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耿彦波的主政关系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耿彦波的主政关系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耿彦波重锤敲沉鼓。面对一座期待也亟待改变的城市,他的主政风格中凸显着变与守、活与刚、精与速这一对对带有辩证色彩的鲜明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领导策略和领导艺术,让他成为与仇和、吕日周并行的非典型性官员的代名词。

2008年春节,耿彦波出任大同市长的第二天就上了古城墙。当晚八点,他将视察的第一站选在了规划局。随后,耿彦波对规划部门的人说,战场要拉开了。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话语体系中,五年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刻度,它可以为城市的面貌印上一道纹理,也可以为主政者的领导风格提供一个可供观察的窗口。

如今,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同复兴之战打了5年。耿彦波对此的评价是,大同一轴两城的建设框架基本形成。

而在媒体自觉与不自觉的归类中,这位大同的主政者,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和仇和、吕日周并行的非典型性官员的代名词。那么,在耿彦波的身上究竟体现着哪些独特的领导艺术呢?

变与守:兴城战略

大同是一座“奉献”的城市。这是大同人在讲述古城衰落时略带委屈的用词。年降水量仅为东部大城市四分之一的大同,仍要向北京供水。

而另一个与大同结下不解之缘的关键词是“煤”。大同因煤而兴。作为这座城市支柱产业的煤炭,至今仍在大同的财政收入中占据60%的份额。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同也有过辉煌夺目的时刻。718亿吨的煤炭储量让大同傲立群雄,1996年全国原煤产量的十分之一源自大同。然而,由于国家长期没有放开煤炭价格,大同一直以计划经济的价格输出煤炭,承受着使命和责任之外的发展困境。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也始终未能主动打破和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裹足不前。有媒体形容大同遭遇了“失去的20年”。

当时的大同在耿彦波的眼中是个什么样子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同的改造到了一个最紧急紧迫的关头了,没有退路”。耿彦波目之所及,大同问题重重。基本没有像样的道路,建设品质较低,生活垃圾倒在路上,污水满地流,结成的冰都是黄颜色,很多有本事的人一阵风似的地逃离了这座城市。

原大同市委副书记安大钧说,“数十年来,地位日渐式微的大同,迫切需要一个重锤来敲这面沉鼓。”

耿彦波就扮演了这样一个“重锤”的角色。履职当天,耿彦波表示大同是“一个能够大有作为、大有可为,能干大事、能成大事的好地方”。

“穷则思变”是耿彦波一以贯之的领导风格,早先在榆次担任书记之时,他就做过一次讲话:“现在榆次穷,穷是因为没有发展。小发展是小问题,大发展没问题,不发展是大问题。苟且偷生有未来吗?等能等来美好的未来?穷,就必须变,必须发展。”

大同之变,迫在眉睫。耿彦波的兴城战略从城市规划下笔。重视城市规划在他以往的工作经历中也有所体现,履职大同之前,耿彦波担任太原市政府副市长,上任之初就提出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根据规划当年太原投资137亿元,建设道桥、城市配套等48个项目,抵上了太原以往十多年的建设资金总额。

2008年2月4日是耿彦波出任大同市长的第二天,他到规划局视察,泼了一大盆冷水,对城市规划的弊端一针见血。“规划是一个城市的基础,也是一个眼光和高度问题,一定得是站在明天看今天。”

上任十天后的首次市委常委会上,耿彦波提出“一轴两城”的思路,即以御河为中间轴,西边的古城实行整体保护,东边建立御东新区,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两相呼应。

不难看出,耿彦波的战略思路中,除了“变”还有“守”。他强调要对古城进行整体性保护,包括周围环境。上任之初,站在大同残缺的黄土城墙上,耿彦波发现,数百年来大同古城的里坊结构竟还存在,华严寺、九龙壁、善化寺等一批“国保”也遗留至今。为了做到“修旧如旧”,耿彦波要求所有的旧城保护修复必须以一张1907年的老照片为蓝本,完全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

耿彦波的目标是恢复大同在明朝的建筑群规模。为保护和再现原貌,在古城中搭建的各种棚户建筑被拆除。他说:“城市是一门科学,建筑跟人一样,它有经络,有脉搏,有肌理,如果你闹不好,它会生病的。你想,一个传统建筑,有巨大无比的建筑压迫它,它气都喘不上来,还能正常生存吗。”

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耿彦波重申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再造一个新大同的承诺。这个新大同将包括:“一座饱经千年沧桑的完整古城,拥有典雅、崇高的美学价值,延续着曾经的辉煌,传递着历史的回响;一座充满创造活力的现代新区,拥有新潮、大美的时代品格,熔铸着当代的精神,塑造着城市的形象。”

活与刚:城市经营之道

城市建设,一个无可规避的问题不得不抬上桌面,那就是钱从哪里来?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大同市政府5年内投资共计500亿左右,而大同2011年的财政收入为162亿元。

对此,耿彦波给出的答案是——经营城市。“用计划经济的眼光看城建,看到的是投入,头疼的是缺钱,道路越走越窄;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城建,看到的是产业回报,得到的是保值增值,天地越来越宽;用经营的眼光看,土地是资本,道路是资本,一切可经营的城市元素都是资本。”

经营城市的灵活策略在耿彦波的执政经历中有过多次实践。在榆次主政期间,榆太路拓宽改造需要投入资金8000万元,他通过卖店面回笼了1.2亿。本来新路的设计路宽是60米,但在实际操作中拆迁了80米,两边多出的10米用来配套建了3万平方米的商铺,然后以40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售出,除去修路的综合成本9000万,还实现了3000万的盈利。

经营城市的常规思路中土地财政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耿彦波并不回避这一点,他说:“大同公开拍卖土地真正意义上是从2008年开始的,我们最贵的一块儿商业地价当时拍卖到897万,两个人竞争,从原来的300万起价一直争到897万,这是充分的市场竞争结果。”

当然,灵活的思路能不能奏效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影响因子,就是执行是否得力。在这一点上,耿彦波展现出的是相当强势的一面。

大同市国土局的一名官员分析说,过去政府也动过卖地的念头,可面临两个难题:一是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存在扯皮现象;二是缺乏城市规划,对于可回收土地的情况了解不清。

耿彦波做了这样几件事,他请了最好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大同做了一次重新规划,把能拆的不能拆的搞清楚,然后打通规划、土地、房管、城建部门一并抓在手中,还将国土局下属的正科级单位土地储备中心升格为正处级,将所有的土地收归该中心。至于土地价格,耿彦波也做了一个刚性的规定,2008年房地产开发每亩不低于200万,商业用地每亩不低于300万,这个数字与之前的2006年和2007年相比增加了80%。

生地变熟地,这也是耿彦波经营城市的“活”。他说,过去卖地的时候,道路不通、水电不通,什么都不通就卖,卖了地之后再投入,那升值的好处都给了开发商。现在,先把路弄通了,把水电也通了,把生态环境搞好了再卖,土地升值的好处就给了政府。

耿彦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一组数字,在2008年之前大同市的国土收益一年大概是1个亿,而现在是50个亿。

除此之外,耿彦波还采取了一些打破传统利益格局的刚性举措,他压缩各单位的“三公”经费,将签字权收归自己手中。

如今,耿彦波的经营城市策略初显成效。大同市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而与此相关联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今年1月至10月,大同市旅游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大同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了19.87%。城市正在实现升值。耿彦波说:“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开发区之前没有什么项目,现在我们搞了七个工业园区,为这个城市开辟前景广阔的美好未来,是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精与速:城建行动力

现代城市研究的基本经验表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相关因素中,城市领导者的追求和行动力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耿彦波的行动力首先体现在一个“精”上。不少当地人用“包工头”一词来形容他,因为这个市长不爱坐办公室,不爱开会,最爱出现在建设工地现场,随时监督巡游,不让工程有一点瑕疵。

流传最广的故事无疑就是耿彦波在工地上,随手抓起一把灰土,立马判断出沙子和水泥的比例没有达到规定的3:1,斥责施工队偷工减料。工程中的不规范问题一律现场纠正整改,不少工程在他看过后返工。“北京前门广场的道路可以在阅兵式时过坦克,是一层垫层,加一层水稳层,再加两层沥青。而大同修的道路用了三层沥青,每修200米就要用钻孔来检查用的材料是不是合规格。”

用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话来说,过去三年修一条路,现在一年修几十条路,以前的路是头一年修好了来年就得重修,叫“拉链马路”,现在的路质量没得说!

11月底,耿彦波到老城视察,就完善城墙周边环境、雕塑馆布展等问题现场办公;次日,他来到御东新区重点工程的现场,询问了细部工程和装修环节的施工。“细节”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精雕细琢打造完美工程,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传世精品。

在各种描述和记录中,与耿彦波联系得最紧密的一个工作词汇是现场办公。历届政府的市长接待日取消了,因为他几乎很少在办公室,他总是去现场办公。在一个叫柳港园的安置区,老百姓搬进去居住,对水、电、气暖保障有许多投诉,他大概去了20次现场办公,一户一户、一个一个普查问题,最终全部彻底解决。在这里除了对工作细致的一份追求外,耿彦波还流露出一份焦灼,进而衍生出了“耿彦波速度”。

接受媒体采访时,耿彦波多次讲到一个让他痛心的故事。在榆次主政时期,他偶然在一个村里看到一座老戏台,就想迁移到他开发的常家庄园里进行整体保护,但是后来在媒体上展开了大讨论,很多人倾向于原地保护,耿彦波无奈地放弃了。当时他断言,原地不动的话,不超过十年这个戏台肯定要倒,果然一语成谶。

古迹保护刻不容缓,城市建设只争朝夕,耿彦波像一个不断旋转的陀螺,快马加鞭,不敢停歇,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没有时间等待”。2008年3月,他上任大同刚满一月,一份《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紧急通知》下发,他强令叫停了3.28平方公里古城内的在建工程,一些在古城墙原址上修建的房地产项目被拆除、择地重建。

耿彦波说:“实际上,大同现在做的事,是其他城市十几年来都在做的事,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基本的平台。今天改造、拆迁得快,那是相对于我们过去的落后而言的,因为我们几十年来就几乎没什么发展。”

从大同复兴战略,到城市经营之道,再到城市建设的行动力,耿彦波的主政风格里始终充斥着一对对相伴而生的鲜明特征,这背后是推动一座城市发展的迫切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