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婴儿培养箱消毒方法改进及院内感染控制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婴儿培养箱消毒方法改进及院内感染控制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4

婴儿培养箱在危重新生儿疾病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容易导致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我们通过改良经典的操作人员手和培养箱消毒方法,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培养箱污染所致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几率。

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经典消毒组)消毒方法与材料[1]:每次进行护理治疗操作之前规范的“六步洗手法”洗手。培养箱清洁消毒方法与材料:①凡使用之后或连续使用超过7天须更换培养箱,用0.1%新洁尔灭消毒液对培养箱内各部件拆卸后消毒,再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备用;②经过终末消毒的培养箱,使用之前用0.1%新洁尔灭消毒液和蒸馏水分别各擦拭1遍箱体内外壁后使用;③使用中的培养箱每天用0.1%新洁尔灭消毒液和蒸馏水分别擦拭箱体内外壁1次。

试验组(改良消毒组)消毒方法与材料:每次进行护理治疗操作之前,先经规范“六步洗手法”洗手之后喷洒快速手消毒液,双手互搓1分钟至干。培养箱清洁消毒方法与材料:①培养箱使用后的终末消毒:凡使用终止或连续使用超过7天更换的培养箱,将箱内可拆卸的各部件先行拆开,分别用0.5%“84”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后安装到位;湿化槽加水,通电使箱内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32℃和60%~65%,18%过氧乙酸20ml盛于塑料方盒中置于箱内床搁板中心加热蒸发,关闭箱门,密封熏蒸消毒3小时备用。②培养箱使用之前的消毒:经过终末消毒的培养箱在使用之前用0.5%“84”消毒液和蒸馏水各擦拭1遍箱体内外壁后即可使用。③使用中培养箱的消毒:每天用0.5%碘络酮消毒液配制成1∶20倍的稀释液擦拭箱体内外壁1次。

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按照规范采样方法,对经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种不同消毒方法消毒的操作人员手各采样60人次、培养箱内壁各采样60份、培养箱内空气各采样60份送细菌学培养。

结果判定: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本《消毒管理办法》[2]标准,操作人员手表面和培养箱内壁细菌菌数落≤5cfu/cm2为合格,>5cfu/cm2为不合格,箱内空气细菌菌数落≤200cfu/m3为合格,>200cfu/m3为不合格。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人员手表面、培养箱内壁、培养箱内空气采样细菌学检测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住院危重新生儿12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使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消毒后的培养箱院内感染发生率,经试验组消毒方法消毒的培养箱对预防和控制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讨论

婴儿培养箱内温度相对高、湿度大、医护人员手洁净度等因素,均导致危重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增高。因此降低NICU病房院内感染率,除规范的病房空气消毒外,操作人员的手洁净度和培养箱消毒方法和其无菌程度是关键环节。如规范的“六步洗手法”对降低由于手接触所导致的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3,4]。改良的手消毒方法是在“六步洗手法”的基础上喷洒洁芙柔泰新牌快速手消毒液内含醋酸氯已定和乙醇,乙醇对G+和G-细菌敏感,而对病毒和芽孢不敏感。氯已定属非挥发性杀菌剂,对G+细菌高度敏感。因为乙醇的渗透作用,可大大增强氯已定的杀菌作用,在第一环节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对连续使用时婴儿培养箱消毒方法的改进:经典消毒方法是每天用0.1%新洁尔灭擦拭培养箱内外箱壁1次,因新洁尔灭属于低效消毒剂,对G+细菌敏感,而对G-细菌则敏感性差。改良后的消毒方法是每天用0.5%碘络酮消毒液配制成1∶20倍的稀释液擦拭培养箱内外箱壁1次,碘络酮属中效消毒剂,具有速效、毒性低、刺激性小、稳定性好等特点,可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擦拭消毒培养箱时免去将婴儿移出箱外的环节。消毒剂类型的改变,扩大了灭菌范围,增强了消毒效果。

婴儿培养箱终末消毒方法的改进:经典培养箱终末消毒方法是用0.1%新洁尔灭消毒液对培养箱内各部件拆卸,擦拭消毒后重新安装,再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作为终末消毒后备用。其缺陷有:新洁尔灭已如前述,而紫外线照射消毒虽然可杀灭细菌、病毒和细菌芽孢,但缺点是对箱体表面穿透力差,不易于照射到箱内所有孔道和凹陷处。改良的培养箱终末消毒方法是先将箱内各部件拆卸,用0.5%“84”消毒液擦拭或浸泡后再以过氧乙酸熏蒸消毒3小时。0.5%“84”消毒液属次氯酸类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过氧乙酸为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孢(对细菌芽孢的杀灭须达20ml(3g/m3)的剂量)。熏蒸方式对培养箱内各部件、孔道和凹陷处均能达到彻底消毒。培养箱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32℃和65%、过氧乙酸高浓度和作用时间延长均能显著提高其杀菌效果[5]。

重视和加强婴儿培养箱院内感染管理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婴儿培养箱所导致院内感染的另一关键措施,及时收集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改良的医护人员手和培养箱消毒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消毒效果,对降低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7-48.

2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7号,2002.

3韩黎,张高魁,朱士俊,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35-1137.

4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5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消毒与灭菌见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