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适应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加快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欠缺,对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类 实践教学 ERP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09-02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对管理类专业来说,长期以来不同层次的人才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科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经济管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型、综合型管理人才,与市场的契合度要求非常高。教学与市场脱节,意味着教师教学的失败,学生就业的失利,对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就业而言,亦是如此。管理工作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管理者工作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或者合作者的沟通、组织、合作、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沙盘模拟训练起源于瑞典,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毕业生大部分到政府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或企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一 传统教学中欠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重理论灌输而轻案例教学

传统的管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仍没有摆脱“课堂、黑板、笔记”这一循环模式。学生陷入了“课堂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忆笔记、考后丢笔记”的漩涡,所学知识和技能仅限于书本和笔记。

2.理论教学及社会实践总结性学习不够

管理学是一门需要总结的科学,管理经验和技巧通过总结和传承得到。泰勒在《科学管理》一书中指出:“科学管理是过去曾存在的诸种要素的结合,即把老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条例,于是就构成一种科学。”

当前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都缺乏足够的经常性总结,仍是一种粗放型的教学和实践,失去了通过总结来促进提高的机会。上述教学格局形成了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得管理专业学生难以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这就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培养前景,抑制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管理类专业教学改进的思路

1.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内容要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做适当的增减,分清理论层次和轻重缓急。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教材,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2.结合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者的地位。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一,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内在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的全班讨论。

第二,强化模拟训练,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院可以建立模拟实验室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自行研发,针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的内容。

第三,安排课程实习,提高实践能力。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适当的课程实习与参观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

三 构筑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管理类专业相对于其他类专业而言,更强调其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外界实际应用的衔接,它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它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在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1.建立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

全过程案例教学,指将案例教学的思想、观点、方法、手段,综合应用于教学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用案例教学这条红线把各个教学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系统。通过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对理论的感性认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

2.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管理专业研究生成为合格的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能力和素质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因为传统型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型教学又需要充裕的资源支持,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支持,非一般院校所能为,因此,不安于现状又为资源所困的院校必然选择改良型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1)加强校际交流,建立联合培养体制,研究生招生近亲繁殖现象在全国比较普遍,这种现象阻碍了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而加强校际交流、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则是弥补这种现象较好的方式之一。这样不仅能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也能增强适应能力、培养宽容的学术态度。(2)校企、校地联合建立实习基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研究生在干中学、学中干的主要形式,也是研究生创新的重要源泉。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探讨、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得以升华。完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科学知识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仅应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有宽广的人文科学知识。应注意以学习专业理论及其他人文科学知识和学术报告会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生的个体空间,营造一个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使研究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归纳,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并不断内化为潜在的能力、内在的品质和创新精神。

3.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有力保障,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职能比较抽象、难理解,民族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制作一些直观适用的挂图使课堂形式多样化,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对内容理解得更透更深。

4.工商管理实验教学新的解决方案———“ERP模拟实验室”

实验室是管理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理论到实践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在管理学院如何建立实验室,实验室在管理学院如何发挥作用,需要我们认真地讨论和研究。将建立综合性的管理(IT)实验室提到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议事日程上。在这个阶段,实验室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不仅涉及个别的专业建设,而且涉及这个学科,甚至是学院的整体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的企业整体经营解决方案,在功能上实现了一个企业具有的各类资源的系统与通过“ERP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整个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改革和发展平台。ERP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对企业来说,其价值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ERP教学是利用ERP软件、ERP沙盘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实中对ERP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在未来的ERP应用中,尤其是财会类专业的广大师生,他们是关键群体、中坚力量,是主力军,因此,充分认识ERP教学及其现实意义显得十分必要。ERP教学的时代背景是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从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角度来看,由于现代管理学科具有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等特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而通过ERP系统来实验模拟动态现实管理环境,可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采用先进的ERP管理软件构建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管理运作环境,可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善、实用的实践环境,学习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操作,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过渡。

参考文献

[1]王卫京等.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05(6)

[2]胡红云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J].教育教学研究,2010(6)

[3]王建明.进一步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