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什么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

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课程意识,发掘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资源保证,这既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更是在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

一、整合学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作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因此,教师备课只有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在于它与语文、历史等学科联系异常紧密,更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时展新动向,吸收鲜活的素材,适时地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适度地挖掘,贴切地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这既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又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

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二、重视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在学生逐步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失误和另类的提法,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

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这就要求在教师在教学时要以生动性为出发点、以启发性为着眼点、以互动性为突破口、以真实性为落脚点,使思想政治理论顺耳入心。也就是说,教师授课时必须努力做到导课简炼、讲解精当、提问妥贴、配置练习题科学。

四、实现教学生活化,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把教育教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要求的“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学全过程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相结合,组织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和理解,使其在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悟生命,学会生存,从而促进个性发展。也就是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等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即“从生活到教学”。这是一个“生活(引导)―教学(分析)―生活(运用)”的循环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而且要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导入新知识,以唤起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其形成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内化,激发其运用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后反思课堂学习体验,提高运用知识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提高认识,巩固知识。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恪守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内容等,选择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