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机式晤谈法在推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机式晤谈法在推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使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职业康复的一名工伤职工的个案报道,关注于其重返工作历程中社会康复辅导动机晤谈技巧的介入,分析个案的意愿变化历程,探讨动机晤谈法在促进工伤职工重返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机晤谈 工伤职工 重返工作 康复辅导 个案报道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企业逐渐增加,每年发生工伤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工伤事故带给工伤职工的除了有一定时期的身体功能的降低、经济条件的减弱之外,更为深远的是降低工伤职工重新就业的信心;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工伤职工经历到康复阶段,会接受来自社会康复科的社会工作者的康复辅导,促进其重返社会、重返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工伤事故对公司、工伤职工的影响。

在重返工作的介入中,社工发现,影响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伤职工的肢体功能、心理状态、伤残适应、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及技能、雇佣关系、同事的关系、家庭关系、相关条例及政策的支持等,其中工伤职工心理状态、以及其重返工作岗位的动力和意愿是主要因素。而在各种辅导方法中,动机晤谈法能够最有效提升个案返回工作岗位意愿、提升其自我效能。

2.理论背景

动机式晤谈法,也称为动机访谈或激励面谈,是一种支持性治疗方法,由美国墨西哥州大学心理学及社会医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米勒和他的同事、英国威尔士大学加的夫学院医学系的心理学家斯蒂芬·罗尔尼克创立。

动机式晤谈法就是帮助个案找寻并挖掘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愿望,通过愿望与现实的对比,探索和解决患者的矛盾心理,从内心激发其自身的改变潜能,增强他们改变自己的内在愿望,达到彻底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个案及其行为的基础上,使其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由此带来的隐患。动机式晤谈法对不情愿改变或对改变感到犹豫不决的人最为有用,它协助人们认识到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并着手加以处理,协助人们消除困感和矛盾,迈向改变之路。

根据心理学家普罗契卡与狄克礼门提出的“改变轮”理论,人的行为改变的模式有6个阶段,分别为懵懂期、沉思期、决定期、行动期、维系期及复发期(如下图)。

改变的6个阶段,之所以被画成一个轮子的形状,是因为它代表着每个人在得到稳定改变之前,先兜上几个圈子是很正常的事。

3.个案分享

阿辉,男,42岁,就职于广州某饲料厂,从事搬运工的工作,于2011年11月6日因叉车碰伤致“右胫腓骨骨折”,2012年3月10日到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入院初期,阿辉一度情绪低落,社工对阿辉的评估结果如下:①工伤后公司与个案主动联络较少,令阿辉觉得公司对自己缺乏关心及支持,担心公司不会对工伤一事负责;②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两个孩子,分别在读高中、初中,伤后家庭经济压力增加,妻子难免有些抱怨,令阿辉觉得自己无能,家庭角色感受挫;③认为公司应当对工伤一事负责,但不清楚自己的权利及公司的责任;④由于受伤导致劳动能力的降低,认为无法再返回工作岗位,自我效能感低。谈及重返工作岗位的话题,阿辉一度认为自己是病人,是“残疾人”,认为自己已失去工作的能力,工作、社交、生活离自己很遥远,但家庭的经济负担、妻子的压力让阿辉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工作安置。

以“改变轮”理论去分析阿辉的现状,他正处于六阶段模式中的第二个阶段——沉思期:内心既想改变又害怕改变。“害怕改变”让阿辉产生抗拒情绪:与社工约定的每周一次的辅导屡次爽约、谈及工作安置故意岔开话题、否认自己有能力考虑工作的计划。动机晤谈法认为,“抗拒改变”是进入改变前的一种正常状态,这种状态不是药物滥用者或其他行为成瘾者才独有的。改变动机低的人多出现4种“抗拒行为”:争论、打岔、否认和忽视。在阿辉身上出现最多的是“打岔”和“否认”。在此阶段,社工将阿辉的矛盾心理状态视为正常、可接受、可理解的,需要设法帮助阿辉建立改变的动机,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去面对问题。

此时,社工的任务是引导阿辉思考有利于改变的理由、提升阿辉的自我效能感,以同理心去明白他的处境,营造一个对改变有正面效果的气氛。具体的辅导技巧有:①表达同理心,用反映式聆听表现接纳的态度;②创造不一致,寻找出阿辉目前的行为与未来目标矛盾之处;③避免发生争辩,避免强迫阿辉做决定;④与抗拒缠斗,以“是的,但是...”方式把阿辉的问题、担忧抛回去;⑤支持自我效能感,增加阿辉克服障碍取得成功的认知。通过以上辅导技巧,社工与阿辉一起,透过简单资讯回馈,计算不返回工作的好处与坏处,有了主观性得失的判断后,探索阿辉的人生价值、生活目标,使其发觉不返回工作的行为与自己的人生追求有不一致之处,加大他的担忧,让他觉得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肯定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增强阿辉的自我效能感。

在沉思期,改变的决定一定要让阿辉自己来做,社工要做的是激发阿辉想改变的内在意愿。

挖掘出阿辉的改变意愿后,阿辉进入到“改变轮”的“决定期”,即订定工作目标与期望。此时,社工的任务是与阿辉探讨工作能力、兴趣、专长及需要改善之处,并初步拟定重新返回工作的计划及策略。

阿辉入职饲料厂前一直在老家务农,无其他职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但考虑到继续留在原公司,才能得以对伤情的恢复及后续医疗照顾有所依托,且只有原公司对阿辉的情况最为清楚,公司也有责任为阿辉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阿辉计划出院后即返回公司,期望能从事门卫的工作,但不清楚公司能否安排,社工肯定并赞许阿辉的决定,随后即与公司联系,反馈阿辉的康复功能情况及医院职业治疗师关于阿辉职业能力的评估及建议,并协调工作的安置,公司态度积极配合,表示会安排阿辉从事门卫的工作。

此时,阿辉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康复期限已临近尾声,在重返工作岗位一事上进入“行动期”,社工及时整合院内资源,与职业治疗师一起陪同阿辉返回公司,面见公司雇主,将阿辉的康复进展及重返工作的正面意愿与雇主交流,并在新安排的门卫岗位上陪同阿辉试工半天,职业治疗师对阿辉返回工作给予安全宣教;阿辉正式工作后,社工持续的给予电话跟进,表达关心及支持,并联络阿辉的妻子,共同为阿辉重返新岗位工作提供动力及信心,使阿辉的“维系期”能够平稳度过。

4.总结

动机式晤谈法坚持“人更愿意相信自己口中说出改变的话”,最重要是在辅导初期建立信任和谐的良好关系,才能实现工作员与个案“共舞”的良好互动结果。当然,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人,动机式晤谈法也不例外,虽然它对提高案主的动机尤为有效,但工伤职工重返工作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需综合运用其他辅导方法,才能促进工伤职工顺利重返工作、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杨筱华翻译.(1991)动机式晤谈法——如何克服成瘾行为戒除前的心理冲突.台北心理出版社

[2]范洁珊.动机式晤谈法与少年阿明.中国知网

[3]赖玉森.为你而改变——动机式晤谈法在残疾人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