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告别上门推销和摆摊大学校园流行新生意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北大校园到海龙电子市场,王春海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几次,在他身上的旧背包里,经常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数码产品。回到学校后,王春海开始更新个人网站上的产品和报价,并整理电子邮件和电话求购信息,然后骑车穿梭于北大各宿舍之间,或行至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周边高校,按照订单的需求,送货上门。
这是王春海在大三时的工作状态。
“做数码很辛苦,赚的钱也不多,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王春海说,但他从中感觉到了大学校园市场的诱惑。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王春海于2004年9月同北大法律系和外语系的两名学生一起建立了“三友俱乐部”网站,专门从事校内珠宝饰品和数码产品的销售。
目前,这个网站已拥有各类会员1187名,共有18所高校加盟,最高月利润达到了4万元。“我们在各高校的都是学生,最好的一个月能赢利8000元。”刚毕业的张丽娜说,她从去年开始主要负责“三友俱乐部”网站的管理和外联。
校园迷恋网络销售
如今,许多大学生已经告别了上门推销书籍、鞋袜,或是在周末摆个小摊的经商模式,而像王春海一样选择了网络销售的渠道。
据了解,在北京大学,与三友俱乐部类似的学生商家组织就有百余家,他们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数码产品、通信产品、饰品、化妆品、保健品、服装和票务等。他们大都从公司直接进货,销售公司产品。
一家网站承诺,在7日内无障碍退货,如对材质、做工、款式等不满意,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可以在30日内联系退换。“大家都是学生,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而且网络销售在校园内刚刚起步,一定要严守诚信。”这家网站的负责人说。
在北大论坛“未名空间”上,专门设立了“校园与商务广告”的讨论区,有时校园们在此的广告信息一天就多达120余条。
印制小传单对许多网络销售商而言,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发放100张传单,能有3个人来联系就不错了,而且成本也高。”张丽娜说,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低成本的广告形式:在各大BBS和网站上帖子。三友俱乐部的1000多名会员基本上都是因此发展而来的。
“我是通过各高校的论坛宣传我的产品的。我在20天内的宣传业绩,比过去别人两年所做的都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系大二学生邓德宝说。他在校园内经营一种新型的电话卡,在利用校园网发展本校业务的同时,他还通过网络在其他高校发展了分,目前已经形成了50人左右的销售网络。同时,邓德宝还加入了高校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北京商盟网,进一步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产品。
首先由方通过网络商品信息,购买者则通过方的网站浏览商品的详细介绍,然后通过电子邮件、QQ、电话等联系方式订货,方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货上门。这是校园的一般工作流程。“有网络这个最便利的平台,我们实现了真正的电子商务。”王春海说。
校园经商不全是为赚钱
大学生校园经商,赚钱是一个动机,但绝不是惟一的目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邓德宝就是这样。对他而言,父母每月提供的近两千元生活费,足以使他生活无忧无虑。“我经商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事业培养自己的社会关系。”
而王春海从北大毕业后,先后放弃在海南和上海的工作重回学校,以自己的个人网站为基础开展了更大的网站,这得益于他在大学时的经验和因此形成的市场观察力。王春海和同伴还将扩大自己的范围,“我们会和各个高校的合作,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开发校园市场”。
中国地质大学首饰专业的于清海和同学一起策划了学校的第三届珠宝文化艺术节,在开幕式上,他所展出的一部分珠宝产品已被参观展览的老师和同学订购走。他们因此获得的1000元左右的利润,将全部用于艺术节活动。
在于清海眼中,“大多数做生意的同学更看重的是在商海中锻炼”。与他同寝室的一名温州同学,其珠宝生意做得很大,除了校内的生意外,还在校外开了一家珠宝首饰的专营店,近期正在筹划注册公司。
据了解,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园商业活动主要以经营珠宝首饰为主。而做这项生意的同学大都为首饰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专业的珠宝鉴定知识,大都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洽谈生意、签署合同、处理消费纠纷时,一般都有法律系的同学提供法律帮助。
几年前,北航的秦子然等人创办了大学生数码购物网,并迅速在北京十几家高校设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了较大的网络。
然而,由于对市场的了解不足,他们所销售的电子产品成本过高,学生对价格无法接受,秦子然和他的团队遭遇到了惨痛的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前期规划不足,缺乏相关的经验,而且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业,同公司方面的交流不及时,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秦子然说,尽管如此,他对校园经商的前景依然充满了乐观的态度。
“与其说我们在经商,不如说我们在创业。”秦子然说,“我们并非完全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培养自身多样的素质,用这个过程来锻炼自己。对于出现的困难,我们有信心克服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