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久服轻身耐老”的冬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久服轻身耐老”的冬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剪剪黄花秋复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莫笑,腹里能容数百人。”这是宋人郑清之《咏冬瓜》一诗中对冬瓜的描述。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味甘淡,性微寒。古书《广雅》载:“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 其形如枕头,故又名“枕瓜”,古称“地芝”。冬瓜个大浑圆,外形笨拙,其貌不扬,故形容身材又矮又胖者为“矮冬瓜”。其状如枕,小的重数千克,大的数十千克,堪称一绝。王世懋《瓜蔬疏》载:“冬瓜,天下结实大者,无若冬瓜’。

冬瓜体积大,水分多,热量低,果肉厚,疏松,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外表披霜、其貌不扬的冬瓜可是秋夏餐桌上的常见佳肴。其富含蛋白、糖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令人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冬瓜的生存能力让人赞叹。无论肥沃的乡村田园,还是贫瘠的荒山野岭,不管是雨水丰沛的肥田沃土,还是缺水少阳的丘陵沟壑,冬瓜总是随遇而安,落地生根,从不择地。关于冬瓜的栽培技术,古代《齐民要术》中记载:“种冬瓜法:傍墙阴地作区,圆二尺,深五寸,以熟粪及上相和,正月晦日种,二月、三月亦佳。既生,以柴木倚墙、令其缘上,旱则浇之。八月断其梢,减其实,一本但留五、六枚,多留则不成也。十月霜足收之,早收则烂,削去皮子,放芥子酱中或美豆酱中藏之佳夕。”

《本草纲目》对冬瓜的形态习性有着更详细的描述:“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叶团而有尖,茎叶皆有刺毛。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大者径尺余,长三、四尺,嫩时绿色有毛,老则苍色有粉,其皮坚浓,其肉肥白。其瓤谓之瓜练,白虚如絮,可以浣练衣服。其子谓之瓜犀,在瓤中成列。霜后取之,其肉可煮为茹,可蜜为果。其子仁亦可食。盖兼蔬、果之用。”

冬瓜可炒食、做汤、生腌,早年在农村,由于生活拮据,冬瓜成了我家的“半年粮”,母亲总是变着花样,将一道冬瓜菜,做出数种滋味,支撑全家度过了那段艰苦饥饿的岁月。母亲最拿手的要数酱冬瓜,做法也极其简单:将冬瓜洗净切块,待锅热放油,爆香葱段、姜片和大蒜,将冬瓜片倒入锅内大火翻炒,放入适量盐和酱油,再加入适量水,盖锅焖煮至冬瓜变软汤汁收干即可。酱冬瓜色泽鲜艳,令人馋涎欲滴,食之味道清淡,可口爽滑,满口生津,唇齿留香。冬瓜茶是家乡人夏季消暑必备的清凉饮品,将冬瓜连皮带籽切成小丁,将红糖洒在冬瓜丁上,静置10分钟,待红糖大部分融化,冬瓜中的水被杀出一部分,在锅中加入少许水,开中火煮。煮至沸腾,放入冰糖,改为小火慢煮,煮至糖浆变稠,冬瓜粒变咖啡色透明状,即可关火,用滤网将煮好的汁过滤出来,冬瓜茶就做好了。将冬瓜茶放入干净干燥的玻璃瓶中,密封,置阴凉处贮藏,因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一般最好在两个月内食用完。每次饮用时,取1~2勺放入杯内,用开水冲开即可饮用。盛夏时节,酷暑难熬,饮一杯冬瓜茶,顿觉精神充沛,神清气爽。

别以为冬瓜只是民间大众化的家常瓜菜。它也有高贵的一面,最闻名的菜式当属“冬瓜盅”:据说始于清代,清宫御厨把冬瓜切开,挖去瓜瓤,填以羊肉末、鸡块,或三菇六耳、笋、腐竹、竹荪等,蒸制成“冬瓜盅”。“冬瓜盅”外形碧绿,内白如玉,呈半透明状,瓜内物料隐约可见,汤汁清澈,味鲜而不腻,被人称为“白玉藏珍”,成为风靡宫廷的消暑佳肴。

冬瓜不但是餐桌美味,其药用价值不可小觑,历来被视为养颜、瘦身上品。其肉、皮、籽、瓤皆可入药。可谓全身是宝。其皮利水消肿、清热解暑,常用于水肿和体虚浮肿等,还可用于催乳;其子有清肺化痰、利湿排脓之效,应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带下白浊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冬瓜子能令人“面容生辉”;其肉有利水、清热、消痰、解毒之效,可治水肿、咳喘、暑热、消渴、泻痢、痔漏等,还可解酒毒、鱼毒等。其瓤具有美容功效。《本草纲目》有载:“冬瓜瓤白,绵软,洗面澡身,去黑渍,令人悦泽白皙。”唐代医药学家孟诜说得更明白:“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没想到硕大浑圆的冬瓜,竟成为女子瘦身苗条的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月林禅师曾作过一首偈子:万里无寸草,衲僧何处讨。蘸雪吃冬瓜,谁知滋味好。

想来,这位月林大师“蘸雪吃冬瓜”,应该是别有一番清凉滋味在心头吧。编辑/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