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难测之巧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难测之巧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万事一理,岂止为文作书,收藏亦然,不如此就没有乐子。有时候,一件东西,你就是诚心找它一辈子,也见不着,不定哪天,瞎一转悠,哎,怎么这么巧,就在那儿等您呢!这就叫巧劲儿,您只有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才能碰上您心仪已久的玩意儿,错过一点儿,哪怕您晚到了一分钟,东西也就见不着。所以我把这一类淘藏际遇,称之为无巧不成藏。

凑巧,最常见的巧

老展满世界踅摸自己喜欢的玩意儿,有一二十年了。一开始,他相信只要跑得勤,就能遇上可心的东西。经常白话说他老祖宗是展昭,没别的长处,就是一个腿上有的是劲。一天出去,不遛累了不回家。到头来,真正抱回来的东西,总觉得离自己真喜欢的差一截。

上个月,在市场溜达,老展见着一只小葫芦。在手里把玩,感觉很好,最可心的是小葫芦上面的那个把儿,倾斜的角度真可谓妙趣天成。小葫芦表皮光亮,呈枣皮红色,且有一定硬度,用手指甲抠一下,见不着任何痕迹,可见这只小葫芦制作精良。问价,很便宜,100元拿下,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玩件,当时老展心里就想:要是能配个托该多好。

跑了好几趟旧货市场,就是没碰上这么个托。市场做好的木托都比这只葫芦大很多,不协调也不美观。老展整天手里把玩着小葫芦,四处溜达,总觉得跑得也够勤了,怎么老天爷就是不开眼。

前两天,和朋友们一起逛市场,老展忘了带小葫芦,走着走着,也不知怎么就这么巧,见地摊上摆着一件黑乎乎的“环儿”,猛一看像铁的,铁锈斑斑的样子,拿起来第一感觉似乎是玉的。这不正是找了好几天的那个小葫芦托吗?虽然没带葫芦,凭着握在手里的感觉,大小一定合适。这可是件老东西,形状为螺纹玉环。小葫芦放在上面,肯定珠联璧合,而且寓意古今,上面为今,下面为古。这一路给老展高兴的,有点像做梦。

回到家,把小葫芦往玉环上面一放,真是太巧了,就像专为这小葫芦做的似的!真是无巧不成藏。老展给起了一名,叫福禄古今。摆在案头,日日欣赏。老展从此悟出,收藏单纯靠四处乱跑是不行的,有时候需要巧来配合,特别是那些有创意的收藏,更是需要用巧来实现。如果刻意,就会显得呆板,你看那些刻意制作的藏品木托,绝大多数都无法表达藏品的寓意,而藏品寓意的传达,是要有巧夺天工的配合才能完成的。古人云:“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临了老展来了一个狗尾续貂:收藏不可以无巧,葫芦不可以无玉托。

老展的这种巧,其实就是碰巧。但凡事件物品,都有合与不合者,有时候巧劲碰上了,的确是件美事。不过这类的巧,在淘藏中,不能算上乘之巧。有一点瞎猫碰死耗子的味道,还有点拉郎配的意思。比如淘换一只捧盒,没了盖,偶然遇上一个合适的,配起来算是完整,但毕竟不是原物原套。这种巧需要物与物之间有一定契合度。

巧缘之巧

在市场上淘藏品,不能全是瞎碰,往往要有心仪已久的准备。

十一二年前,我在电报大楼东侧办公。秋日的一天,下班时分,天下起了小雨。从后门出来是一条旧巷,顺着斑驳的灰墙向西就是横二条。小时候住在老西单商场后面的府右街,常去横二条玩。

穿过这条已完全变了样的胡同,儿时的印象完全模糊成了马赛克。胡同的尽头有一家旧书店。一位朋友对我说过,“淘旧书刊,你能近水楼台。”我想他说的一定是这吧。进了店的确感觉就有所不同,期刊尤其是旧期刊完全可以让你一饱眼福。听说姜德明先生常来此访书访刊,店员说前些天姜先生还来过。我很想能碰上姜先生,向他请教一些关于收藏旧杂志的学问,可惜这回错过了。

抱过一摞脆弱的旧期刊杂志,坐在长桌前一册一册地翻看,最后挑了几册。一册是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出版的《新小说》创刊号,郑君平主编,内有郁达夫的随笔《超山的梅花》,叶圣陶的《近来得到的几种赠品》,文章在记述了友人寄赠的相片和红豆之后,于文尾讲了这样一段话:“这里记述了近来得到的几种赠品。比较起名画跟古董来,这些东西尤其可贵,因为这些东西浸渍着深厚的情谊。”阿英的《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还有张天翼、施蛰存等人的早期文章,颇不易见。一册是上海创造社1925年出版的《洪水》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面有郭沫若的《盲肠炎与资本主义》,叶灵凤的《妹嫁之夜》,另一篇署名“为法”的文章《真的艺术家》,其中有一句话今天读来也还是有一定意味的:“在我国的艺术界,愈是不堪,愈是出丑,愈是无聊,而他的声誉却愈大。”“为法”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此外还有一册1937年昆明出版的以宣传抗日为主要内容的《前哨》杂志创刊号;一册1946年华中出版的《江淮文化》创刊号,其刊词由李一氓所作,名曰《论文化――文化与文化任务》,本期附有四幅木刻版画,颇为珍贵;一册1938年在北京创刊的《立言画刊》第一期,该刊由金受申、金达志、李政贤等主编。

当时这几册旧时期刊,花去了二三百元人民币,作为平民百姓来说这样的水平还算能够接受,谁让我白天编稿子,知道了这些老杂志,傍晚就在杂志社不远处遇上了。巧也要靠缘分,银子何所惜?收藏其实是不能从赔钱赚钱的方面去看,否则它将变味为一种收买。收藏就是一种相遇,一种情调,一种感触,一种情怀的相遇。

第二天我就打电话把买这几册杂志的感受讲给了那位朋友听。前些日子他还劝我说,这么巧的事情,干吗不写下来?

淘藏中的巧缘,需要一定的积淀,心仪已久,和个人收藏主题、趣味相合,不经意间遇上,这里面不仅要有缘,也要有分,就如恋爱,有缘无分,依然空欢喜。这样的巧遇,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藏品,完善收藏规模,有时还可以提升藏品档次。这种巧,需要长期的心理准备,才会有梦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即现眼前。

梦缘之巧

张鹤刚先生是张一元的后人,自幼喜欢收藏古砚古墨。十几年前他在琉璃厂见着半块清代名家曹素功所制的“紫玉光”墨。此墨长约22厘米,宽10厘米,厚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