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正面纪律”,相亲相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正面纪律”,相亲相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位事业成功的女士,退休后多次向朋友倾诉一个难解的心结,那是发生在她儿子四五岁时的事。热爱事业的母亲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再赶到单位上班,这样她才能保证自己在上班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

一天,她照常领着孩子出门,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孩子说肚子疼要上厕所。懊恼的她一边高声埋怨一边粗暴催促,毫不搭理孩子脸上受伤的表情和眼中闪现的泪花。因为这件小插曲,她比平常晚了10分钟到单位,心里遗憾不已。她当时根本没料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此后,儿子开始对母亲变得冷淡,母亲尽管有所察觉,但是她太忙了,忙于去摘取那些闪闪发光的荣誉,无暇理会。直到她有时间有精力想要牵儿子的手时,才发现母子间已然远隔千山万水。不管她多么努力地示好,儿子都不为所动,始终疏离。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母亲对孩子“如厕事件”的处理正是违反了“正面纪律”的精神。“正面纪律”是由加拿大琼恩・E・杜郎特博士提出的家庭教育新理念,融合了儿童健康发展研究、有效教养方式的研究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非暴力的,正向积极并且卓有成效的管教方式。

正面纪律的核心是:在家庭教育这件事情上,父母和孩子都是探索者,因而要勇于直面、允许犯错、共同成长,最终觅得彼此从容相处之道。

“正面纪律”之理念:立足于长远目标

长远目标指的是父母希望孩子在成年时所能达到的目标。为人父母最难的莫过于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正如上文,孩子在出门前想上厕所,父母的短期目标是孩子能够尽快排泄完,争取上学不迟到;长期目标则是不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使他了解即使有点小麻烦也是被接受的。而案例中的母亲只关注短期目标,她的埋怨和催促令孩子伤心难过,产生了“不被爱”的感觉,严重阻隔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的态度言行。父母基于短期目标而做出的类似于大吼大叫、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的不当举止往往被孩子拷贝,从此他习得了错误应对压力的心态和方法。

曾经有一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家长来咨询,陈述孩子不受同学欢迎,喜欢指着人家鼻子说话,一说话就是“喂,你……”夫妇俩自认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十分到位,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孩子恰好穿鞋踩在椅子上面站了起来,父亲第一时间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大吼:“喂,你给我下来!”可见,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正面纪律”之工具:给予温情和指导

长远目标为培育正面的管教技能奠定了理念基础,而实施正面纪律还需要温情和指导两个工具。

正面纪律相信如下假设:孩子生来并不知道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因缺乏知识和意识容易辜负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需要一方面经常付出并表达爱;另一方面明确解释并告知孩子我们的要求或建议。

案例中的母亲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既不懂如何表达温情,又缺乏对孩子恰当的指导与支持。其实除了直接说“我爱你”,父母的长时间陪伴、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接收、合理满足、信任并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都是必不可少的温情“招数”。

经常有年轻家长咨询:孩子动作拖拉磨蹭,怎么提醒都没用。比如,父母跟孩子说马上要出门了,赶紧收拾玩具穿鞋,孩子嘴上答应着,手上却依然玩着积木或看着电视。最后,有的父母只能无奈地替孩子做“收尾工作”,有的则会火冒三丈地训斥孩子不懂事。正面纪律认为,父母首先应该明确详细地告诉孩子我们出门去做什么,并且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同去,让孩子有较高的参与度,而非置身事外,同时感受到平等和尊重。鉴于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正面纪律主张提前几分钟通知孩子出门的决定,如果是幼儿的话,最好授予孩子分解指令――“先把电视机关上,再把积木放到那个绿色的玩具筐里,然后去门口选一双你喜欢的鞋子穿上”。

“正面纪律”之知识: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面临不同的成长挑战。父母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实施管教。用学武功来打比方,学前期主要修习“内功心法”,学龄期才开始练习具体招式。

幼儿需要在一个被允许、被接纳、被深爱的环境中,通过主动探索逐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不断积累内在正能量。这一阶段需要父母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及自信心。

具体而言,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回应孩子,欣赏孩子的假想游戏,并且经常请孩子帮忙做事。例如遇到孩子忙中添乱、临时如厕之类的事件,千万不能像案例中的母亲那样妄加指责,而应表现出充分的同理心。

到了学龄期,孩子的世界完全改变,他们必须独立面对很多陌生的环境和问题,比如化解与同学的矛盾、处理欺负和自我维护等。如果早期学有所成、“内功深厚”,受教得当,那么孩子就会更顺利地习得“精巧招式”妥善应对。这时候父母得特别注意自身的示范性,父母使出的一招一式,不论对错好坏,都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曾经看到一对母女俩在饭店等候就餐,可能时间等得长了一点,母亲在屡催未果的情况下开始跺脚、大声咒骂。10岁左右的女儿看着母亲耍泼,表现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她正处于以母亲为榜样的阶段,可是又无法认同母亲的言行,于是产生了内心冲突。这显然有损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

综上,正面纪律告诫父母应该通过给予适合孩子年龄的温情与指导,去实现长远教养目标。再回到那位失败母亲的例子,倘若她学习了正面纪律原理,她就懂得迅速调整急躁情绪,视“意外”为教育契机,她就明白自己今天的宽容将造就孩子成年后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涵养。同时,她也了解幼儿期给予孩子越多积极正面的评价,越有助于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自信与勇气。因此,在孩子如厕时,她不会盲目地催促和责备,而是蹲下身来陪陪孩子、帮助他缓解紧张情绪,同时温柔地说“没关系,我们不着急”,相信孩子不仅能更顺利如厕,他也必然会因母亲给予的那份温暖而心怀感激。事后,母亲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这样上厕所会不会不舒服啊?”“如果我们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是不是更好啊?”

如果父母习惯于将正面纪律运用于教养的点点滴滴,就会形成一套成熟的应对模式,助力父母走向智慧育儿之道。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专攻儿童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