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五读” 读出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五读” 读出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与香港教师进行交流与协作中,为了优化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推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我们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从课堂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了“整体五读法”的精彩与魅力。

【关键词】五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94-03

一、“五读法”的提出

有人认为,英语重在“说”,数学重在“练”,而语文重在“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他还说,白话一样可以读,可以吟咏,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笔者在与香港的教师进行交流协作中,为了优化课堂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整体五读法”:初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后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将“精读、美读”合为品读,在熟读之后添上了“延读”。成为现在的“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

二、“五读法”的理解

所谓“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运用“常用识字十五法”趣学生字,并且默读或出声地读出课文。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提出问题,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熟读就是选取精彩片段或篇章进行背诵,“让书中的话好像都出自于自己的嘴巴”,烂熟于心。

延读就是读课外知识,是对课文的补充和拓展。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易于操作,我们将其用表格(如表1)的方式呈现出来,从“目标、内容、策略、形式,以及能力培养的侧重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解读。

三、“五读法”的运用

如何让“五读法”走入我们的课堂,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们以香港现代中国语文 四上(二 )《拔牙》为例,看看“五读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见下表)。

四、“五读法”的深化

走过了第一阶段,大家都比较熟练地运用“五读法”的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收益。

在第二阶段,我们就可以针对“品读” 部分进行重点的研讨。研讨的核心问题就是:品什么?怎么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让阅读更有效,更有味。

(一)品什么?

先谈“品什么”?我们在“五读法”表格中是这样表述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写作技巧。怎么确定这个“重点”,怎么寻找这个“关键”,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定的把握教材的能力。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要面面俱到,要“一课一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研读教材,研读学生,将文本的精彩之处与学生的学习之需统一起来研究,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点。

香港小学课本中所选课文以记叙文为主,兼有部分说明文,从内容和写作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从体材上还有戏剧、诗歌等。针对不同的题材、体材特点,教师给予不同角度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为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打好基础。

选好了文段,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正确评估学生的整体程度。教学内容宜适度偏难,让学生稍作努力就能有所收获,给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如《静夜思》这首诗,低年级侧重于熟记背诵,对字词的理解;高年级则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二)怎么品?

知道了“品”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品”?要想品得好,就要问得巧。只有老师问得巧妙,才能引导学生读得有效,读得有味。怎样才是问得巧呢?第一,不能随意,要有目的性;第二,不能太浅显,要有启发性;第三,不能太深奥,要有参与性;第四,不能太局限,要有开放性。要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这里,我根据学校老师们平时所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实践,归纳了一些提问的类型,大家可以做做参考。

(1)统领型。用一个问题统领全文,让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学会抓重点,掌握主要内容,这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如三年级《童话大师安徒生》可以先提问:“安徒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然后给学生一个句式:我认为安徒生是个 人,因为 。这一个问题,就能让学生学会抓主要事件反映人物特点的方法,学生通过“找”和“读”这些描写安徒生的语句,感受到安徒生爱幻想、有爱心的特点。

(2)对比型。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带有对比性的文章。这一类课文,我们就可以采取用“对比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辨别,去感悟。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表达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如《方脸和圆脸》是人物性格的区别。教师可以请男同学读写老公公的语句,女同学读写老婆婆的语句。提问: 这里分别说了他们哪些方面不同?哪些方面相同呢?《树和喜鹊》是前后情形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树和喜鹊从前很孤单?后来很快乐?《曹冲称象》是官员与曹冲的表现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思考:官员们对于称大象的难题有甚么反应?相比起官员,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会用甚么形容词来形容他?

(3)体验型。体验性提问,就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达到了解人物个性特点和感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二年级《飘落的小树叶》,教学时,可以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说的,做做这这些动作,体会一下小树叶的心情?老师说学生做:秋风轻轻地吹来,树儿舒服地伸展着手臂,(这里教师示范做几个动作)小树叶乘机跑了下来,他们沙沙沙地唱着歌,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下跳,哈哈哈地笑着,跳进小河里,快乐地向台阶说再见!请问,小树叶,你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4)拓展型。在一些余味无穷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们用童心、童趣、童声去创编,这样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又能增强阅读的情趣性,丰富学生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二年级《树和喜鹊》。小喜鹊安安静静地睡觉了,它梦见 。三年级 《小雨的悄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雨除了跟小树说春天的故事,还会跟谁说呢? 四年级《视力特工队》。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同盟军,你会有什么功能?请自我介绍一下?

五、“五读法”的提升

“五读法”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教学的五个环节,我们也进行了多次的改动。比如“初读”环节的生字词学习,开始是放在细读环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放在初读环节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起来更顺畅,于是就做了调整。再如,开始细读环节的读的形式是默读,后来发现中、低年级默读效果不好,于是改成了“大声读”,为了便于操作,我们还对每个环节的目标、内容、形式,及策略都进行一个归纳。然而有些提法还需进一步商榷,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在实践与探究中让“五读法”逐步完善,更加规范和有效提升。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老师们也不可机械套用,要灵活调适,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