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研究性学习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研究性学习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为特有的年龄特点,初中生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所以,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将研究性学习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相关的问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法的问题选择

研究性学习法,就是以研究为主要手段,针对某一个问题积极研究探索,进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法,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研究问题的选择。

趣味性。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非常有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问题的选择上,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趣味性原则。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等能力的发展。

思考性。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选题要具有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所以,第二个原则就是思考性原则。只有带有思考性的研究问题,才可以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研究探索,还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适度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法时,教师要选择适应学生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的研究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是从新闻上看到的国内外大事,教师要以一个恰当、合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研究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二、将研究性学习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起主体作用的。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着学生学习,为学生解答着疑惑。研究性学习法的引入,完全打破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问题研究,进而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将研究性学习法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呢?

第一,小组分工。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小组数目。通常来说,每组人数在4~6人为宜,同时还要选出一个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研究学习。比如,教师设置这样的研究性问题:各种交通标志的含义。这是在讲授有关遵守交通规则的内容时涉及的问题,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含义,促进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树立。小组可以这样分工:熟悉网络搜索的学生负责上网查找资料,喜欢利用工具书的学生负责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整理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而文笔较好的学生则负责将这些整理好的资料做成文字作品,美术设计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将文字作品配上相应的图片、音乐,为作品增色。

第二,信息处理。学生针对一个研究问题找到各种不同的资料,这些资料有一些可能是与问题相关度较小的,这就需要学生有效地做好资料的整理与信息的处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应积极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得出代表小组的意见。比如“濒危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重视“生活环境”一词,还要注意研究的对象是濒危野生动物,了解了这两点之后,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就很容易了。

第三,成果交流与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各个研究小组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发现了哪些新问题,锻炼了哪些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努力之后获得的,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所以,小组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指出不足,表扬优点。要注意的是,除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还要对学生的研究态度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问题与知识,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的形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落实知识与能力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