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有效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有效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普遍实现了辅导员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具有独立性、规范性,辅导员也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但不少高校由于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还不够完善,造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凌乱、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有效机制,努力塑造一支爱岗敬业,专业素质过硬,职业化能力突出的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是指某种工作形态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制度化,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与职业技能。专业化是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分工的需要所产生的某行业某方向的技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专业化的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知识涵养,又需要有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职业化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所体现出的某项职业精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就是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者对职业选择、服务行为、工作环境等方面所形成的职业态度与精神素养。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基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体现,是对辅导员的专业管理与培养,辅导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大众化趋势,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性。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颁布以来,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如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必要性探讨

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几乎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无论是生活、学业还是心理都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构建高效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1.1 高校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入学条件的相对性宽松,使大批学生能进入高校就读,高校在读人数急剧攀升,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数量的不断膨胀,思想差异的多样化、整体素质的下滑,造成管理杂乱,问题与矛盾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师资队伍相对欠缺。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1.2 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具有个性差异突出,独立意识、自尊心强,性格叛逆易冲动,思想复杂素质较低等特征,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具有直接性、经常性,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态度等最熟悉。学生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往往直接寻求辅导员的帮助,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建立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通过人文关怀,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需求。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生活保姆”,更重要的是“人生导师”。

1.3 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辅导员的工作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在现实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行政、教务等工作,几乎涉及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管理工作无处不在。这迫切需要辅导员转变观念、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技能与水平。辅导员应自觉加强自身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使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全面的改善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辅导员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辅导员要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并为学生所接受。人格魅力强的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2 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有效机制的策略

2.1 建立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应是高起点高标准的。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艰巨性,要能胜任大学生服务的需要。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要知识全面,又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与管理技能。高校领导应制定相应的措施,结合本校院系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标准的人才引进机制。现在社会上普遍采用的笔试、面试与试用一体化的人才引进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型。引进的辅导员人才应是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全面、素质过硬、技能高超,对学生管理具有全心全意付出的工作热情,形成专业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辅导员队伍。应切实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引进原则,按照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选拔辅导员。

2.2 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辅导员培训机制。可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灵活形式,重点是培养辅导员过硬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增进辅导员解决学生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与技巧。完善高效的培训机制能使辅导员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高效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高标准服务。建立完善的高效率的辅导员培训机制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2.3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强调团队合作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求辅导员职业化能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服务精神。辅导员团队互助协作机制的建立能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互动平台,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进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水平。辅导员间的互助互爱,可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更加激情地投向工作。

2.4 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

长期以来,存在对辅导员歧视的现象。高校从事辅导员的往往是在高校地位最低的,待遇也不尽人意,甚至被称为“边缘人”。这是造成现今很多人不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也必将影响辅导员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给于辅导员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变人们对辅导员的认识,营造宽松的工作平台,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为辅导员搭建职称评定的平台,使其能与任课专业教师职称评定有同等的待遇;改善辅导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工作量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与回报等。

2.5 建立高效考评监督机制

建立高效考评监督机制,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具有导向与监督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应根据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的不同科学的区分,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及时发现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奖励工作经验丰富,管理效果突出的。既要正视不足,又要肯定成绩,以促使从事辅导员工作者能不断进步与成长,增强辅导员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

高等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队伍的建设,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世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

[2]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3.

[3]买寿清.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