DR组改变更为明显。DR伴Hp感染率高,远远高于正常组及NDR组,至今报道较少,与Hp所采取的方法不同,标本数量多少不一,报道的感染率有所差异,DR伴Hp感染率有待进一步研究核实。本试剂盒经临床验证与同类参考方法比较,敏感性96.8%、特异性97.6%、阳性预测值99.2%、阴性预测值90.7%、符合率97%,本试剂盒与尿素呼吸试验(UBT)结果(认为系“金标准”)对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40.4%,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很差。原因是两种方法检测对象不同,UBT检测对象是Hp产生的尿素酶活性,本试剂盒检测对象为血清中Hp抗体,致使两种方法特异性会有明显差异。DR组与NDR组、正常组比较,Hp感染率逐渐增高,各组阶段差异显著,说明I型Hp感染能产生较强的致病力,具有较强的Hp强毒株,Hp是一种专性微需氧有鞭毛的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通过慢性炎症的免疫反应、cag A基因毒素的释放,导致细胞毒素cag A+,释放到血管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眼底动脉硬化。另外Hp感染可以使脂质代谢恶化,发生炎症反应,促使视网膜屏障被破坏,加重病情的发生发展。说明Hp感染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微量蛋白尿有关[5],提示Hp感染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干预Hp感染、控制血脂及脂蛋白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各组间HbA1c比较尤为突出,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糖尿病无论是伴有Hp感染还是未伴有Hp感染,DR的发生和发展与HbA1c控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DR组HbA1c均高于正常组及NDR组,提示能有效控制好HbA1c,DR发生率则较低,病变程度低,控制不好则反之。HbA1c反映近4~8周的血糖水平,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延迟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延缓其发展,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指标之一。另外,HbA1c可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6]。

因此,应了解DR的发病史,早期识别、及时开始治疗以减慢疾病的发展。有效干预和根治Hp感染、控制血脂,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在干预的同时先行Hp分型,测定毒力菌株,指导临床用药。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传教育,提倡定期检查眼底、HbA1c及血脂,必要时行Hp分型测定,以便早期发现病变进行干预,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 童南伟,梁荩忠,李秀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及其现代认识[J].实用糖尿病杂志,1997,5(15):207-209.

[2] 刘春勇,王江滨.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1):35.

[3] 张春芳,胡浩.2型糖尿病患者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1,18(5):375.

[4] Bener A,Micallef R,Afifi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Irr Jrk J Gastroentero1,2007,18(4):225-229.

[5] Quadri R,Rossi C,Catalfamo E,et al.Helicobacter pyloriir de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00,10(5):263-266.

[6] Mccartfr R J,Hempe J M,Gomez R,et al.Biological variation in HbAlc predicts risk of retinopathy and nephropathy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6):1259-1264.

(收稿日期:2012-05-28)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