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省产业双转移面临的问题及转移机制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东省产业双转移面临的问题及转移机制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论述了广东省实行产业“双转移”战略的必要性,并对广东省产业双转移的基础及所面临问题进行分析,从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两方面对双转移机制探析,认为产业转移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并重,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大有益处。

关键词: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机制;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83-02

一、广东省产业双转移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其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外来淘汰产业的资本进入,为广东初期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问题困扰着珠三角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广东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粤北、粤西、粤东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珠三角的土地利用空间已十分有限,随着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环保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政府想让经济发展保持后劲,一方面,需要通过抬高环保门槛等措施,为潜力产业、朝阳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这必会压缩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迫使部分企业外迁;另一方面,工厂或公司必须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力度,这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面对传统产业的诸多问题及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东提出了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策略,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从而实现全省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为了切实推动“双转移”工作,广东省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五年时间里,安排400余亿元资金,从八个方面进行扶持:一是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二是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三是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四是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五是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六是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七是以农田标准化建设减少农村单位土地使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八是造新耕地挂钩置换,增加欠发达地区可开发土地和支持解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加上广东省已决定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此项每年减少这些地区的电费支出约19亿元,全省五年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

各地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双转移,其客观基础就是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产业结构上存在梯度性。毫无疑问,广东中心城市广州、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占全省70%的东西两翼和粤北部分市县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工业化无疑是东西两翼及山区缩小与珠三角差距的唯一途径。正如当年香港急需产业北移一样,这正是广东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的最大机遇。承认梯度差异,自觉接受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无疑是这些欠发达地区最佳的选择,主动接受珠三角加工工业的北移,将解决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出路,还为大发展积累了资金。

二、广东省产业双转移面临的问题

1.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配套能力差。尽管最近几年来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发展速度并不慢,这些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他的基础设施,如电信、电力等也有长足进步。但由于原有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较薄弱,产业结构不配套,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这就加大了转移企业的配套成本,从而限制了产业转移。

2.产业转入地面临周边省份的竞争。珠三角产业的转移,广东周边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纷纷提出做广东产业转移基地、“后花园”、“菜园子”,事实上也有不少的珠三角企业正在向这些地区转移。例如广西打火机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广东实行的产业转移,目前已有20多家广东打火机企业迁址到广西梧州市、贺州地区。因此,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必须有吸引力的引资对策,主动接受产业转移才是上策。

3.产业转移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产业转移大多表现为政府和企业资金方面的转移,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也只是局限在资金和项目的数量上,当然一些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如何从人力资源素质、产业配套、市场体系优化等方面来提高产业转移的效率,是产业转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问题。

4.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珠三角一些高能耗、粗加工、低技术和高污染的产业面临着生存危机,急于转移出去,如果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引入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势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5.产业转入地的规划问题。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在实施产业双转移过程中,没有从整体考虑,缺乏科学统筹的规划,片面追求GDP政绩,盲目接收企业,来者不拒,导致产业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对双转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产业双转移动力机制

广东省实行产业“双转移”这一战略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1.政府引导。产业转移一旦实现,将会对企业、转入地和转出地的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政府就需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节,以尽可能减少不利影响,从而实现企业、转入地、转出地三方都获利。(1)加强行政职能建设。首先在工商部门的投资准入、市场秩序、信用信息、打假维权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和一体化,在职业资格认证、劳动权利保护等方面实现与珠三角地区相统一的标准。制定时间表,认真梳理当地现有的政策和法规,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向珠三角地区靠拢。尤其要健全财税制度改革,实现各类企业统一的税收制度,探索适合当地企业发展的地方税征管办法。(2)制定协议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制定协议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建立和完善工业基地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如建立有关协作方领导联席协商制度,组建研究会、基金会,组织专业咨询委员会等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机构,把非政府的和政府的协调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把协调重点从微观推向宏观,从自发走向自觉,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实现全区域的整体协调等。(3)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政府队伍不可能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但是,时间的进程表是紧迫的,时间是宝贵的。要想短时间内形成一支为客商、百姓称赞的政府工作人员、官员,必须通过思想疏通协助制度的实施,通过制度约束其行为,使其形成习惯。(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应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航运、河运、通讯、能源、环保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硬件环境,缩小与转出地的差距。政府要舍得投入,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更好的硬环境,为产业转移的物质、人员的流动提供方便的渠道。便捷的交通与通讯,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吸引承接转移企业的基本条件。

2.市场机制。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资本利益驱动的表现,是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利润而做出的经营选择,有其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性。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珠三角地区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由于土地成本的上升、能源的紧缺、环境容量的制约,使得企业在当地扩张受限,生产成本大增。因此,通过产业区域转移来延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并进行产业升级是珠三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径选择。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企业和行业,而且对区域经济格局都是一次重大的重新洗牌,这客观上为“双转移”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国际金融危机之下,确实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转”,但绝对不等于没有企业可“转”。一些企业的倒闭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如果把本该在市场风浪中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新扶持上马,则是不顾市场优胜劣汰规律。事实上,它们的倒闭正好使竞争力强的企业脱颖而出,为后者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对所有为了提高竞争力而努力转型转移的传统企业,如果能够符合转入地的要求,则政府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并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帮助。

在双转移过程中,对企业而言,必须存在这两股作用力,即转出地的市场推动力和转入地的拉引力。当企业在珠三角市场中发展受到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要素制约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将以产业转移的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不仅可以对转入地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而且能够得到转入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享受政府的税收、贷款的优惠条件,同时转入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樊凡.广东”双转移”战略评析[J].经济论坛,2009,(11).

[2]陈栋生.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J].珠江经济,2008,(4).

[3]戴宏伟,田学兵,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4]黄铁苗.建设节约型社会,促建和谐广东[J].广东经济,2005,(10).

[5]徐忠爱.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作用探讨[J].经济前沿,2008,(Z1).