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以及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舒缓大学生就业集中地区的就业密度;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Abstract: Is imbalanced as a result of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terzone as well as the local internal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growth way is very difficult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form the effective demand to caus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the question. The affable university student gets employed the area of concentration employment density; Transforms the regional economies growth way, speeds up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enhances to university graduate's buying in ability.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大学生 就业 对策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ies difference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王丽娜 女,河北省唐山市人,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

一、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大学生就业流向的影响

自21世纪初期,我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吸纳能力相对较强的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形成了一股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潮”。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占70.7%,在乡镇的占5.5%,在农村的仅占1.9%。这样长时期的一边倒的就业流向,使得这些城市对大学生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而对于急需要大学生的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工作岗位空缺同时存在的矛盾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力图把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转化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80年代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又重点建设了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这种发展战略使全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区域之间明显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显著。由于劳动力报酬和发展空间的巨大差异,使得大量人才流向了发达区域,进一步削弱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在客观上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二、区域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大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1、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存在产业差异。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常用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反映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讲,就业弹性越大,表明该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在第一、二、三产业中,三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三产业是是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而中国,从2002年到200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41.7%下降到39.5%,第一产业吸纳过多的劳动力,而第一产业对作为高级人才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是最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2、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存在地区差异。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的农村从业人员中,东部地区占36.9%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52.4%,西部地区占29.1%,从事第一产业的占86.3%;而在整个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这说明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并且西部地区吸纳的不多的劳动力中有大部分吸纳的是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的第一产业生产者,可见,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要低,存在着地区差异,加剧了大学生就业流向发达地区,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

3、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存在着行业差异。据有关研究表明,金融保险业的就业弹性最高,第二位是房地产业,其后依次是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卫生体育福利业、等。可见,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最强的是一些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的服务性行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而我国的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在经济中的比重过小,造成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1、实施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舒缓大学生就业集中度。

首先,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应拿出更多的资金促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逐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发展。其次,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高欠发达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相互融合,减小城乡差距,缓和大学生就业一味流向发达地区的趋势。第三,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活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

2、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而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也只有在这些行业,大学生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展示出应有的风采,从而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又可以避免大学生就业中的人才浪费。

参考文献:

[1] 刘庆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2] 刘树成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3] 崔光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