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为60~80人/年,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0%~40%。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患者,占全院住院患者的0.19%,占同期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6.62%。男149例,女107例,男女之比为1.39:1;发病年龄40~60岁组最多,平均年龄58.2岁。死亡73例,占28.52%。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回忆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2例,占12.50%;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17例,占6.64%;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者11例,占4.30%。

1.2 方法 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起病方式 ①发病时状态和起病方式:一般活动中发病164例,占64.06%;剧烈活动中发病23例,占8.98%;睡眠中发病11例,占4.30%;安静时发病15例,占5.86%起病原因不明者43例,占16.8%;3 h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171例,占66.80%;3 h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体征哲85例,占33.20%;②有前驱症状者143例,占55.86%;前驱症状中,剧烈头痛、头晕分别为59例和43例,占44.14%。从出现前驱症状至发病间隔时间在24 h以内者108例,占42.19%;超过24 h以上者35例,占13.67%。

2.2 主要症状和体征 256例患者发病后血压均高于正常,病后血压维持在200/120 mm Hg以上者68例,占26.56%;在240/130 mm Hg以上者41例,占16.02%。发病后24 h内体温达38.0℃以上者共43例,最高为41℃。发病时出现意识障碍者共97例,其中深昏迷19例,浅昏迷63例,嗜睡、昏睡状态15例。

2.3 颅脑CT扫描检查 壳核出血131例,占51.17%;丘脑出血53例,占20.70%;脑叶出血21例,占8.2%;脑干出血32例,占12.50%;小脑出血19例,占7.42%。

2.4 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等。本组有45例采用手术治疗。内科治疗211例中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者137例,有74例出血量少者未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5 转归 256例患者中,好转162例,占63.28%;其中遗留出现肢体瘫痪146例,占总病例的57.03%;死亡73例,占28.53%;卧床、生活不能自理21例,占总病例的8.20%。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让神经内科医生和患者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临床特点主要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诱发脑出血,在活动中居多。本组病例在发病后经检查发现均有高血压;而发病前已知有高血压病史者168例,占65.63%;也就是说还有近4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是高血压,这一部分患者也是最危险的;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引发高血压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本组平均年龄为58.2岁,说明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危及中老年人。高血压在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防治高血压,加强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是避免脑出血最有效的措施。从发病的方式上来看,活动中发病164例,占64.06%;脑出血时,意识障碍者共97例,占37.89%;较闭塞性脑血管病既多又严重,在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由于意识障碍患者不能陈述病症,颅内压高往往表现为呕吐,因此,呕吐在临床用以判断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价值。瞳孔变化为判定脑疝的重要体征之一,双侧瞳孔不等大,通常认为是钩回疝的标志,脑出血急性期(24~72 h)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脑水肿,出血量大者选择性定位钻孔减压或开瓣手术,我科在治疗上用甘露醇、人血白蛋白,能有效地控制脑疝,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存活机会。本组存活的患者中,遗留肢体瘫痪146例,占57.03%。卧床、生活不能自理21例,占总病例的8.20%,文献报道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0%~40%。本组死亡73例占28.51%。可能与农村危重患者未入院治疗有关。脑出血急性期多死于脑疝,过了急性期,感染尤其是肺炎就逐渐上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脑出血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措施,且护理工作对预防感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认为,积极治疗原发病,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等,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