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乘课改之舟,扬提质之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乘课改之舟,扬提质之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树立课改思想,更新提质认识

人们常说“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首先,要明确我们要什么样的质量。过去的许多年,我们走入了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怪圈。“全面发展,不断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进步”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要通过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学会动脑动手,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明确获取质量的方法。第一,准确理解、认真实施课改理念。要改变过去那种时间加汗水,苦教苦学,搞题海战术的做法,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第二,潜心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通过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获取质量。第三,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想三十年,教学生六年,要为学生想一辈子,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树立正确的改革观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抄照搬。实施新课程需要广大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发展、边完善。解决目前教育教学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必须依靠改革,要以改革的态度对待改革,以持久的毅力坚持改革,以过硬的措施实施改革,以创新的勇气推动改革。

新课程改革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要坚决克服强调一面,偏废一面,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和策略,必须树立“德育为先、课堂为主、评价跟进、管理配套”的整体改革思想,形成德育改革、课堂改革、评价改革、管理改革相融互动的改革态势。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校变成真正的学堂。所以,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上,变以往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现在的“学为主、教为辅”;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变以往的重技能传授为现在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强化课改制度,激活提质潜能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开始都要经历阵痛,这时,特别需要通过积极的制度来引导、激励、约束、规范,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

1.校长负责制。课改成败关键在教师,责任在校长。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直接推动者。校长的理念不更新,学校的管理就会滞后,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就难以实施。学校要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学校课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课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校长每学期要定期向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汇报本校的课改工作。

2.全员培训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每五年对教师实行一次县级培训,对学科骨干教师每年开展一次县级培训。学校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

3.听评课制度。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每学期给教师上示范课,教育局每年对校级领导的听评课记录进行展评。

4.达标验收制度。对学校的课改工作实行达标验收。由学校申请,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负责验收。没有达标的学校,不能评先进学校。达标的学校,以后每年实行复查,复查不合格的视为不达标。学校要建立合格课验收制度,由教师本人申请,学校组织专家组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教师,学校要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予以指导,对帮扶后仍不合格的教师可采取待岗学习、绩效考核不合格等督促措施。

三、开展课改研训,优化提质手段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改教材容易,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难。没有一支具有新的理念、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就难以有实质性的推进,通过实施课改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要把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1.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改革三级研训网络(县级――片区――学校)。教研室、进修校负责课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负责对教师的县级培训工作。片区联教组要不断创新联教活动形式,通过榜样示范,典型引路,促进校际之间课改工作的协调发展。学校要成立教科室,聚焦课堂实践,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探索学科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优化学校课改工作的管理,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成果。

2.进一步丰富研训载体和形式。组织课改骨干交流学习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大力开展以“实施新课程,增强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教学竞赛、送课下乡、巡回讲学、论文评比、片区联教、教研沙龙、专题研讨等活动,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开通邀请式绿色听课通道,教研员广泛深入课堂听课,与广大一线教师实现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学校要充分发挥课改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实现同伴互助。

3.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开展实例实证研究,探索具体的学科教学新办法,破解课改难题和提质瓶颈。各学校要认真审视本校过去立项的课题,看是否紧贴本校的课改实际,对不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虚假课题申请取缔,对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积极立项,开展专题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服务和指导功能。

四、夯实课改过程,强化提质管理

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向过程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教育局课改领导小组对全县的课改工作要实行全程的管理和指导,学校要创新方式,通过教赛、导学案评比、集体备课、课前问课、推门听课、调查学生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培优补差等教学过程的督促和检查,坚决杜绝照抄教案、无导学案上课、上假课(只在考核时按新课程理念上)等现象,努力使全体教师将贯彻课改理念成为一种职业操守。班级组建课堂学习小组,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五、跟进课改评价,增添提质动力

评价改革是牵动课改最敏感的神经,科学的评价可以保证课改的正确方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添不懈的动力。

1.教育局要成立课改考核小组,制定考核量表,对学校的课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及校长的绩效考核。对于在课改进程中组织不力,收效甚微,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达标的学校校长,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与校长任免实行硬挂钩。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考核机构,对教师课改情况予以考核,其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晋职晋级挂钩。

2.教育局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指导性文件,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具体的评价方案。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德、能、勤、绩多方位,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领导点评、学生参评、家长及社区的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教师的教学“六认真”的检查考核,要创新工作方式,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做到3个“结合”、3个“关注”,即: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关注教师的实践创新;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学科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关注教师的实际贡献。

3.进一步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要根据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起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增量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要涉及各个学科,要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彻底改变将笔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象,坚持等级评价。教育局相关股室和学校要加强质量监测的研究,对考试的组织形式、试题命制、成绩统计等各方面进行改革,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达到通过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华蓥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