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机械基础》有效课堂教学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机械基础》有效课堂教学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艺术在课堂的升华,更是追术课堂教学实效和高效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

【关键词】中职;机械;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给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学法指导、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观等。取决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或被迫主动地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职业中学教师在教学上最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基础理论课: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还是实践性比较强的钳工工艺、车工工艺、数控技术、数控编程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我们尝试有效性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以《机械基础》教学为例,浅谈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同行们商榷:

所谓有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标的特性。有效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艺术在课堂的升华,更是追术课堂教学实效和高效的有效途径。

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需要平等、尊重、关注;不同学生发展有差别,不同学生有不同需要。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多向活动,是信息交换活动,是情感交流活动;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再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质量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学生手脑同步发展,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是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完善。

有效课堂教学还要注意:一是全面把握三维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学科知识,全面了解并理解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关注课堂活动的实施,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二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转变观念、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结合教材事例,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提问,结合各科教学特点,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意识:

1 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新观念

《老子》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句话告诉我们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在这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知识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获知识总量的5%-10%,其余90%-95%的知识都要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

2 建立创新教育是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的意识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个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课程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着。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教学创新,没有教学方式的创新,新课程的发展变革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教育创新是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探索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 树立知识不是信息贮存而在于应用的新观念

社会构成主义者、批判教育者和改革理论家在讨论从信息到知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时,认为教育不仅是使学生投身于学习的过程,而是要使他们了解这一进程,并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的应用上,也就是说,没有引起个人或社会行为发生变化的有意义的实际应用,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作为知识来传送的,那就只是信息。知识需要相关的和适用的信息,应用过程和知识发展需要学生参与、更需要交流。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并且准备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融合经验、信息和知识的动态过程,是在适合于学习者动态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性信息的传输与指导性建议,树立知识在于应用的新观念。

4 树立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的观点

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在“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过程中,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程中,大家都形成共识: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也因此说,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为此作为教师,除了具有常规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断求新的创造能力。以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的观念来督促自己不断进取,树立“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