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索恩?还是忘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索恩?还是忘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位贫困学子上初三时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正当他准备外出打工时,得到一位好心人的资助重返校园。之后8年,这位好心人一直信守承诺,资助他读完中学直到大学毕业。可是从毕业前的2007年年底至毕业后的2009年春节,他一直没有和资助人主动联系。于是,资助人登报寻找“失踪”受助人。受助者为什么不和资助者联系?他“失踪”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优秀生家贫辍学,遇好心人相助喜出望外

故事还得从9年前说起――

2000年9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河南省夏邑县大桥乡中学刚升入初三的武剑峰,推着家里那辆破自行车回到家,对父亲说:“爹,这书我不念了,我要出去打工挣钱!”无论父亲怎么劝,武剑峰执意不再上学。

原来,武剑峰升入初三后,每位学生要交纳200多元钱的学杂费,班里连他在内共有4位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一直没能按时交纳费用。根据学校规定,没有交费的学生停课回家筹钱,不然就得清退。于是,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自尊心极强的武剑峰,决定辍学。

武剑峰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在他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可怜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着他和妹妹。父亲为了多挣些钱贴补家用,趁农闲到附近的砖瓦厂打工,不幸在一次干活时被突然倒塌的砖墙砸伤了腿,从此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光靠地里的粮食收入,家里连温饱都成问题,得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武剑峰从小就帮着父亲做家务,照顾幼小的妹妹,到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到了上学年龄后,父亲把武剑峰送到了村里的小学,而他妹妹从没进过学校大门。

2000年9月18日,武剑峰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外出打工。正在这时,班主任陪着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来到他家。女来客40岁左右,衣着讲究;男子是本地口音,像是机关工作人员。武剑峰和父亲正纳闷时,班主任说了两位客人的来意。

原来,这位女士叫鲁莹,是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鲁莹也是夏邑县人,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读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当她回家探亲时,看到家乡依然贫困,便想为家乡做些什么。经过思考,她决定资助一位家境贫困的孩子读书,托在县城某机关工作的高中同学葛锐,替她物色学习成绩优秀、家境贫困的资助对象。

葛锐受老同学的委托后,认真物色合适对象。一次,他到大桥乡办事,在和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聊天时,得知了武剑峰的情况。这时,正好鲁莹也回家探亲。于是,他约上鲁莹,在武剑峰班主任的带领下登门家访。

武剑峰听到这位北京来的阿姨要资助他上学,激动得泪水都出来了。他深深地向鲁莹和葛锐鞠了一躬,哽咽着说:“阿姨,叔叔,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随后,鲁莹和葛锐商定了资助武剑峰读书的具体事宜,并当场拿出了500元钱让武剑峰复学。

靠恩人资助终圆大学梦,毕业前后音讯渐稀恩人牵挂

在鲁莹的资助下,武剑峰重新回到了学校。鲁莹信守当初的诺言,定期把资助金寄给葛锐,然后由葛锐亲自交到武剑峰手里。

2001年7月,武剑峰参加了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县第一高中录取。他及时把这个喜讯写信告诉了远在北京的鲁莹。鲁莹很快回了信,热情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并表示她会定期寄来学杂费。

葛锐也很关心武剑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一次,葛锐下班后到学校找武剑峰,当时正值吃饭时间,葛锐看到武剑峰只买了一份没有油水的炒白菜,手里攥着两个馒头,就着一个玻璃罐头瓶里的咸菜吃得津津有味。临走时,葛锐把鲁莹寄来的钱交给武剑峰,自己又从兜里掏出50元钱硬塞给他。

葛锐走后,旁边吃饭的同学问武剑峰,给他送钱的人是谁。武剑峰只淡淡地说了句“是我叔叔”便再也不说话了。于是,同学们都知道了他有位在县城上班的叔叔,武剑峰也没有多加解释。

在武剑峰班里,也有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有一次统计各班贫困生人数时,武剑峰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把自己家的情况如实说出来,因为很多同学都知道他有位在机关上班的“叔叔”,经常给他送钱及生活用品。再说,他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个贫寒的家庭。

3年高中生活一晃而过。2004年高考,武剑峰的分数超过了一本线10多分,被东北一所重点大学环保专业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武剑峰和父亲高兴过后,便被录取通知书上所附的学杂费标准吓住了。武剑峰算了算,仅4年大学的学杂费就需要3万多元,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是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啊!

正当武剑峰和父亲愁眉不展之际,鲁莹从北京打来电话,表示会汇3000元钱作为武剑峰的学费,并承诺此后每年都给他提供一定额度的学费。有了鲁莹的鼎力支持,武剑峰得以顺利入学。这时,他的内心对鲁阿姨已经从感激上升到了感恩了。

在大学校园里,武剑峰依然是那个沉默寡言、学习勤奋的农家子弟。虽然每学年的学费都能勉强凑够,但交上学费后,留给他的生活费用已寥寥无几。他除了在学校做些勤工俭学的事情外,还经常趁节假日去找些事情做。

鲁莹经常打电话到宿舍询问武剑峰的学习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剑峰对鲁莹的来电渐渐有了微妙变化,也许是过于自尊和敏感,他总觉得鲁阿姨的话里有一种施恩者的心态,让他有些不舒服。到了大三,武剑峰拼命做家教,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为的就是不过多地接受鲁阿姨的资助。与此同时,他与鲁莹的联系也比以前明显减少了。

2007年9月,武剑峰升入了大四。此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武剑峰一边努力地打工挣生活费,同时还要找工作,内心压力很大。其间,鲁莹偶尔打来电话询问一下情况,武剑峰报喜不报忧,对她的话总是诺诺应答。

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武剑峰心急火燎。他在网上投了许多简历,也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但都没有回音,这让他更加烦躁苦闷。以前隔段时间他还不忘给鲁莹写封信,而现在,寒窗十几载,工作还没有着落,更别说报答关心自己的人了。所以,他再也打不起精神给鲁莹写信了。

2008年寒假,因为路途遥远,又临近毕业,武剑峰没有回家,一个人在学校过了个凄凉的春节。春季开学后,除了准备毕业论文,大四课程基本结束,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武剑峰四处投送简历,还远赴北京参加了一场春季人才招聘会。可简历投出去不少,却都如石沉大海。为此,武剑峰的自信心备受打击,对未来的生活多了几分迷茫。

2008年5月初,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让武剑峰去试用一段时间。但很快,武剑峰觉得这个家族企业根本不适合他,勉强干完一个月,他便辞职开始重找工作。

就在武剑峰为找工作备受煎熬的时候,在北京的鲁莹也牵挂着他。可自从2007年年底开始,武剑峰就没有主动和她联系过,鲁莹往武剑峰宿舍打了几次电话,都没能找到他。纳闷之余,鲁莹心里有些不舒服。一次,鲁莹在和葛锐通话中,抱怨说:“剑峰这孩子可能快毕业了,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了,就不理我们了。”葛锐听后也有些生气,表示见到武剑峰,要批评批评他。

当然,这些事情武剑峰毫不知情。他为找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忽视了有恩于他的两位资助人的心情。

受助人“失踪”和资助者登报寻人都事出有因,如今双方已雨过天晴达成谅解

因为毕业前没能落实好接收单位,武剑峰大学毕业后,只得把求职重点放到了河南。2008年7月,离校后的武剑峰回到了老家,准备稍事休整,就到郑州、洛阳等地碰运气。

在县城工作的葛锐听说武剑峰回了家,就打电话到武剑峰的邻居家,托邻居传话让武剑峰到县城一趟。很快,武剑峰赶往县城。葛锐想到武剑峰回老家几天,也不和他联系,又想起了此前鲁莹在电话里对他的抱怨,顿时气上心头,沉下脸数落了武剑峰几句。武剑峰一直低头不语,等他再抬起头时,眼里已噙满了泪花。葛锐见状,忙把语气放缓,问了些武剑峰找工作的事情,又鼓励了他几句,就让他回去了。

受到指责的武剑峰心里很难受,从县城回家后,第二天便到了郑州,借住在高中同学的出租屋里,每天奔波于郑州的各个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省城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而且武剑峰学的专业又属冷门专业,因此,到郑州两个多月,他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找工作之余,武剑峰为了糊口,当过送水工,在街头帮人发过小广告,到工地上当过小工。在自身生存都很艰难的情况下,武剑峰更没有心思向恩人汇报自己的尴尬境况了。

自从数落了武剑峰后,葛锐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个小伙子和他彻底失去了联系。有时,葛锐和鲁莹通话时,也经常提到武剑峰,但两人更多的是无奈。他们认为,武剑峰无论出于哪种情况,也不能不和他们联系啊!何况,他们对武剑峰的境况也是牵肠挂肚啊!

在鲁莹和葛锐对武剑峰的意见越来越大的时候,武剑峰在郑州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9年春节。春节期间,武剑峰在家只呆了3天,大年初三就赶回了郑州。他觉得没找到工作的现实,让他无颜面对亲戚邻居。而鲁莹和葛锐两人心里更不是滋味,他俩以为武剑峰春节会给他们打个电话,至少发个拜年短信总可以吧!可春节过后一个多月了,他们依然没有得到武剑峰的只言片语。

鲁莹给葛锐打电话,说出了她对武剑峰的失望。放下电话,葛锐心里更不舒服,出于对鲁莹的愧疚心情,他想到了媒体,希望通过社会途径得知武剑峰的下落。于是,他拨通了省城一家报社的电话。

2009年3月4日,那家媒体以《登报寻找“失踪”受助人》为题刊发了一篇报道,披露了贫困生武剑峰接受资助8年,大学毕业后“失踪”的前前后后,并称受助人不应抛掉“感恩的心”。这篇不到1000字的报道,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

记者看到此篇报道后,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一脸倦容的武剑峰。此时,他刚从河南南阳市一家园艺公司应聘回到郑州。使他难过的是,这次应聘又失败了。得知记者的来意,武剑峰长叹了口气,脸上掩饰不住屡屡受挫后的沧桑与伤感。他把这些年来受人资助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他说:“我不是不懂感恩不和他们联系,是因为我毕业后一直在找工作,到现在我一直都在为生计发愁。我实在打不起精神和他们联系啊!”谈到与资助者的关系,武剑峰坦诚地说:“贫困生与资助者频繁联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系多了,怕影响人家的工作,有时候还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意思。我现在想得最多也最实际的是,将来找个好工作再回报他们!”采访结束时,武剑峰对记者说,适当的时候,他会和资助人联系的。

2009年7月,记者再次和武剑峰联系时得知,他已经应聘到郑州市一家市政公司上班,并已经和资助人鲁莹及中间人葛锐进行了积极沟通,现在彼此已达成了谅解。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