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有效提问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有效提问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提问是组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通常有三种模式: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只有教师先做到了有效提问,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产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行为,实现后面两种理想的模式。

如何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呢?下面,我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方法的渗透三方面,谈谈以有效提问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常需要更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生提出的质疑更能发现他们不懂或不太明白的字、词、句、段等,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学生在预习时就对课题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叫他丑小鸭?后来丑小鸭发生了什么变化?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2.从生字词上质疑

字词的教学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个学段对字词的教学侧重点都不同。像低年级的识字量就比较大,逐字逐词地讲解、识记,只会让我们的课堂效率低下。如果我们能培养学生课前对生字词的质疑能力,课堂上就可以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字词进行点拨、指导,这无疑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二年级的《丑小鸭》一课要求掌握的二会字共有14个,而面对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都能掌握一半以上的生字。通过学生的自学反馈,发现对“剩、僵、翅、鹅”四个字有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识记的困难。因此在课堂的生字教学中,老师就有的放矢地对这四个字进行教学,并运用汉字学知识、联系句子等方式进行点拨,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留出充足的时间。又如教学《风筝》一课时,当读完词语后,一个学生马上提出了对“倏地”一词的不理解,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倏地’就是一下子的意思呀!”我追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不是说‘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一下便没了踪影’吗?所以‘倏地’就是表示风筝一下子就不见啦。”这位学生刚说完,下面就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趁热打铁,我马上补充道:“这位小老师正在教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呢,这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一个当堂生成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引导,如从课文的遣词造句之妙处进行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等方面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质疑。

二、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纽带。传统的语文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问题满堂灌,学生跟着团团转。学生在教师用问题铺铸的路上走向了同一个“目的地”,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个性化理解在老师“好意”的问题引导下不见了踪迹。那么在当今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其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呢?我认为,老师要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文章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了突破某个重点或难点对其深挖而忽略了文章的完整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问题化零为整,增强提问的整体性。如教学《丑小鸭》时,我设计了“丑小鸭到过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再通过几个辅助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

2.关注问题的开放

阅读是思维、价值、观念的碰撞和情感、态度的交流,我们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能带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作品,读出问题,读出自我,读出智慧。因此,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是否能给学生独立自由思考的空间,是否具有多维性,能否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思想。如《丑小鸭》一课中提到的“丑小鸭望着自己美丽的倒影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这时曾经欺负丑小鸭的那些人看到现在的他,又会说些什么呢”等问题,这些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碰撞、激发。当然,问题的开放并不等于就是课堂的开放,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多方面、多层次对教材进行挖掘利用,做到真正的课堂开放。

3.关注问题的层次

生本课堂评价的标准逐渐从以往对教师的评价转移到对学生的评价,评价首先就是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量,做到人人参与课堂。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那些在书本中能找得到答案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那些需要总结概括的问题则可以让学习能力中等或较强的学生进行互补碰撞,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起到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4.关注问题的生成

很多时候课堂生成的问题与我们在备课时的预设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发现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理解的时候,可将问题另换一个角度提出;当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可将原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达到最终目的。当然,这一策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注重方法的引领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引领着他们开启这扇大门。因此在教学中,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学生阅读和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养成使用自己一整套学习符号的习惯,养成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自己解答一些问题。为了避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我们可以尝试采用符号预习,让学生将预习结果标记于书上。如预习时用“”标出难记字、难写字,老师通过课前的巡视,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就可以针对这些难记字、难写字进行重点点拨引导。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识字效率。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法的指导。如刚刚提到的课堂生成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方法。又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经历时,首先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一起感受了丑小鸭在家时的不幸,并小结学法:读一读相关片段,抓关键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在相应的地方作上批注。当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后,读起来也就更高效了。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