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熟悉的“陌生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熟悉的“陌生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引

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类社会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也各有差异。这说明每个人都具有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就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三国演义》中的林冲、《我的老师》里的蔡芸芝和《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造成这种个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谓“熟悉的陌生人”,就“熟悉”而言,是说社会上的确存在这样的人,但是,他又是“陌生”的,因为他有个性特征,即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怎样才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呢?

仔细观察人物,了解现实社会。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话同样适用于“观察人物”的话题。就拿舞台上的赵本山来说吧,总体上说是一个诚实、憨厚、本分、有感情、不乏正义感却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农民形象。这种个性特征是观众有目共睹的,是观察得出来的。(生活中的赵本山另当别论。)观察人物应遵循从外到内、从语言到行动的原则。所谓“外”,就是外貌,它包括肖像、体态、服饰和表情等。朱自清在《背影》中描绘了“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肥胖衰老的父亲形象;鲁迅在《祝福》中刻画了如木雕般毫无生机的祥林嫂的形象。鲁迅说过,如果要用最俭省的笔墨传神地画出人物的形象来,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总会从眼神里流露出来。如果能听到你所观察的对象的声音,那么你对他的了解又会进一层,“言为心声”嘛,真正的“口是”“心非”是难以做到的,会露马脚的。至于行动,更是“语言”的直接“现实”,俗话说,不看你说什么,而看你做什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之一就是“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形象”。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是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推理和想象,不属于观察的范畴,而是一种表现的手法。了解社会很重要,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三重压迫下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彻底造就了“阿Q”形象;改革开放初人民刚刚富裕起来的社会背景铸就了小农意识并未蜕尽的“陈奂生”形象;就像沙俄统治下必然会产生“奥楚蔑洛夫”一样,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会出现“苏比”。

设计细节描写,一滴水见阳光。

人物的个性特征体现在细节上,细节描写能刻画出人物独特的个性。细节是事情的细小环节,在叙事文学里,细节又是情节的组成单位,人物性格的刻画靠情节来完成。因此,细节对于个性特征的表现尤其重要。它一般指富有个性特征的表情、语言和行动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细节,把自己与情人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叔叔于勒”在游轮上剖“牡蛎”,说明他被菲普夫妇赶出家门后并未发财;赵本山一般用“腿发软、坐不住凳子”的细节表演来表现拘谨的内心世界。俗话说,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这“一滴水”就是一组组细节;这阳光,就是人物的个性,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主题。

导写(一)

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方法,即显示个性特征的一种途径,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容貌、神情、身材、姿态、衣着和风度等都属于肖像描写的范围。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可以是同班同学),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把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刻画出来。

写作指津:

1.对所要描写的对象必须认真观察,捕捉他的特征,才能将其写活。

2.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一点不漏地泛泛描写,而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地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请看下面片断:

我猜想,一个年近半百的牙医所长,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肯定是花白头发,不是地中海(秃顶),也是个渤海(大额头),西装革履,温文尔雅,慈祥和蔼,拄着文明杖,令众人崇拜的老华侨。

见面才知,他是个头上倒戴一顶长舌太阳帽,身着牛仔服,脚蹬旅游鞋的帅哥;脸晒得黝黑,厚嘴唇,雪白的牙齿,是地地道道的“亚非洲”;手里握着摄相机,东照照,西拍拍,活脱脱一个顽童。与我想象中的表哥大相径庭。

(选自《表哥印象》)

简评:这是一组人物肖像的对比描写,先写想象中的表哥的外貌,即“老华侨”的形象;后写眼前的表哥的外貌。特别是第二段的描写,突出表现了表哥年轻、好奇、顽皮和爱旅游的个性特征。

导写(二)

语言和行动描写中也讲究细节,要求语言和行动的细节必须体现个性,否则描写就毫无意义。

写作指津:

语言和行动描写要个性化,与众不同,能突出“这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例文:

如黍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又是一个爱唠叨的人。

他乘汽车很讲究位置,不坐驾驶员后面,“你想,要是迎面相撞,这儿首当其冲”;不坐后排,“你想,要是后车追尾,那还了得”;副驾驶位置也不能坐,“你想,若是司机心血来潮,要超车,一旦与前车接吻,倒霉的就是坐这地方的人,不行不行”;“坐汽车的‘腰部’最安全”。

那天,班车上人满为患,如黍不得不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他浑身不自在,两腿还在微微颤抖着,生怕出车祸。每当有车辆从旁“呼”的一下超过,他会吓一跳;每当车子加速,或是前车减速,前车的屁股与他坐的车越来越近,他总要捂上眼睛,好像准备见阎王似的。他这恐惧的表情也悄悄地影响着驾驶员,就像“别里科夫”使全城人战战兢兢一样,于是,驾驶员把车子开得格外平稳,速度也不快。

但如黍还是不放心,他用另一种方式掩饰内心的忧惧,那就是和驾驶员说说话,给他提醒儿,免得出事。“哎,你瞧,路边挂着个牌子哪,事故多发路段。”“知道。”……“哎,伙计,前天就在这里撞死一个人。”“知道,别怕!”……后面有旅客警告说:“别和驾驶员说话,注意安全。”“我正在给他讲安全呢。”……“哎,前面到了一个村庄,千万要当心,有人要横穿马路呢……这不,果真有人过马路,还是个带着儿童的妇女呢。”“你闭上嘴好不好,烦死了。”“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不过,你当心点儿,啊?”……“哎、哎、哎,司机同志,前面不远处,就拐大弯儿,您要是不注意,就撞树上去了。”“你有完没完!”驾驶员一生气,踩刹车变成踩油门了,方向盘一扭,车子撞到树干上,挡风玻璃破了,如黍翻出窗外。

车上的人没受大伤,驾驶员被玻璃划破了手,伤的最重的要数如黍了。只见他从地上爬起来,满脸是血,指着驾驶员哭嚷道:“我反复提醒你,可是你不听。这不,把我弄成这样!”

简评:本文通过对如黍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突出了他“胆小怕死”和“爱唠叨”的性格特点,正因为他的性格才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惨剧。社会上,像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懦夫大有人在,但“如黍”其人在世上却又绝无仅有。

综合导写

作文题:请用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对所写人物进行细节刻画,写一篇记人叙事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主题自立。

2、肖像描写要暗示人物内心世界,语言描写要有个性,行动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

例文:

葫芦娃

今天,我晕过去了。身子飘起来,在云层里游荡,然后重重地跌入无底的深渊……醒来时,奶奶坐在我身边:“孩子,不能这样啊!别听你爸妈瞎说,你是我的亲孙女。”

我都十六岁了,是一个有思想的人。镜中的我,瓜子脸,双眼皮,高鼻梁,高挑身材……可爸爸“国”字脸,矮个子,仅眼皮是双的;妈妈圆脸,丹凤眼,个头倒是不矮;隔代遗传吧,人说女儿像奶奶,而奶奶是苹果脸……我是谁?

爸妈对我可好啦,挑顶好的给我吃,选挺美的衣服让我穿。小时候,我很乖,爸爸经常把我高高举过头顶,嘴里感叹道“真是我的好闺女”;妈妈则把我的脸贴紧她的脸,说“我的好福气哟”。在家里,我成了宝贝。

人总是要长大的,成长的脚步总是歪斜的。我总觉得,爸妈对我爱护有加,教训不足,因此成就了我外向的性格,一个顽皮捣蛋的假小子。可那天的事让我困惑。我到篱栅家瓦缝里去掏鸟蛋,瓦片掉下来,把金鱼缸给砸了,我也摔了下来。篱栅家叔叔赶忙扶起我,问“摔着了没有”,还劝我爸爸别打我。我清楚地记得爸爸这样抱怨了一句:“唉,真不……”妈妈在一旁对爸爸使了个眼色,爸爸最后续的两个字是“像话”,接着,痛苦地低下头去。妈妈说,“在孩子面前别做出熊样”,但她自己却转过头抹起眼泪来。我觉得很对不起爸妈,但又感到妈妈今天的行为莫名其妙,其他也没多想。后来,我在学校里又碰到一件稀奇古怪的事。生物课上,老师提出一个讨论题:人类可不可以克隆?大家七嘴八舌地从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阐述了克隆人类的错误,但我的同桌却站起来说:“对于社会上许多不能生育的不幸夫妇来说,我却认为可以。”这时大家的眼光一齐指向了我,而不是同桌,把我看得怪难为情的,“你们怎么啦?难道我是克隆的吗?真是的!”我心想。

妈妈经常对我讲,你爸这人憨厚老实,为人善良,年轻时有点莽撞,人家车子上装的木材要掉下来,你爸怕木材掉下来轧了别人,就冲上前去用肩扛,用身体挡,这倒好,自己被砸了,变得男人不像个男人,半死不活的,让别人也跟着受罪。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我总是托着腮,像在听童话一样,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妈妈怎么跟“祥林嫂”一个样。我问妈妈,爸爸究竟伤在哪,妈妈说我年龄小,又是个女孩,不好讲给我听的!

噢!现在想起来,一切我全明白了!我不是我爸爸亲生的,这是木已成舟的事啦!那么我是妈妈“偷”来的?朝妈妈脸上一看,不像是轻浮的人;或许是抱养的?掐指一算,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十年哪,还有什么人家穷得养不起孩子,把自己的亲骨肉送给别人?或许是……总不至于是“克隆”的吧?我实在想不通。带着这些疑惑,我痛苦地生活着。

奶奶是个直爽的人,对啦,问奶奶。曾记得,奶奶一边摇摇篮,一边给我讲葫芦娃的故事。我体会到,故事中的老爷爷是个好人,而葫芦娃是多么幸福哟,莫非我也是个葫芦娃?奶奶把我拉到葡萄架下,让我坐在她老人家的膝上,为我摇起芭蕉扇,指着庭院里一株美人蕉对我说:“这花儿是不是好看?可是它不会结种子。我们想观看她的花,只能移植它的种根……我问你,可有哪个孩子是天上掉下来的?你爸妈待你像不像亲爸妈?你的双眼皮忒像你父亲,你的个头和你母亲一般高,你的性格呀,和奶奶的简直是一模一样!孙女读书比我多,书上怎么说来着……”“一个人不能选择出生,但能选择发展。”“对啦!哈哈哈哈……”

今天,六月初六,半年节,全家人开开心心吃了饺子。饭后,爸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有件事爸妈得告诉你,这事早说了不行,晚说了也不行……孩子,你与爸妈肯定存在着血缘关系……但你却是国内医药科学家培育的第一代试管婴儿!”

原来如此,我的确是一个葫芦娃。

简评:本文记叙了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我”的迷惘与苦恼,突出“一个人不能选择出生,但能选择发展”的主题。文中重点刻画了“外貌”细节、“语言”细节和“行动”细节,特别是“我”是非正常出生的“试管婴儿”这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