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鞍山市南沙河沿线综合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鞍山市南沙河沿线综合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以流经鞍山城市的南沙河沿线综合规划为例,通过一系列沿岸分析,引入科学的规划理念,通过对土地的整合与整体规划,进一步探索如何为城市塑造良好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综合整治;用地;规划设计;河流;城市

规划背景

根据《鞍山市战略规划》,鞍山城市空间未来发展形态为 “东控、南进、西拓、北调、中疏” 。北调即为调整用地结构。南沙河贯穿市区北部,本规划结合整治南沙河,将南沙河地区建设为高档生态居住区。

鞍山是全国重要防洪城市,现南沙河防洪标准很低,仅为10-20年一遇,城市防洪及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南沙河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规划注重南沙河廊道生态环境的塑造,使之成为整个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廊道。整治后的南沙河规划水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改造工程从七号桥至长大铁路桥段,改造河长约11公里,建成后将在劳动路桥下游150米处至陈家台桥段形成长4.7公里、宽160米景观水面,在七号桥下游300米至上游形成长1.1公里、宽120米景观水面,形成景观水面总面积90万平方米,蓄水108万立方米。

现状概况及分析

南沙河发源于千山仙人台,是流经我市城区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458平方公里,河长67公里,上游有大孤山、千山、眼前山、胡家庙、金家岭和风水沟等6条支流在陈家台以上分别汇入南沙河以后流经城区,经沈大高速公路入辽阳县境内,于辽阳县汇入太子河。

南沙河在鞍山境内全长41公里。城区内水域面积约 6.4 平方公里,沿河两岸增加湖面36个,滨水可开发地块76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

该区域位于主城区北部,横穿区域的道路有:劳动路、胜利路、曙光路、陈台路、魏北路、越岭街、千山中路等。跨河有四座桥梁――北部的劳动路桥、胜利路桥、东部的魏北路桥和南部的七号桥。占地约19.8公顷的鞍山一中为省示范高中,位于区域的南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在鞍山一中西侧已经形成规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约95.6公顷,但沿线现状用地较混杂,工业、仓储、弃置地、苗圃、耕地、危房及居住生活用地相互穿插,严重影响南沙河沿线景观,亟待开发建设。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1525.3公顷,居住用地343.29公顷,其中现状居住用地69.69公顷,规划已建或待建居住用地126.59公顷,村镇居住用地147.01公顷,学校用地23.4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4.48公顷,市政设施用地10.02公顷,工业用地205.52公顷,耕地399.20公顷,苗圃用地30.95公顷,水域用地面积76.1公顷,弃置地257.0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55.25公顷。

南沙河滨水绿化带(劳动路―七号桥)全长约10400米。

二、规划理念

本着建设生态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图唤醒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南沙河流域从河道治理、景观风貌、城市建设等方面统一考虑,整体规划。通过注入新功能,以文化环境为基础,增加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及该地区的吸引力。

城市定位:将南沙河地区的定位于:城市休闲、娱乐、改善城市生态的区域,并制定以下规划原则:

1、塑造特点鲜明的个性化空间景观环境

2、方便南沙河风景带与城市的联系,做到人性化设计

3、注重南沙河廊道生态环境的塑造,使之成为整个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4、提高南沙河的自然资本价值,加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西起中长铁路,沿沙河向南至千山东路七号桥,北至建材街,东至环市铁路,南至鞍千路和生产街。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1525.3万平方米。

南沙河地区地处城市北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该地区将结合南沙河的整治,建成一个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宅区。该居住区以滨水景观为特色,以高标准生态环境为支撑,并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1 南沙河沿岸道路规划

通过结合现状道路的基础上完善道路系统,在综合交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南沙河地区道路分为四级网络结构。一级道路为城市主路、二级道路为城市次路、三级道路为城市支路。四级为沿河道路。道路布局形态概括为“七纵四横”。穿过南沙河的主要道路四条,分别为劳动路,胜利路,魏北路和千山中路。规划另建三座跨河大桥联通南北交通,分别为曙光路桥,陈台路桥和越岭街桥。

3.2 南沙河沿岸功能分析

南沙河沿岸除已建成区、无污染产业区和高新产业开发区外,其余沿线按照功能可分为:休闲生态区、生态住宅区、滨河高层区、文化产业区和休闲度假区。各区通过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居住空间之间的相互融合,创造多元化环境,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

3.3 南沙河沿岸用地结构分析

南沙河沿岸共划分成六区一带――太平居住区、陈家台居住区、河北居住区、灵山工业区、高新产业开发区、七号桥旅游休闲区和滨河景观绿化带。其中,高新产业开发区已经建成;太平居住区也在大面积建设中,灵山工业区已具规模,下一步的建设方向是河北居住区、陈家台居住区和七号桥旅游休闲区。

3.4 居住用地范围

南沙河沿岸用地结合河道的景观规划,形成适宜居住的滨河居住区――太平居住区、陈家台居住区、河北居住区。南沙河沿岸居住用地分为已开发居住用地和待开发居住用地。已开发(现状或已审批)居住用地面积243.71公顷。其中,现状保留居住用地面积69.69公顷;规划已建或待建居住用地面积 126.59公顷。待开发居住用地面积 439.42公顷。

3.5 南沙河滨水住区概念规划

南沙河滨水住区含生态住宅区和滨河高层区。

1、创造多元化环境:

构建内容丰富的公共活动体系。建设具备多元化生活内容的综合性现代住区。

2、构筑良好的生态空间:

该区应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地貌,结合现状河道走向布局住宅组团和中央绿地,提供便捷、多样的公共空间。建立水体的循环利用体系。

3、通过南沙河水系的整治,带动鞍山市城区面貌的更新,提高鞍山市文化和环境品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南沙河滨水住区形态概念设计:

1、建立综合功能区,激发滨水区活力,拓展新兴产业,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滨水地区融合城市生活、休闲、旅游等多元内容,激发滨水区活力。

2、让绿色重返南沙河,让市民接触自然。建立由连续的沿江绿地和景观节点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确保可持续发展。

3、改善可达性与亲水性,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加强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以便提高滨水区的可达行。并采取多种结合景观的防汛措施,提高亲水性。

3.6 生态防护规划

南沙河地区的生态元素服务功能可分为灾害防护、休憩娱乐、自然保护、城市隔离、防洪排涝五部分。

生态保护的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地块在分级保护区中的定位,在总体上限定各种建设活动和游赏活动。为了将南沙河地区建设成生态型居住区,更好地保护南沙河,南沙河地区设定了六种防护体系,分为公路防护、公园防护、市政廊道防护、河道防护、铁路防护和河水防护。

3.7 景观系统分析

改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活动岸线,创造具有都市特征的滨水景观。整体上通过水体、绿化及两岸各类建筑等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营造出特色鲜明、地域标识性强的区域景观环境;另将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雕塑小品等沿沙河两岸线性展开布局,把南沙河两岸塑造成步移景异的滨水画卷。

3.8 南沙河滨河公园分布

充分考虑该段作为城区的特点,通过修建高标准的道坝结合的防洪堤防,结合翻转坝、污水截流、绿化南沙河,在陈台路、胜利路、曙光路和七号桥处分别形成四个景观节点,并由南沙河两岸的亲水河堤路相连,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生活和休闲娱乐环境。滨河段设计以堤坝和亲水平台为基础,重视沿岸的亲水性及景观性。

3.9南沙河沿岸主题公园整体构思

一、规划原则:

1、强调生态,建设生态型居住区及南沙河风景带

2、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方便南沙河风景带与城市的联系。

3、个性原则:塑造特点鲜明的个性化空间景环境,21世纪城市的发展与竞争绝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文化的竞争。独具个性的城市特色更能吸引投资,发展旅游,加快发展

二、规划构思:

南沙河滨水绿化带(劳动路―七号桥)全长约10400米,绿化带由南沙河南岸30米绿带组成。范围由劳动路起,千山东路(七号桥)止,中间经胜利路、曙光路、陈台路、魏北路、越岭街等五条道路划分成六段沿河绿化带。并形成四个公园和三个景观带

三、规划手段:

1、在城市带状公园中融人适量经济林,将绿地建设和游憩设施建设相结合,适量开发一些以生态为主题的休闲游憩项目,可带来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土地价值。

2、利用城市公园除带来 “绿色收入”外,还能提升周围土地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3、沿河城市带状公园可以成为发展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规划将鞍山的历史文化浓缩在南沙河地区的主题公园中。南沙河带状公园分别以钢铁、鞍山的市花-梨花及鞍山特产南果梨为主题,分别营造出”梨花伴月”、”南果飘香”、”流水行云”的意境,同时以知春及品秋、营造出”花好月圆”的效果,达到这条狭长河畔与周边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仿佛是河流自身在讲述它的过去与现在的故事。

总之,在鞍山南沙河沿岸规划中,在沿岸设置以休闲、游玩、纪念性为主的主题公园与优美的滨水绿带相结合,塑造个性特异的城市开放空间。南沙河综合整治开发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已完全不同,河流的功能被扩展了。因此,南沙河整治所要考虑的因素也大大增加了,涉及到水利、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城市设计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采用立体化的设计,多专业配合与协作,从而达到南沙河沿岸多功能利用的目的,增强我市的整体功能,促进鞍山可持续发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