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层次、多样化、多彩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层次、多样化、多彩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整个教学楼环境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创造多层次多样化多彩性的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的交往与活动环境。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样化;多彩性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24-03

1 概况

2006年受湘潭大学基建办的邀请,我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参加了湘潭大学兴湘学院综合教学楼项目的方案设计投标。在方案评选过程中我院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和校方的好评和认可,从而赢得了对校园建筑进行探讨与实践的好机会,目前正处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

湘潭大学是文理工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湘江之滨、一代伟人的故乡――中国湖南湘潭。学校内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现在为了满足学校扩招和迅速发展的需要,决定兴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综合教学楼。本工程是湘潭大学兴湘学院目前建设的主要教学用综合楼,是正对湘潭市北二环线的标志性建筑。

2 总图规划――延续校园环境特色

综合教学楼位于湘潭大学的西南侧,市北二环规划道路以北,东面为学校的出版大楼,占地面积约为3万多m2。综合教学楼的总建筑面积:24950m2,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22040m2,办公区建筑面积:2910m2。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用地的地形变化较大,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用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高差约7m,与周围规划道路及周边建筑关系复杂。教学楼依地形而建,正对市北二环规划道路,依次有序的排列三栋由低到高教学楼。

本方案在总图规划设计原则,在整个教学楼及环境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出发,为他们创造多层次、多样化、多彩性的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的交往与活动环境。将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延续和补充。由于教学楼位于规划用地的西北侧,留下正对大门的校园入口广场。尺度适宜的校园广场是教学区和办公区入口过渡空间,同时又是一优美的校园景观,以广场环境设计带动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广场成为了主体,而教学楼则成为广场空间的一部分,成为广场的配景。

在广场设计中我们结合用地现状,首先改造和利用原有道路――围绕建筑的环形道路,中间辟出了外形规整、高低错落的广场空间。这样的布局自然形成了“人车分流”,车流由北侧的湘潭大学校园原有道路引入,主要人流由二环路和东北角的广场进入。广场中心花园绿化设计是师生环境空间的核心与精华。绿化系统设计以中心花园为主,辅以路边绿化。中心花园的园林设计采用几何图案构图,铺地、花草,树木、雕塑等有规律设置,形成一个有韵律的绿化空间。中心绿地环境小品、广场相结合。植被主要以常绿植物为主,大面积种植草坪及湘潭特色的树种,为师生生活和学习创造优美舒适的绿化空间,广场两侧缓坡式草坪及草坪中点缀的立体图案,也创造出广场优美、宁静的文化氛围。建筑东北向形成入口广场,同教学楼区前的中心绿地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广场,台阶,水体,建筑在阳光的淋浴下,相映成辉。

在建筑布局上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庭院,庭院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融通,特别是在其中设置了一个可以用来交流,聚会,演讲的露天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宁静的教学氛围,将6个教学区有机地联系起来。

3 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开放与交流

建筑开放性及其所塑造的丰富交流空间与现代高等教育的精神与方式相符。

1-5层的教学区,西侧的开敞式走廊和东侧通透的玻璃幕墙,创造了流动的空间与外部广场交融渗透,中部两个中式庭院,营造了学生沙龙的空间环境,并且由于地势高差较大,在一层教学楼大厅入口处设置大踏步的台阶,连接校前广场和教学楼开放式的大厅,使内外空间的过渡有机自然。

主楼“山”形平面,形成南北朝向的三栋既独立又联系的包括6个教学区的教学楼,通过垂直交通枢纽相联系,交通便捷流畅,可迅速疏导人流,加快教学节奏;建筑平面布局适应功能多样性和可变性的要求,采用大柱网、多人口、均衡布置楼梯等方式,为今后的灵活分隔和使用创造条件。根据人流方向,主要人流来自西侧教学楼,教学楼的主人口仅是校园环境序列发展和延伸的要求,而140人、180人、400人阶梯教室和80人、100人教师等大量人流的疏散入口在西、南、北三个方向共6个出入口,便于短时间内大量人流的集散,阶梯教室墙身之间强化了两侧次入口,使其在视觉和空间效果上仅次于主人口。

平面设计上,由于教学楼内部集中而大量的人给平面布局带来了困难,因此将教学楼进行了分区,分为6个教学区和1个办公区。各层功能区布置如下:教学1、3区为阶梯教室部分;教学2、4区的1-3层为教学区,4-5层为计算机房,图书馆,语音室等用房;教学5、6区主要为艺术楼:6个教学区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只在三层有交流平台,大量的教学活动安排在三层以下,将人数相对不多的阅览室和计算机室布置在四到五层,南北两翼中间用交通核连成一体,便于交流、联系,内部流线清晰简洁,分区明确。

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市场需求的频繁变化,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育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内,而且在课堂外。在平面布局创造复合型的交往与交流空间,利用适当扩大的交通枢纽空间,例如教学区得1-5楼的敞:开连廊和内走廊相连处,布置了扩大的休息交流空间,宽敞明亮的走廊和过厅便于学生的交往。

4 立面设计――形体塑造

在建筑立面设计上,突出了学院的学术性、艺术性、文化性,以自身特有的形象和独特的表达语汇,结合现代的材料与色彩,创造有别于其他建筑的形象特征。在学院的现场踏勘中,发现目前我们所设计的综合教学楼位于校园的最高点,并且周边的建筑色调偏灰,为了突出教学楼,建筑外墙采用砖红色墙面与暖灰色墙面的有机搭配,并与屋顶的白色构件相呼应协调,创造出尺度宜人、细部丰富、色彩协调的富于时代感的个体形象外,并且更能溶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之中。

教学楼在形体塑造上,先低后高,将层数相对少的艺术楼设置在主体的前面,建筑主体后退,形成半敞开的屋顶平台,使空间从大广场到小广场,从底层到上部形成过渡。造型上,前虚后实,敞开的外廊形成了广场与建筑的空间渗透和空间过渡,主轴线上形成了不断变换、逐步渐进的空间序列,使教学楼建筑空间与广场环境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