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隶的取法及个人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隶的取法及个人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隶书的出现起,书法正式告别了古文字时代,开启了今文字的发展历程。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云:“吾谓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可谓识见卓远,一语中的。汉隶上通三代,同启草、行,萌衍楷式。相对来讲,学习书法由两汉隶书入手,无论从书体演变发展的轨迹来看,还是理解用笔的本质,掌握笔法都有着极大的优势,乃一举数得的学书佳径。

取法汉隶,首要体悟两汉隶书醇正博大的气象,从审美认知上与之产生共鸣,相融相生,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汉隶总体的气息格调和艺术风貌。两汉的碑刻摩崖、画像题记、砖瓦器铭上镌刻的隶书,刀笔交融,各有奇致,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代表了汉隶最高的艺术成就。初学汉隶尽可由此选定一家相对成熟且符合自己审美取向和笔性的范本入手。简牍陶帛及残纸上的墨迹因书写载体的不同,呈现的风貌略有别于镌刻的隶书,但在本质上与镌刻汉隶的用笔、结体及风格取向上是异体同源的。简牍陶帛及残纸上的墨迹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汉人日常应用与书写的状态,宜与镌刻汉隶互为参证,找出勒石镌刻之前的用笔方法,融金石气息于笔墨之中,使之互为生发,相得益彰。启功先生云:“透过刀锋看笔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隶书变“转”为“折”,易“纵”为“横”,化“圆”为“方”,强化了局部用笔的提按,从而丰富了用笔的方法,使汉字的结构趋向方整,逐步走向符号化的道路。由用笔所产生的衍化,造就了书法构型的多元化,所以汉隶的个体风格多样,同时,也为我们取法汉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学书首求“共性”,而汉隶最为典型的共性就是“横向取势、左右呼应”。这是汉隶用笔和结字的构成法则,也是学习汉隶的要点所在。汉隶的风格虽然多样,但在构成法则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如一个人穿着不同款式的衣服,给人的感觉必然是有所区别。但是不论这个人穿着什么款式的衣服,主体还是“人”,衣服的款式只是外在的形式,不会出现因“衣”易“人”的情况。试以《石门颂》与《礼器碑》为例,除去体势风格的取向不同,两者同样都遵循了汉隶最基本的用笔和结字规律。即入笔逆入平出,行笔中锋弧行,收笔立锋空提,用笔曲中求直,起讫清楚,提按分明。结体上主笔突出,横向取势。两笔交接处,换锋搭笔,断而后起,意态方折。空间分割布白均衡,左右体势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呼应。学习汉隶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这种共性规律,不要刻意于一点一画的酷肖,要着眼于从单字到整行乃至全篇的整体把握。

书法是一个多元化的构成,想要准确把握汉隶的精髓所在,就要站在书法的整体高度来分析本质,找准临摹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临摹是准确理解掌握技法的一个积累熟练的必须过程,创作则是对技法整合提纯后的运用方法。临摹是终生日课,是创作“法”的源泉和基础,创作是“境”的提升与拓展,两者互为所用,互为张弛,不可偏废。

临摹的第一步即是读帖,我认为“读”比“写”更重要。读帖是一个尽精微、致广大的必须途径,因此,对临习碑帖的解读是决定临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其方法有三。一是对碑帖文字内容的通读理解。张宗祥先生云:“乃与古人,日相晤对。”所以说“读”的概念,就是一个与古人对话、交心的过程。学会对碑帖文字内容的解读,就能在语境上建立一个与古人相互沟通的平台,以己心置身于古人,换位思考,全方位地解读碑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古人作书的状态,从而在审美认知上与古人产生共鸣。二是对临习书体的解析。通过对笔顺、笔势、笔意的综合解读,掌握碑帖书体的共性所在。书法的载体是汉字,字法因各种书体不同的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用笔顺序,是为笔顺。笔顺是书法时序之美的构成要素。书法的气韵贯通以此而始,于此可以了解书法的时序规则;笔势是字法构成的基本原理,于此可以掌握书体字法的空间构成原则;笔意是书体审美趋向的具象表现形式,其中的节奏韵律之美,是构成书体章法的关键所在。三是对笔法的解读,这是书写的具体方法。书法是用线条对时空进行分割组构的艺术形式,因此,解读用笔的方法,就要着眼于提按转折四个字,何处为提、何处为按,何处用转、何处用折,其中承接起合的节点所在即是笔法的本质所在。

临摹的初始阶段,宜多读少临,次而熟练,便可临读同步,不断比较分析临作与范本的异同,以范本为标准,完全忠实于范本,逐步掌握其用笔、结字的构成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个阶段称之为“有古无我”。在逐渐熟练掌握用笔技巧和结字规律后,则要专注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承转关系,掌握谋篇布局的规律,有意识地通过集字或用范本风格进行过渡创作的转化。这个阶段称之为“古我同契”。当能够熟练运用范本的书体风格后,就可以选择适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意识,抒情达意,逐步整合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迈向脱化的道路。这个阶段称之为“古为我用”。

对于创作的认知,从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讲,“创”即是用自己擅长的书体完成有别于他人风格的内容与形式,“作”即是统一设计章法形式和完成书写内容的过程。如何设计一幅作品,首先要选择的是自己最为擅长的书体和风格,确定书体和风格后,然后选择创作内容。创作内容要与选择的书体风格和谐统一,用心于文与意合、书文同契、相融相生的效果。形式包含了章法、尺寸、纸张颜色、墨色变化、气息调整等元素,是在书写之前的准备阶段,形式设计完成,剩余的就是完成书写的一个过程。这是一种自然生发的过程,此时需要放松的心态,不要刻意计较点画、笔墨的得失,因为想法已在设计章法形式时完成。

我个人偏好于质朴自然、率真简洁的风格,所以在用笔上多取法于朴厚俊挺一路的汉隶碑版,同时约取竹木简牍的书写意趣,体势上则参融砖瓦器铭开张的意态和率意的结体。在创作前,做好整体构思,设计好章法形式后,直接书写,随形就势,墨色一任自然,一气呵成,时或能出一点新意,自得其乐。窃以为,能真自娱者方能娱人,学习书法的快乐或许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