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袁宏道早期禅学的思想渊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袁宏道早期禅学的思想渊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袁宏道不仅以文学成就闻名,还以佛教禅学思想着称。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本文就是着力解决袁宏道早期学的思想来源这一问题的。

关键词:早期;李贽;庞蕴;思想渊源

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他们不仅以形成文学史上“公安体”而闻名,也以佛门居士而着称,是文人士大夫中热衷向佛的著名人物。其中以袁宏道尤为突出,除却文学成就不论,相关佛教的文章也很多,特别是《西方合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净土著作,几可谓龙舒居士后最具规模的居士净土著作,不仅集中反映了袁宏道的佛学造诣,也标明了其佛教修习的净土归趣。这样的结果当与其个人修习经历以及外界相关氛围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首先是“早期”的时间限定。根据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所记:

……戊戌(注:万历二十六年),伯修以字趣先生入都,始复就选,得京兆校官。时伯修官春坊,中道亦入太学,复相聚论学,结社城西之崇国寺,名曰蒲桃社。踰年(注:万历二十七年),先生之学复稍稍变,觉龙湖等所见,尚欠稳实。以为悟修犹两毂也,向者所见,偏重悟理,而尽废修持,遗弃伦物,偭背绳墨,纵放习气,亦是膏肓之病……(《珂雪斋集》卷十八,P758)

由是,得知在万历二十七年的时候,袁宏道的思想发生了一次转变。因此,“早期”当限定在万历二十七年以前。

诚然,袁宏道前期禅学思想的形成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那么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

(一)袁宗道的启悟

引领袁宏道习禅的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他的兄长袁宗道。关于这一点,不仅袁宏道自己在诗文中有所言及,其弟袁中道在《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石浦先生传》中也有明确地表述。兹录如下:

……己丑(注:万历17年),焦公竑首制科,瞿公汝稷官京师,先生就之问学,共引以顿悟之旨。而僧深有为龙潭高足,数以见性之说启先生,乃遍阅大慧、中峯诸録,得参求之诀。久之,稍有所豁。先生于是研精性命,不复谈长生事矣。是年,先生以册封归里。仲兄(注:袁宏道)与予皆知向学,先生语以心性之说,亦各有省,互相商证。……(《珂雪斋集?石浦先生传》卷十八,P709)

戊子(注:万历16年),举于乡,主试者为山东冯卓庵太史,见其后场出入周秦间,急拔之。明年(注:万历17年),上春官。时伯修方为太史,初与闻性命之学,以启先生。先生深信之。下第归,伯修亦以使事返里,相与朝夕啇确。索之华、梵诸典,转觉茫然。后乃于文字语言意识不行处,极力参究,时有所解,终不欲自安歧路,恃爝火微明,以为究竟。如此者屡年,忘食忘寝,如醉如痴。一日,见张子韶论格物处,忽然大豁,以证之伯修。伯修喜曰:“弟见出盖缠,非吾所及也。”然后以质之古人微言,无不妙合,且洞见前辈机用。……(《珂雪斋集?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卷十八,P755)

由上二则袁中道的所记载的材料来看,不可否认,袁宗道的确在袁宏道的禅学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早年的禅学素养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以下一则材料:

余为童子时,与诸巾冠者游,见圆顶而缁者,则群指曰杨、墨。稍长,读子史书,旁及二氏,笑曰:“此何与子舆氏舌。”而是时士兢操觚业,以谀时目,故亦习子史及释老之浅易者。士之入伽蓝者,揖必至踝,见僧乃不怒。

迨先伯修既以中秘里旋,首倡性命之说,涵盖儒释,时出其精语一二示人,人人以为大道可学,三圣人之大旨,如出一家。见行脚之稍能谈者,揖而坐上座,事二氏先师有礼,而所谓精蓝禅室者,遂亦数数修饰,浸循有大国风。(《笺校?募建青门庵疏》卷四十,P1201)

这段话清晰地展现出了袁宏道对禅学的接纳过程:“群指曰杨、墨”到“子舆氏舌”又到“见僧乃不怒”再到伯修的启发,“有大国风”。从这样一个禅学的接纳过程来看,在伯修的直接启发之前,袁宏道自己就已经开始研习“释之浅易者”了。

综观袁宏道前期(万历二十七年以前)的诗文作品,笔者发现,袁宏道所保留下来的所有作品中,关于禅的最早作品那就是《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四首(《笺校》.卷一,P4-5)。兹录两首:

其二

丈六空传草一茎,莲台肃肃古先生。夜深虚阁听龙语,世远枯松赞佛名。

蒲榻参来知行浅,稻畦裁就觉身轻。等闲法法都如梦,眼底何劳觅化城。

其四

苍枝矫矫欲盘空,高阁泠泠受远风。怪石枯藤随意古,砌花畦草自然工。

六朝遗事残钟外,千佛生涯晓籁中。我亦冥心求圣果,十年梦落虎溪东。

根据《笺校》所注明的时间,此四首诗当于万历十三年乙酉在公安所作,此时袁宏道十八岁。这个时间明显早于袁中道在《行状》和《石浦先生传》中所述的要早。在这四首诗中,袁宏道一方面对习禅有所体悟,且已经流露出对禅学的一种向往(如第四首)。另一方面,此四诗在语言上的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频繁地使用禅家语言(如丈六、稻畦、化城、天女、衣下珠等),使这四首诗处处都透出一股禅的味道。能够在诗中熟练且准确地频繁使用禅宗的语言,这就不是一般的“门外汉”“道听途说者”所能达到的。

由此可见,袁宏道在受到宗道的直接启悟之前即万历十七年以前对禅学就已经有所习得,对禅学的相关思想已经有所把握。只是这个时候的这种习得和把握还仅是基于一般层次的学习,仅是具备了一定的素养,对禅学还没有一种鲜明的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所以在万历17年伯修的直接启悟下会有迅速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