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熹对易学的发展贡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熹对易学的发展贡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朱熹是北宋以前易学的集大成者,他从“易本卜筮之书入手”,对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提出了批评,扭转了当时义、象相互独立的片面观点,把易学从“一源而三歧”(义理、象数、卜筮)的发展又重新回归为义、象、筮三合一,发展丰富了朴素辩证法,完成了一个新体系的建构使易学发展成为宋代官方正统哲学,理解朱熹的易学观对传统易学的发展以及宋明理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周易 卜筮 象数 义理 阴阳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13-01

一.易本卜筮之书的提出和影响

朱熹关于易学有两本著作,分别是《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其目的在恢复周易的本来面貌,从而提出“易本卜筮之书”、“易本为卜筮而作”的命题。因为当时的义理派象数派只片面注重义理或者象数的发挥。义理派轻视甚至完全抛弃《易》的占卜本义或治《易》方法,而且此弊由来已久,比如程颐这样的大儒都曾有过这样的倾向,朱熹说:“近世言《易》者,直弃卜筮而虚谈义理,至文义牵强无归宿,此弊久矣。要须先以卜筮占决之意求经文本意,而复以传释之,则其命词之意与其所自来之故,皆可渐次而见矣。”(《朱文公别集》卷三)还批评程颐不讲占卜,直接从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中推说出“圣人侧微,若龙之潜隐,未可自用,当晦养以俟时”[1](《周易程氏传》卷一,《周易上经上・乾卦》)之义理的作法,认为这只是推说义,而不是本义。同时,朱熹也批评汉易象数学,一味执着于探求辞中所取之象所自来,比如卦九二爻说“包有鱼”,就一定要从卦爻中寻觅出“包”之象、“鱼”之象,致使所解滞泥不通,牵强附会。朱熹指明解《易》在于通晓经文之意,不应纠缠于易象所从出的问题,否定了易象数学“存象忘意”的学术路线。在朱熹的论著中,“易本卜筮而作”这一观点随处可见,“所喻读《易》甚善,此书本为卜筮而作,其言依象数,经断吉凶。”“《易》本为卜筮而作。古人淳质,初无文义,故画卦爻以开物成物。[4]”需要说明的是朱熹所说“易乃卜筮之书”并不是为了揭示《易》原本是用来卜筮的书更不是把圣人之作贬为“下其说”之流,而是为了揭示卜筮与圣人之道的关系,探明象数与易理的原初关系。朱熹强调恢复对《周易》占筮的研究,无疑是对《周易》研究的一个新的回合,这个回合加强了经传之间的衔接,不仅对易学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使《周易》的占卜得以保存下来。

朱熹关于《周易》是卜筮之书的考辨,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自汉代以来,无论是义理学派还是象数学派,都是经传不分,以传解经,并将经文逐渐哲理化。到了宋代,易学家们更是将《周易》视为讲解宇宙和人生道理的教科书,丧失了周易的本来面貌。在考证《周易》成书缘由的同时,朱熹对一些经文的解释也不同于前人的见解,比如他说:“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2]这就是他不赞成以四德说解“元亨利贞”。又例如大有卦九三爻辞“公用亨与天子”,随卦上六爻辞“王用亨于西山”等,历来的都把“亨”解释为“通”,而朱熹反对说:“古者亨通之亨,亨献之亨,烹饪之烹,皆作亨字。”[3]朱熹用历史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重新对《周易》进行了自己的还原和定义,在易学史上又是一大突破。

二.义理与象数两派的统一

孔子是第一个剥掉《周易》卜筮外衣而发现《周易》巨大哲学内涵的人,孔子的“同途而殊归”把《周易》一分为二,宣告者《周易》开始了象数和义理的区分;于是从先秦、汉代至魏晋隋唐,《周易》都进行着象数和义理双轨发展。

朱熹之前的易象数派偏重于象数,讲卦变,讲吉凶,讲先天象数,把宇宙万物的生成归结为象和数的演化过程。义理派重视推阐义理而排斥象数,把象数作为“末”和“流”,批评象数派“义取于数”、“理源于数”的观点。汉朝人讲易,多重象数。魏王弼扫象,以玄释易,开创了易学史上义理一派。发展下去,形成了《四库全书总目》所说的“两派六宗”的对立。在活动于北宋时期的理学创始人那里,程颐和邵雍分别成了易学两派的代表人物,邵雍主象数,程颐倡义理,各说各有理,互不相涉。作为理学集大成的标志之一,朱熹在《周易本义》一书中,把这两派的思想,巧妙地综合在一起。这本书不仅采用吕祖谦讲易体例,把上、下经和“十翼”分开,大体上恢复了先秦《周易》经传的原貌,而且在卷首编入陈搏、邵雍所传九张《易图》,在经传文字的阐释上则多采程氏易传。

朱熹虽然对义理学派进行了批评,但主要是批评其脱离《易》之本义去谈义理,而不是反对义理本身。对待义理,朱熹是十分重视的,并以其理学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周易》经传,使其义理建立在《易》之本义的基础上,比程易发挥之义理更具说服力,这也是对宋易之义理派的吸取、扬弃和发展。在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理、象、数、辞未尝相离的思想,强调把义理、象数和卜筮之辞结合起来,统一义理与象数两派。朱熹强调天下之理莫不具备于《易》之卦爻辞及象数之中,即存在于卜筮之书中,在《易》为卜筮之书的前提下,将理、象、数、占真正的结合起来。

三.阴阳对待与阴阳流行

朱熹对易学的又一贡献就是丰富了相互渗透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他继承了易学中的变易学说,提出“易只是一阴一阳”的命题,事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都是一阴一阳产生的。就卦爻象的变化说,整部《周易》:“不过只是一个阴阳奇偶,有奇偶两画相交相推,方有六十四卦象,方有易之变易……何处更得易来。[5]”“无一物不有阴阳乾坤,至于至微至细,草木禽兽,亦有牝牡阴阳。[6]”这是把事物的变易归结为阴阳变易。

在此基础上,朱熹研究了阴阳变易法则,并把其归纳为“阴阳流行”和“阴阳对待”。流行即推移,如阳变阴,阴变阳,动变静,昼夜寒暑。对待即交错,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可以看出,阴阳流行即为阴阳对立面的相互转化,阴阳对待即为阴阳对立面的相互渗透。有对待方有渗透,而对待意味着阳是阳,阴是阴,各居其位,不相混淆,所以朱熹又称交错对待为“阴阳有个定位底[7]”。阴阳流行阴阳对待的提出极大的创新和丰富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另外,在阴阳流行中,他提出阴阳流行的两种形式:“化是渐化,渐渐消化,以至于无。变是顿断,有可见处。[8]”“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盖见此理,阴阳消长亦然。如包胎十月具,方成个儿子。[9]”即“变”“化”两个过程。阴阳的消长要经过渐“化”即累积的过程,正如怀胎之后,必须经过十个月的发育,方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所以按照朱熹的说法,渐化实际上就是量变,顿变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质变,强调对立面的转化必须经过量变的过程,经过积累的过程才能发生显著的顿变。质变必须经过量变思想的提出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是新的观点。

此外,朱熹把太极图,六十四卦圆图、六十四卦方图收载于他的著作之中,从而使《周易》的图说得以保存下来.在《太极图说解》强调了太极阴阳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源,建立了阴阳生万物的本体论。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对易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易学家,他把北宋以前的易学成就作了系统的继承,包括程颐阴阳义理,张载的气本体说、周敦颐的太极本体说等,他的《周易本义》是北宋以前易学的集大成之作,尤其他对义理和象数的全面发展,扭转了当时重理轻数的片面观点,对易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朱熹把《周易》纳入理学的核心,对易学成为官方哲学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易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易上经上・乾卦》.

[4] 黎靖德:《朱子语类》[Z]卷六十六 北京:中华书局,1986,1620.

[2] [宋]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宋]朱熹:《周易本义・大有》[M].

[5] 黎靖德:《朱子语类》[Z]卷六十六 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75,卷65,卷65,卷75,卷71.

作者简介

王一,性别:男,出生年份:1988年10月,籍贯:安徽合肥,学校:安徽大学,哲学系,邮编:230000,邮寄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龙河路安徽大学306栋514室,电话:1370551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