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有问\敢问\善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有问\敢问\善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福建宁化365400)

一、前言

本文中,“有问”,是指学生能够针对生活或学习中的事件或知识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心中有问;“敢问”,是指在心中有问之后,能敢于把问题提出来,甚至发表自己的见解;“善问”,是指在提出问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切中问题的要害,不会漫无目的。

二、简析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我们常感叹现在的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被动,不爱思考,平时学习中少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等等。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当前,我们通常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仍然让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教学中,这种偏重于强调学生“执行任务”教学模式,教师控制着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变得不想问、不敢问、不知怎么问,甚至觉得没有问或者不需要问了。本来,好奇心、求知欲是孩子以生俱来的,但我们或是没有注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或是没有爱护、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造成了当前初中生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差的现状。

三、解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个孩子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即能主动发现问题,心中“有问”,大胆质疑,积极“敢问”,提出问题能切中实质,做到“善问”,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为解决自己心生的问题而不断探究,迸发出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探索源自问题!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问、敢问、善问”,这既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充满着挑战与竞争。我们的孩子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面对挑战与竞争中立于不败,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而这种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我们的孩子有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浅谈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让学生“有问”。

针对现在的初中生不爱问问题这一现状,我曾访谈过一些学生,说法大致相同,就是天天疲于听课做作业,不会做的等老师讲,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这说明他们已习惯了“没有问题”的学习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了问题,其学习才具有内驱力,才可能去提出问题,才会有为寻求解决问题而不断探究的行动。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无问”状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做好下面三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展现其主观能力性。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食,它们乱叫乱挣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吃米了。喂鸡如此,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只有我们在教学中真正改变“填鸭式”的传授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学生才可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心中“有问”,继而开启获取新知识的大门。

2.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颖精神。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经常性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改造。比如设置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类比”相关相近知识,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等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x2=x时,我设置“比较”的方法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方法一是“两边同时除以x得x=1”;方法二是“移项后得x2-x=0,再分解因式得x(x-1)=0,从而得x1=0,x2=1”。两种解法一对比,学生心中的疑问就自然产生了,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导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究中来了。象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产生新的疑问,从而走向问题的解决和新知识的获得。当学生不断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参与学习,就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思维,从而心中“有问”,激活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引导或为学生搭建尝试、探究、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猜测、尝试的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使他们在尝试、探究、合作中感悟,心中“有问”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二)让学生“敢问”。

学生不爱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敢主动问问题。试想,倘若心中有了问题,不敢提出来,那就失去了一次获得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调查学生不敢问问题原因,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觉得有问题就是不够聪明的表现,有的学生担心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或幼稚而被嘲笑,有的学生担心提出的问题是老师讲过的从而暴露了上课没注意听讲的不良表现而被批评等。为此,我们要以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一定要甚至是刻意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哪怕是过于简单、幼稚可笑的问题。只有解除了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问”,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及习惯,体会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2.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问的时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问题,如果没有机会提出来,久而久之,就是失去提问的兴趣甚至学习兴趣。因此,为了避免有的学生有了问题后不敢提出的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个自由提问的环节,这样学生就有自由发问的时间,学生就能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甚至耻于不能提出问题,从而在问题之下不断提升、进步。另外,也可以在课外开设一个问题专栏,让在学习中有了问题的学生,把问题在“专栏”里写出来,这样避免了有些学生有问题时怕影响课堂纪律或某种不方便而造成不敢问的不良后果。

(三)让学生“善问”。

学生有问、敢问了之后,我们得让学生“善问”,也就是让学生问问题能问到“点”上。初中生学习、生活经验较为不足,仅靠兴趣和胆量,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和提出切中知识关鍵点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不会解某道题而想提问,问的问题是“这道题怎么做?”不知道具体问什么?因此,让学生“善问”,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获取知识的过程。

1.做好提出问题的示范,给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让学生有路可循。我们教师不要期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上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把问题问到点上,得让孩子象呀呀学语一样,在我们不断的示范、他们的模仿中去逐步感悟。我们要在平时课堂教学或辅导中,坚持为学生做好抓住问题要害、切中问题根本来提出问题的榜样。例如一道本不会出错的题目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明白不会做是因为卡在哪个地方,突破这个地方需要什么知识,要用什么方法,从而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在不断出现的问题中,不断使问题得到解决和突破。

2.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思考,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如此这般,就能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抓住要点要害将问题呈现出来。

五、结束语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必然要对相关知识进行通盘的考虑,经过认真的思考,而这些不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吗?有了这种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不就能得到培养了吗?当学生经过教师的教育、训练,养成了主动提问的习惯之后,我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不用担心学生死读书,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了立足点和生长点。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吗?因此,我们教师的确应该在引导和培养学生“有问、敢问、善问”的意识和习惯中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