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绿丛中一点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万绿丛中一点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古诗词创作中,“反衬”这一手法运用得非常广泛,目的是利用与主体形象相反或相异的形象从反面衬托主体,突出主体。比如,“绿叶”衬“红花”是为了突出“红花”的美,以“闹”衬“静”则更显出“静”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和鉴赏“反衬”这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呢?

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侧衬”三种。“正衬”是以强衬更强,以高衬更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天台山的高衬托天姥山的更高。“侧衬”就是侧面烘托,通过“周围事物”或“周围反应”来凸现主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典型的“侧衬”,以听者如痴如醉的状态衬托琵琶曲演奏的绝妙高超。这其中,同学们很容易混淆“侧衬”与“反衬”,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反衬”的衬托物与主体事物之间有非常鲜明的一正一反的特征。

从内容上看,古典诗词中的“反衬”常表现为以动衬静(以闹衬静)、以乐衬哀(乐景哀情)、以虚衬实、以丑恶衬良善、以平庸衬奇卓、以污浊衬高洁等。这时候,同学们往往又会混淆“反衬”与“对比”。

“对比”的修辞效果是使语言色彩鲜明,要么揭示好坏、美丑、善恶的对立,表明自己的褒贬倾向;要么展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反映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一时无法辨清“反衬”与“对比”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析诗词的主要倾向来确定。倾向于突出主体的,就认定为“反衬”;倾向于有所褒贬的,就认定为“对比”。平时多注重鉴赏方法的积累和梳理,培养感性经验有助于辨析。

就具体的诗句而言,有时会兼有“反衬”和“对比”两种手法,既突出主体,又兼表褒贬倾向。比如200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3题要求分析《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的写作手法,答“反衬”或“对比”都对。

古诗词中“反衬”手法呈现的主要方式有“直接呈现”,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确告知“绿叶衬红花”;有“含蓄运用”,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战死疆场的士兵的累累白骨,一边却是思妇梦境中鲜活的夫君形象,一实一虚,以虚衬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凸现了现实的严酷;有“藏头露尾”,诗词中呈现的只是反衬的衬托物,主体事物隐藏在幕后,如“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这首宫怨诗后两句表面上描写凋落的花瓣可以自由自在地飞出宫墙之外,实际上反衬出宫墙之内宫女的不自由―― 一辈子被囚禁于深宫,几乎与世隔绝,连凋零的花瓣都不如。主旨“宫怨”藏在背后,更显得含蓄。从高考的命题规律看,第一种方式过于直白,一般不会用做出题素材,后两种方式考查的可能性却很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鉴赏古诗词,仅仅知道“这是什么手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弄清“为什么要用这个手法”以及“运用这个手法收到怎样的艺术效果”等,要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展开分析,完整答题。

【牛刀小试】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 诗中所写的“雨”是什么季节的雨?

2. 诗的最后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夏雨。

2. 反衬。以“花闲”反衬“农忙”。“栀子花”在古诗词中常情的象征,为姑娘、妇女们所喜爱,现在反遭冷落,皆因农事太忙而无暇顾及,传达出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