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让手机绑架你的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让手机绑架你的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机与我们的生活过从甚密,很多人甚至吃喝拉撒都得带着它,但很少人知道,手机也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病菌仓库”。英国的研究人员曾拆解分析了常见的36款手机,发现手机上布满细菌。医生指出,在打电话时,耳朵、面颊和嘴会接触到手机,附着在手机上的细菌可能就借机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一部手机上的病菌可能会引发流感、结膜炎或腹泻等疾病,同时手机还可能引发干眼症、手机依赖综合症等其他症状。

平日里,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正准备和他打招呼时,他却头也不抬地看着手机,与你擦身而过,你只能尴尬地放下举起的手或者闭上张开的嘴。这样的情形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会碰到,这一群只顾着玩手机的人也被戏称为“低头族”,他们已成为交通安全的“不定时炸弹”。

前段时间,在湖北就发生过路人因为边走边玩手机而丢了性命的惨剧。美国《伤害防御》刊物有报告显示,在西雅图20条不同的道路上过马路的1000人中,10%在听音乐,7%在发短信,6%在打电话。这意味着1000个过马路的人中就有230个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

控制还是被控制

握着手机,偌大的信息世界就流动于我们指尖之上,让我们享受着足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的。手机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也让人具有 “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力,轻而易举地跨越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然而当人们为技术带来的便利而欢欣鼓舞时,这位“电子仆人”却开始造反了。正如美国学者唐娜・哈拉维所言:“我们的机器令人不安地生气勃勃,而我们自己则令人恐惧地萎靡迟钝。”很多人开始患上手机眷恋症,临睡最后一件事、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看着手机。英国品牌顾问马丁・林德斯托姆曾研究过十种对人们最有影响的声音,他发现,排在英特尔公司代表性的音乐和婴儿笑声之后的,是手机的震动声。

更引入担忧的是,手机等电子机器还加速了人类自身机体功能的退化:退化了书写能力,因为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拼字;抑制了行动能力,因为人们尽可能减少了身体运动;衰退了记忆能力,因为人们越来越依赖机器储存信息。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现代城市设计实验室的负责人塔利・哈图卡,曾经调查了一些看上去挺普通的问题,比如让受访者描述一下十分钟前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令人意外的是,智能手机用户几乎完全回忆不起来,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有留意过。哈图卡说,这表明智能手机的无节制使用,可能使我们的认知、记忆能力退化了。

一旦进入很难全身而返

当整个社会被手机所宰制的时候,对手机的拒绝俨然成为一种文化姿态,就像人们拒绝大众文化,拒绝时尚一样。面对技术的“入侵”,不少人开始做出了拒绝和反抗的尝试。

不少大学生率先拿自己做实验。2012年,长江大学的4名学生,相约一周内远离一切电子产品,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不发微博。4人中有3人坚持了下来,但其中一名在断网期间总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甚至出现“幻听”,或者怕因智能手机的停用,而错过了更新的信息,切断了人际关系。

而著名科技论坛The Verge的编辑保罗・米勒(Paul Miller)做得更彻底,他因为网络的复杂和喧嚣而决定逃离网络一年。他在2012年4月30日11点59分,拔掉了网线,关闭了Wi-Fi,用功能机替代了智能手机,计划远离互联网去找到真实的自己,触碰到真实的世界。他一年内做了很多事,读《奥德赛》、《悲惨世界》,骑自行车,拜访亲人,写了半本小说,去发现日常生活的趣味。The Verge也大力支持他的断网生活,照付薪水的同时,还为他拍摄了纪录片。但一年后,保罗发现互联网才是他的归属,也发现互联网与生活并行不悖,与人类共存。

无独有偶,2013年,加拿大的麦克米伦一家,开始过起了“落伍”的生活。他们计划坚持“断网”一年,放弃手机、互联网、数字有线电视……目的是还以孩子们美好童年,过上父母辈童年时的简单生活。现在,他们一家禁止使用1986年以后的科技产品,用老式电视机看电视,用卡带式录音机听音乐,玩老式电子游戏。提到“断网”后最大的不适应,布莱尔说,他一度出现“手机铃声幻觉”,总觉得口袋里响起手机铃声。

其实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早已经是我们现实世界不可逆转的一部分。人们一旦发现电子产品的意义和功能,并使用了,就很难再全身返归了。

简化我们的电子生活

其实,从生活便利的角度来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由衷地欢呼现代高科技进步,喜爱智能手机、视频点播等电子技术的,只是我们不想成为被动的“机奴”。若能掌握一些方法,让现代的电子生活变得有益身心,那抛弃现代文明的理由就不存在了。这个方法,就是简化电子生活。

第一,管理我们的“电子关系”。我们的电子“关系”散布在邮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有时过度分享的动态信息的干扰,会让我们烦不胜烦,尽管别人也不是有意为之。这时就要做一些手动整理和筛选了。例如,你可能会经常抱怨微博被某人刷屏了,信息你又不感兴趣,那就从他/她开始,你可以对其取消关注以避免其干扰,如果这样做过于极端,也可以为他/她另设一个列表,该列表中人的更新动态就能随你控制而靠后出现了。所以,整理电子“关系”很必要,它能让一切归整简化。将你最想关注的人放进“特别关注”,也花点时间将“电子关系”依次归类放进“朋友”、“同学”、“同事”等列表中,别一股脑混在一起。

第二,设定接触时间。既然做不到彻底断网,那就为自己打造一个“勿打扰区”。给自己的手机、电脑设置一个定时关机时间,或者设置一个时间段让手机处于静音状态。例如,美国作家亨利(Henry David Thoreau)喜欢将这个时间设定在早上8~10点;思科的首席技术长兼首席策略长帕德里奥・沃里尔(Padmasree Warrior)将周六设成自己的“戒除数字瘾”日。此方法可以助人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比如写作、看书、画画,或者甩掉所有电子产品,花一天时间外出漫无目的地走走。

第三,深度阅读。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适合阅读娱乐新闻等趣味性信息,例如智能手机上微博客户端的140字碎片化阅读。但是对具备逻辑性的深度阅读,就难以定下心来深入下去,而且长时间的智能手机阅读会引起眼部不适。所以,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深度阅读的任务,摆脱电子产品的奴役,可以选择Kindle等无亮度的电子阅读器,或者纸质书进行阅读,以隔绝网络的喧嚣,回归阅读的平静。

第四,克服拖延症。互联网无限制广链接的诱惑常使我们沉溺其中而拖延正事,但我们可以运用科技来战胜科技的诱惑。《华尔街日报》的科技作者Monika Anderson提供了一些小妙方,比如,一些免费的网络浏览器插件,可以让人在每天的固定时段里屏蔽一些特定的网站;智能手机的上网权限也可以用浏览器来限制对特定网站的访问;甚至还可以运用网络路由器的高级设置,将某个应用程序或某个网络浏览器加入黑名单,以屏蔽那些耗费时间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