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变农村落后教学现状 美术教育渗透人文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变农村落后教学现状 美术教育渗透人文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人才供需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加,美术日趋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前美术教学的教学观念、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评价诸方面的可喜变化,美术教育有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社会功利主义,又使之陷入片面误区。这需要美术教师自身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新课程观,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凸显教育的人文思想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教育;人文思想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人才供需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加,美术日趋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美术人才在社会上也有了实现自己的舞台,因此,美术教育才慢慢地逐渐得到人们的肯定和尊重。

首先,学校、家长对美术教育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现在学校和家长改变了以往视美术作为纯技能性的学科的认识,逐渐认识到美术作为人文发展和文明体现的学科的重要性。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更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基于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了教育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科技发展相适应相关联,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人文思想。

第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美术教学中,注重美术教育和其他科目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开发潜能,培养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去古板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倡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愉快探索、全面发展、积极进去、终身努力的科学的教学方向,体现了美术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第三,课程评价的改革。

美术教育既重视学生了解美术相关知识,掌握美术技能,也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态度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评价在美术技能训练中的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第四,学校美术教育日臻规范化。一方面,表现为课时的严密规定性。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美术课 每周2课时,初中美术课每周1课时,分别累计216课时和108课时;同时,又表现为教育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根据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1)进行审美教育,教学中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发现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对美的感知、判断和理解能力,在比较和鉴别中,大胆追求和创造美;(2)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从中得到意志品格和个性的锻炼;(3)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教学实践,人们对双基的重视是无庸置疑,这使得美术教学更为严谨科学。教学目标的规范性,对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科学指导意义,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健康发。

1 学校美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误区

在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可喜形式下,同样也存在瑕疵,直接影响着学生审美素质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一,社会功利主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发展。急功近利使美术教育偏离了正确教育方向,使美术教育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社会上各类的美术培训班层出不穷,本来应是丰富多彩、全面发展、充满着激情和兴趣的内容,却为单纯的功利性美术教育所代替,从而忽略学生整体的基础学科的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潜能的发挥,同时也令人乏味,造成教与学的困难。

另一方面,功利主义倾向又使得学校教学轻视美术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追求文化课考试和升学率,非艺术类考生,几乎不学美术。

其二,对美术教育改革的片面理解。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如教学的内容上,我们往往强调单纯的画技的传授,过分的强调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学方法落后,以灌输为主;教育形式上,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和正在被革除。但是教改中的极端倾向和错误倾向往往被忽视。

一方面,是唯新教材论。认为新课标出台了,教材改革了,更新了,这就是改革创新。而教师课堂上却依然唯教材而行,把新教材“神圣化”。唯教材而教材,唯课标论,缺乏教师自身的创新。教材、教参、教案成了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的程序、内容和审美评价标准,而教学中师生的激情、创造、灵性和活力难以与美术的内容融合。教师仍然囿于教材之中,这又强化了教师的权利和教师的“神圣”,又返回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最终没有跳出旧的教学模式的樊篱。我们应该明白,仅仅教材的改革,不等于方法的改革,更不等于教育观念的改革。因此,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

另一方面,忽视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教学规律,矫枉过正。往往只为创新新而创新,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比如为了单纯教学技术革新,学科整合,“媒体”课件取代课堂师生的沟通。使得媒体课件使用过滥。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发生了科技的革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媒体滥用,也会适得其反。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几乎是以“电灌”代替了“师灌”的“一言堂”,让学生一味的欣赏、感悟,过多的人机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美术课,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离不开师生沟通,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这是传统的“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术语,如明暗、肌理、节奏、艺术风格等,让学生运用到作品的评术中,如此等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灌输交流沟通。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失误在所难免。新课程下,对教学改革片面的理解和极端的操作都是错误的。教改中适时反省,及时发现和纠正失误,这是我们积极认识事物,不断探索进取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

2 教学中体验美术教学的创新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改实验,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任何一个不甘沉寂的美术教师,都会对自己的课堂展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于体会和感悟中积极追求。

1)坚持新的美术课程观,是新课改实验的灵魂。新的课程观主张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在这个观念下,我们一改过去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使之与学生的自身发展实际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效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美术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有效的形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2)以人为本,还体现在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学生受益。

3)教学中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优势自主选择,包括学习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使学生大胆的表现和探索。课堂上,师生互动、沟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效果也就有了明显提高。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反映了教育的进步,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是教育的与时俱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改中不断探索、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体会、感悟学科哲理、孜孜以求艺术真谛,追求自身进步与发展。这是人生意义所在,也是生命力所在。感悟艺术,就是感悟生命,其乐也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