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高考题引发的备考复习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高考题引发的备考复习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的高考理综试题中,有这样一道物理试题:第23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一、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题中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的分析

很多教师在复习时出于进度的考虑,很多时候不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对题中的条件分析不到位,对题中隐含的条件只是

一笔带过,认为学生见多了自然会注意的。殊不知,学生只是机械的去记住一些常见隐含条件。如:一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求6秒后物体的位移。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可知,这类题要注意物体在6秒前是否已经静止。再如: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为1m,第1.5秒至2.5秒的位移为4m,求物体的加速度。上题中是两个1秒内的位移,是不连续。学生如果按照S=at2来处理就错了。纸带问题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学生注意到了时间的相等,可是很容易把必须是连续的条件给忽略了。

二、复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很多教师在复习时只注意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虽然明白物理模型和物理原理,可是在计算中不时出现一些错误,最后导致题目拿不到分数。如上题中,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总喜欢把题目中的每一个参数都求解出来,再把最终结论求解出来。但在这个试题中求不出中间量,因而在做题时不知道怎样整理思路了。另外,学生总喜欢在计算时每一步都代入题中给的数据,不习惯应用物理符号求解,导致结果误差较大。这要求学生在平时计算过程中,要在最后一步代入数据,还要注意对各物理符号的区别,也就是要注意物理符号规范,避免混淆出现低级错误。

三、复习时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培养

在复习时要经常教育学生对于容易的题不要掉以轻心,对难的题也不要有畏难情绪。如上面的高考题,学生一开始觉得很容易,纸带问题太容易了,可是一分析不是纸带问题。是一般的匀变速问题的求解,也还觉得容易,可是随着进一步分析发现有好几个的未知量,而且还不能求出中间量。于是很多同学就放弃了。殊不知再往前一步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